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灰 雀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1.内容简说《灰雀》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2.结构特点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第2~10自然段讲述列宁找不到灰雀很着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于是和男孩交谈,用温和的语言感化对方,使其主动还灰雀自由。第11~13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男孩的自尊也受到了保护。3.写作特色(1)语言特色。课文语言简洁朴实,给人以想象空间。(2)写法特色。这篇课文对话丰富,能从中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4.插图说明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三只灰雀在枝头扑棱着翅膀,显得自由、欢快,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了解灰雀的样子,感受灰雀的可爱。5.习题运用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可以在学习第1自然段时,进行词句品析后,引导学生用上活泼的语调、稍快的速度进行朗读。学习课后第二题时,让学生先把列宁和男孩说的话找出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添加提示语,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教学策略1.认写字词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多数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可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学习书写。文中的词语比较简单,可引导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2.朗读指导课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如果不在“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感悟出其中包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时力求让学生读中悟情。3.阅读理解全文语言朴实流畅,字里行间饱含浓浓的情意,读后触动人心、回味无穷。文中的三个形象深深刻在心灵深处:一是美丽的灰雀,美在外形的俊美;二是伟大的列宁同志,美在他的善解人意、对儿童的尊重;三是可爱的男孩,美在知错能改、纯真善良。灰雀的外形美,可抓住对灰雀外形描写的具体语句进行品味,为体会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做铺垫。列宁的善解人意、对儿童的尊重,可引导学生围绕列宁的语言进行品析感受。男孩的知错能改、诚实的品质,可结合男孩的语言,揣摩他的内心想法去体会。4.积累运用文中的“自言自语、欢蹦乱跳”等词语,“婉转地歌唱”等短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拓展。同时,教师可以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句子,比如,用“跳动”“欢快”等词语写一写窗外的小鸟;用“诚实”等词语写一写自己的同学。备教学资源1.列宁简介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塞奇·乌里扬诺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主义创始人,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的主席。2.有关诚信的名言您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人需要的勇气。——奥斯特洛夫斯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3.灰雀简介灰雀: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4.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