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独特的民族风第三节目录Contents1蒙古族23新疆维吾尔族藏族PART01蒙古族《火红的萨日朗》歌词:天下有多大 随它去宽广大路有多远 幸福有多长听惯了牧马人悠扬的琴声爱上这水草丰美的牧场花开一抹红 尽情的怒放河流有多远 幸福有多长习惯了游牧人自由的生活爱人在身边随处是天堂草原最美的花 火红的萨日朗一梦到天涯遍地是花香流浪的人啊心上有了她千里万里也会 回头望草原最美的花 火红的萨日朗火一样热烈 火一样奔放痴情的人啊心上有了她有种幸福叫地久天长萨日朗花就是山丹花,萨日朗是蒙古语,意思是草原上的山丹花,代表团结、早生贵子。《火红的萨日朗》这首作品以清新、自然、自由奔放的草原民族风为主,融入流行元素,并在音乐风格上尝试了大胆的突破,除了以传统的民族风格为基础,也对这首歌做了大胆的创新,突破了以往人们对民族风格的认识,也融合更多的时尚元素,在对乐器的选择和谱曲上,将民族流行音乐变得更具高水准和国际化。《火红的萨日朗》的歌词结合草原独有的特质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用内心深处的感悟,真挚的表达,抒发着对草原深沉的爱恋和向往。作曲将传统的民族音乐融合当下流行元素和国际时尚元素, 也是对历年来"草原风"音乐进行一个完美诠释。前奏悠扬的蒙古长调与马头琴完美结合,结合乌兰托娅甜美的音色,为大家带来了别致的听觉享受。1蒙古族民族介绍: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主要民族之一;也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和国家的主要民族之一;全球蒙古族约有0.1亿人,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占中国人口0.4%。帽子、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等,因地区不同,在样式上有所差异。因为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不论男女都身着长袍。牧区冬季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季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叉。多系红色、蓝色绸缎腰带。靴子:以软皮靴为主,长到膝盖处。帽子:男子多戴圆锥形帽,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服饰风俗蒙古族每年7月、8月间要在草原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目。摔跤是其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要举行射箭、赛马、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聆听并思考:这首民歌具有什么特点?(速度、节拍、旋律),聆听这首歌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呢?内蒙“长调”《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长调”歌曲。作品特征散拍子、旋律开阔悠长、节奏舒缓自由、上下句单乐段的结构形式。歌曲内涵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歌词采用了边比喻、边点题抒情的方法,含蓄地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辽阔的草原》作品分析宝音德力格尔1955年,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用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并获得了金奖。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1、这首歌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字多腔少,旋律进行多大跳,内容具有叙述性特征2、这首歌属于“长调”还是“短调”?短调思考:你知道哪些蒙古族乐器?四胡拉弦乐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在旧社会,四胡是民间艺人用以倾诉牧民苦难生活、鞭鞑剥削和压迫,向往美好生活,歌颂英雄史诗的手段。雅托克蒙古筝,蒙古筝与中原流传的古筝在构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于内蒙古的古筝所奏的乐曲均为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火不思蒙古族弹拨乐器,弹奏时音响圆润,音色柔和。传统的火不思,形似饭勺,琴杆较长,共鸣箱较小,由于音箱蒙有皮膜,因而音色富有浓厚的草原风味。胡琴,琴类一种,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从北方传过来的琴,因此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胡琴马头琴蒙古民族代表性拉弦乐器,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说说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乐器?学唱《鸿雁》小结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其人民长期的居住地区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字少腔长,节奏自由,巨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的结构规整,句幅较短窄,字多腔短,具有叙述性特征。PART02藏族民族介绍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古格王朝遗址罗林布卡无论男女都着藏袍。长袖、肥腰、大襟、长裙、长靴、编发等。 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劳作)时可以存放金银珠玉等饰品,还可以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放幼儿,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脱。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便是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物多用。 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服饰礼仪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59年,因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而成名,代表作还有《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宗巴朗松》等你知道有哪些藏族的歌手吗?歌词说明洁白的邦棉花装饰了草原,只要草原不变化,就有蜜蜂来接近。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旋律典雅优美、细腻抒情,不时有转调的现象表现出来。囊玛音调《宗巴朗松》作品分析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为藏族的古典音乐。歌词有民间创作和上层喇嘛创作两类。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最常见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曲调较固定。歌曲的音乐典雅,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表演者只舞不唱,有时舞者脚下垫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囊玛藏族常用乐器扎木聂札木聂 又称“木聂”或“占木聂”。藏族较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藏族地区。因有六条琴弦,汉族称为“藏族六弦琴”。音色浑厚、响亮,是西藏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谢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独奏。藏族民歌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早在12.13世纪前后,即出现了论述藏族音乐的专著。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较为自由;爱情歌中有的深情,有的开阔自由。PART03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维吾尔族服饰妇女喜着裙装,头戴花帽或系纱巾。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衬衣,戴四楞小花帽。手鼓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维吾尔族乐器都塔尔“都塔尔”的琴声浑厚、悠扬,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意为“二”,“塔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梨型音箱,没有出音孔,两根琴弦,没有琴头。弹布尔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梨形音箱、无出音孔、无琴头、5根琴弦。都塔尔:梨形音箱、无琴头、2根琴弦、无出音孔弹布尔:梨形音箱、无琴头、5根琴弦、无出音孔都塔尔与弹布尔区别请完成书本27页第四题乐器图听听这首歌的旋律的特点是什么?思考:出现了什么乐器?全曲以哪个音为主音?欣赏:《牡丹汗》《牡丹汗》是一首爱情歌曲,其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歌的特色。歌词表现了对恋人的赞美和深情,充满了哲理,劝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常用乐器: 弹布尔——五弦弹拨乐器,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 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维吾尔族音乐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它独具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维吾尔族音乐风格音乐风格:维吾尔族音乐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它独具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四类 。探究活动说说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及不同之处蒙古族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 极富浓郁的草原气息。藏族民歌:歌声嘹亮、风格热情明快。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极富热情。总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