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版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4生物的进化(29张ppt课件+提优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新版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4生物的进化(29张ppt课件+提优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1.4 生物的进化
一、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动植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化石:是指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
、 和 。
2.生物进化的顺序:化石研究证明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简单→ 、低等→ 、水生到 。
遗体
遗物
遗迹
复杂
高等
陆生
二、进化论的演变
达尔文的进化论即 学说是目前被多数人认可的理论。
目前自然界现存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生物对当前的环境都具有 性。
自然选择
适应
三、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动物的进化顺序: 动物→ 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 →爬行类 。
2.植物的进化顺序:藻类→ →蕨类→
→被子植物。
无脊椎
脊椎
两栖类
苔藓类
裸子植物
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较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较多
C.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较多
D.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较多
A
2.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
A.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是有一定
顺序的
D.化石是地壳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
、遗迹和遗物
C
3.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虽然是同一种鸟类,但它们的喙形不同,这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存竞争的结果
C.环境进化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A
4.“最早的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石吟》的片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
C.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
D.根据“最早的鸟儿”的特征,说明鸟类可
能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B
5.达尔文认为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应当存在过渡类型,支持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古代腔棘鱼化石
B.恐龙化石
C.始祖鸟化石
D.苍蝇被滴落的松脂凝成琥珀
C
6.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
增强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
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
抗药性个体
C
7.下列观点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①生物是神创造的 ②地球上的生物是一次出现的 ③生物不是神创造的 ④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变而来的 ⑤各种生物之间无任何亲缘关系 ⑥各种生物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②③⑤
A
8.如图是动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的A 。
藻类植物
(2)原始单细胞动物进化成B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成最早的脊椎动物C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E ,摆脱了水的限制;E进一步进化成F鸟类和G ,
化石说明了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
(3)从动物进化的历程来看,动物进化的趋势是由 到 ,由 到 ,由
到 。
鱼类
爬行类动物
哺乳动物
始祖鸟
水生
陆生
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9.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化石是e
C.较a和e而言,a和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C
10.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一种动物化石,这种动物的体外有分化的羽毛,嘴内有牙齿,有一条由21节尾椎骨组成尾椎等特征,科学家认为这种动物是( )
A.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B.由鸟类进化到爬行动物的一个过渡类型
C.爬行类和鸟类的共同祖先
D.鸟类和哺乳类的共同祖先
A
11.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了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林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种间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B
12.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
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
13.布丰和拉马克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布丰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拉马克认为物
种是可变的
B.拉马克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布丰认为物
种是可变的
C.布丰认为生物进化是直线式进化的,而拉
马克认为现存生物是其他物种进化而来的
D.布丰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而拉马克
提出物种不变论
C
14.中国科学家在野外找到一块化石,将化石中的动物取名“顾氏小盗龙”(如图),
经观察后发现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浑身披有羽毛,全长大约77厘米,后肢上有尖锐弯曲的爪子和比身体长的尾巴,特别是前、后肢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外部形态来看都像现在鸟的翅膀。请你分析它与现存的 类动物有亲缘关系,理由是 。
鸟类和爬行
具有鸟类和爬行类
的特征
15.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的桦尺蛾和浅色的桦尺蛾分别做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放养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
(1)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 、幼虫、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 。
受精卵

适应性
(3)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这是
的结果。
浅色桦尺蛾增多(深色桦尺蛾减少)
自然选择
16.如图为一块螟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1~3年效果较 ,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 。
(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下现象:
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原来就有不抗药和 两种变异个体,杀虫剂对害虫起了
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


抗药
选择
定向
”)的,保留下来的都是 的个体。
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a后的第6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的结果,当第7年使用杀虫剂b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个体重新
环境。
适应环境
自然选择
适应第4节 生物的进化
知识点1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的概念
化石是指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__遗体__、__遗物__和__遗迹__。__化石__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2.化石的分类
(1)遗体化石 (2)遗物化石 (3)遗迹化石
3.化石形成的过程
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动物尸体落入水底→肌肉开始腐烂,露出骨骼→水中的泥沙掩埋骨骼→水渗入骨骼将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泥或沙继续堆积,形成沉积物(如石灰岩等),化石保存在岩石中→某些岩石在地壳变化时冒出水面,在风和水的长期侵蚀下露出化石。
说明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知识点2 进化论的演变
1.布丰的直线进化理论:物种可变,原因是它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气候和食物的变化。
2.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进化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物种进化的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长期以来,通过__自然选择__,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生存下来,并通过遗传积累有利变异,形成适应环境的生物,不适应的个体则被淘汰。
说明 相关的几点重要认识:
①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__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__。
②变异是__不定向__的(生物的变异既有有利变异,又有不利变异),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③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自然选择__决定的。
④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知识点3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生物进化
(1)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__简单到复杂__、由__水生到陆生__、由低等到高等。
(2)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__蕨类植物__→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动物的进化历程:无脊椎动物→__鱼类__→__两栖类__→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易错点 化石年代与对应生物高低等级的关系
例 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D.现代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
【易错说明】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1.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新近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2.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D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某一种药后,马铃薯甲虫数量变化曲线。请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甲虫的__变异__是不定向的,为抗药性的形成提供原始材料。
(2)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甲虫与农药之间的__生存斗争__来实现的。
(3)农药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自然选择__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定向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