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候的生活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的__________与_______之情。
订正“我”的讲义、
纠正“我”的解剖图、
关心我的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正直
无私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感激
怀念
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
他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前7-8分钟的时间,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研读1—3段,概括“我”在东京的几件事,并勾画出能体现“我”情感的词句,做上批注。
2.研读第4段,揣摩“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层含义,试做批注
3.速读24—31段,找出“我”弃医从文原因的两件事。
全员参与 组长把控好时间

对议:(前后两人为一组,大号先读,小号后读,相互补充纠错。)
相互朗读1、2段和29—31段,体会作者在其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感。(2分钟)
组议:(组长组织,点号回答,相互补充纠错。)
1.前3段与24—31段都没有涉及到藤野先生,这些内容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3分)
2.向小组提出疑惑。(疑惑符合重难点,组长注意筛选。)(1分钟)
激情展示我最棒

(预设)展示:
1.课文31段中写到“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口头)展 :自学和讨论中的疑惑或发现的问题。
(声音洪亮、面向绝大多数同学)
“我的意见”是什么?
导致“我的意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从文中________可以读出作者对祖国的赤子情怀。
请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段落 人物 事件 人物特点
第1—3段
第24—28段
第29—31段
清国留学生
赏樱花、学跳舞
不学无术、腐朽平庸
第5段
仙台的职员
优待“我”
善良、
友好
日本爱国青年
匿名信
诽谤“我”
妄自尊大、民族歧视
看电影
侮辱“我”

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1.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歧视,从而激发了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
2.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撼,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让他认识到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鲁迅深刻意识到学医难以救治国人灵魂的麻木,促使了作者弃医从文。

反语艺术
例句: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鞭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漂亮”的意思。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反语是一种修辞格,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作者的用意,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修辞效果,含有否定、嘲弄的意味。

反语艺术
例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受欺凌之后的辛酸和愤懑。

一、结合板书整理笔记
二、也有解散鞭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
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鞭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热情诚恳、关心入微
求实精神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藤野先生
鲁迅
前7-8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1.用横线勾画我“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态度的语句,旁批我对先生的情感。
2.勾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品味,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组长组织,有序发言,每人及时完善笔记

三人议:
文中写了很多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其他事件,这些事件跟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2分钟)
组议:
1.“实在标致极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文中还有哪些类似意味的语句?(2分钟)
2.总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本课情感的不同。(1分钟)
3.组长收集疑惑并讨论。(1分钟)

1.“实在标致极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文中还有哪些类似意味的语句?
口头自由展示:语速适中,声音洪亮。
2.你怎样理解本文主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给藤野先生的颁奖词
黒瘦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赤诚的心,顿挫的语调讲述着难忘的故事。红笔圈点成生命的彩带,讲义凝聚成历史的见证。他,以认真、严谨为舟,在医学领域遨游;他以热情、正直为伞,给异国他乡的学子撑起了一片晴空。他自身的言行为“教师”做了极好的诠释。藤野,一个朴实的名字;藤野,一个响亮的名字!当它刻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心中时,也就刻在了无数中国孩子的心中!
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依次写了其他事件
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交代了我离开东
京去仙台的原因
赴仙台对日暮里和水户的印象深刻
——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促使“我”学医的动机
看电影事件
——是“我”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
“匿名信”事件
——反衬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为下文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做正衬

1.通过反语: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是“漂亮”的意思,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憎恶的感情。
语言富有浓厚的感彩
2.运用副词: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调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而作者却把受优待的原因推测为“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应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语言富有浓厚的感彩

语言特点
“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本义是漂亮,多用来形容女性。这里用作反语,体现着作者的憎恶、讽刺情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理解为不过、只不过。表达出作者
不满、失望、厌恶的情感。
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依次写了其他事件
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交代了我离开东
京去仙台的原因
赴仙台对日暮里和水户的印象深刻
——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促使“我”学医的动机
看电影事件
——是“我”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
“匿名信”事件
——反衬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为下文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做正衬

1.整理本文的线索,以下面的知识点。

2.体味下列句子中红体词语的情感。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