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2章 生物与环境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_______和_______能够保持_________。二、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则生态系统________。2.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______;反之就越______。3.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则成分越复杂,所以如果平衡受到破坏后,___________。结构功能相对稳定越稳定成分越复杂强弱更难恢复三、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的。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_______。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__________(如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可以______或______自然因素。一定限度破坏人为因素强化弱化1.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法错误的是( )A.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平衡B.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相对稳定平衡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外来物种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D2.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 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 D.②③⑤C3.在一个由草→鼠→狐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D4.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请回答问题:(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2)根据表中的信息,请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是由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制造的。(4)该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球藻生物种类 体内食物成分小鱼 蜻蜓的幼虫小球藻 —蜻蜓的幼虫 水蚤水蚤 小球藻光合作用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自动调节能力5.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蟾蜍和鼠、蛇等6种动物,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有____条食物链。(2)占有2个或2个以上的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5鸟、蛇、猫头鹰(3)若能量转化率为15%,那么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___。(5)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6)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最根本的联系是_______联系。(7)由于某种原因,鼠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捕食和竞争食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6.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Ⅴ类水跃升为Ⅲ类水。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请回答下列问题:(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群落水生植物呼吸(分解)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7.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该图示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2)分析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_利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生物成分细菌、真菌分解者藻类→浮游动物→鱼建立自然保护区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鼠→蛇→猫头鹰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9.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开发的旅游景点,西溪湿地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含有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就连白鹭也留恋这里的环境,每年冬季到这里越冬。湖水中生长着大量的硅藻、鲤鱼、鲢鱼等,湿地土质疏松多孔,蓄水和透水能力都很强,是天然的蓄水池。(1)西溪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个____,生态系统除了要有生物还必须有__________。群落非生物成分(2)西溪湿地中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这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要使这个生态系统长久存在,除上面描述因素外还必须有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3)如果将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西溪湿地中,超过其___________能力,就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鱼类死亡的原因可能是水中的________下降和有毒物质含量升高。自然选择分解者自动调节溶解氧10.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用甘蔗浆、麦秆、芦苇浆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的研究课题,终获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请回答问题:(1)普通地膜会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从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来看,这应属于________因素的作用。(2)专家们研制出的“共混膜”可以被微生物吃掉,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充当的成分是_________。(3)“共混膜”最终将从生态系统中消失,避免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4)普通地膜使用过多最终成为祸害是指残留的地膜数量过多,超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人为分解者自动调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__相对稳定__,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调节能力。2.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平衡的特点)(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__种类__和__数量__保持相对稳定。(2)具有比较稳定的__食物链__和__食物网__。(3)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__物质__和__能量__的输入、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4.稳定性的大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其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甚至消失,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知识点2 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种类: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特点:自然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频率不高,而且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性。知识点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人口增长引发的危机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自然界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改造了自然环境,在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2.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包括:破坏植被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3.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关系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__人为因素__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作用强化或弱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预和调控越来越强烈。易错点 捕食关系的两物种数量变化曲线例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以虫治虫”的文献是《梦溪笔谈》,文章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的“傍不肯”消灭了“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如图中能够说明“傍不肯”和“子方虫”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 A )A. B.C. D.【易错说明】正常状态下,植食性昆虫数量增多,那么肉食性昆虫会因为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所以数量也会紧跟着增多;随肉食性昆虫的增多,植食性昆虫会大量减少,所以肉食性昆虫和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关系是交替的波峰和波谷的关系。1.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C )A.生态因素的好坏 B.生态系统的大小C.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D.动物数量多少2.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奥秘,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 A )A.南极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B.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C.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D.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C.该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D.若蛇遭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4.如图所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 D )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5.某牧场为了防止鸟类捕食草籽,用细网将牧草罩住,结果草籽的产量大幅减少,其原因可能是( C )A.影响了鸟类帮助牧草传粉B.使牧草不能很好地通风透光C.使昆虫大量繁殖,严重危害牧草D.影响了鸟类帮助牧草传播种子6.近年来,某市遭受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美国白蛾、黄顶菊、水葫芦、巴西龟等,对该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③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利于本地生物优胜劣汰④外来物种的入侵,丰富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 D.②③7.2018年5月15日,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月宫一号”内,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1)图甲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__2__条食物链。写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植物→黄粉虫→人(或植物→人)__。(2)某同学认为“月宫一号”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引入以黄粉虫为食的生物。请你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评价此观点。__观点错误。引入的生物会消耗能量,使流入人体的能量减少(或“观点正确。增加生物种类,可以给人提供更丰富的营养”等,合理均可)__。(3)“月宫一号”里的植物能为人提供氧气、水和食物。光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之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乙装置研究不同色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图丙),据图分析,“月宫一号”内给植物照射的最佳两种色光为__蓝光和红光__。8.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消失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__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__。(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__土壤污染__,其原因是__它不易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__。(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做到垃圾的回收重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等__。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2022学年新版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课件新版浙教版.ppt 2021—2022学年新版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