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诗词五首__《饮酒》“性本爱丘山”“猛志逸四海”——开卷有得,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田园读书出仕时期——最爱辞职的诗人游宦生涯江州祭酒桓玄幕参军刘敬宣参军彭泽县令母亲去世妹妹去世规矩太多41岁以后41岁作彭泽县县令,生活困难。隐居躬耕辞彭泽令晚年,对统治者完全绝望,采取的是一条洁身自好的道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又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作者简介散文: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代表作品: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关于作品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庐:建造房舍,这里指居住的意思。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而:却喧:喧嚣、喧闹。居住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答: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尔:如此、这样。心远:精神远离世俗,不受世俗的约束。偏:偏僻、僻静。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因为心远离了尘世,住地自然就显得僻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南山:陶渊明居所南面的庐山。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知不觉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内心悠然自得。2、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答:①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品格;②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兰花——幽清高洁、洁身自好坚贞不屈、不媚俗竹子——谦逊坚韧,虚怀若谷、坚毅顽强菊花——耐寒坚贞,不畏强暴、傲然不屈,淡薄名利、孤傲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答:①“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②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南山映入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山间的云气相与:相伴。傍晚山景秀丽,飞鸟成群结伴归来。日夕:傍晚。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经忘了怎样表达。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和境,指隐居生活。真意:指其人生理想,真,人的自然本性。已忘言:已经忘了怎样表达。4、联系全诗,说说你的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①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②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①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②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演练1】理解性默写。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学习陶渊明,去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陶渊明《饮酒》)2.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演练2】诗歌鉴赏。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C.“采菊”以下四句写诗人的所为和所见,俯仰之间见其高洁的情致。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B应该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闲适、淡泊、恬静、悠然的心境。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是指上句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指的是心里的宁静。“地自偏”指的是地理位置的偏远。C.“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得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佳”和“还”勾画了一幅美妙和谐的自然风光图。B心远,是指自己内心的厌倦,退避,不去主动参与。“地自偏”是指觉得住地显得僻静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心远地自偏”告诉我们:只要心情宁静,即使身处闹市,也能做到没有杂念。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整合,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景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A本诗没有写出热闹的田园生活,表述有误。这首诗表达醉酒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两句均是实写,所以本项错误。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本诗内容上主要是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C.“问君何能尔”是询问朋友选择隐居之地的原因,“君”是对友人的敬称。D.全诗结句“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而无奈的心态。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解释了自己甘心在偏僻荒原之地的原因,理解错误表明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感悟,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微妙心情。理解错误自我检测【检测1】理解性默写。1.《饮酒》中体现诗人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闲远散淡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饮酒》中表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检测2】诗歌鉴赏。下列对《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诗歌结尾句表现诗人在回归田园、隐居生活后的迷惘状态,渴望得到赏识和重用。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C【检测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