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案

资源简介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标要求】
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核心素养】
通过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加强文化交流与交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通在分析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作用,树立各民族文化平等观念。
争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
难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中发展本民族文化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达成共识。
1.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交流的要求
3.文化交融的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表现不同 文化交流需要一个过程,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 文化交融是一个结果,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
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 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
意义不同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 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
联系 (1)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2)文化交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
【议题一:“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的文化价值】
2021“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在希腊雅典古市集遗址的开幕式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青铜组雕《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隆重揭幕。该作品以“对话”为主题,以写意雕塑表现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睿智与风采、精神与哲思,具有宏阔的时空观。两位分别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灵魂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中希两国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理念,也体现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
吴为山表示,通过“对话”,你从这边看世界,我从那边看世界,我们将看到的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视角描述给对方,便得到了一个世界完整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世界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格局的多种变化,需要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寻找国与国之间深度连接的方式。这正是文化的超越性所在。
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的文化价值。
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与希腊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两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推进两国文化的交流,能够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两位分别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灵魂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中希两国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理念,也体现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
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两位圣哲作为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古国的代表,从不同角度看世界,将看到的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视角描述给对方,便得到了一个世界完整的面貌。这不仅能够增进中国和希腊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的文化合作与发展,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而且有助于增强我们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在中希两国文明互鉴中汲取丰富营养。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议题二: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
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实现。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外界认识中国,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③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体系构建】——阅读教材,构建本框题的知识体系,并提炼出本框题主要观点、列出提纲。
(文化交流交融的意义):(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有益的文化的交流交融带动各国政治经济的交流合作,促进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民族文化)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对世界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要以文化促进旅游,用旅游创新文化,把中国的设计大师推向世界,把世界大师请进中国。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致力于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先后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推动了文化思想领域的国际对话与高端交流,展现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大国形象。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分析,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①既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个性,打造中国国家文化品牌,又要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④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分析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文化交流的知识。根据材料“把中国的设计大师推向世界把世界大师请进中国。致力于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先后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推动了文化思想领域的国际对话与高端交流展现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大国形象”,可从既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个性,打造中国国家文化品牌,又要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可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可从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的角度分析。
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卒于公元前479年3月9日,世寿73岁;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70年,卒于公元前399年;世寿71岁;释迦牟尼约生于公元前623,卒于公元前543年,世寿80岁。这三位天才人物,几乎在同一时代活动,对地球村众生生态、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产生了划时代的革命性影响。也因此,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是世界上古典文化中心,也被称为”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革命性时代。
总结升华:
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习近平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