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高频题型 —— 型二 河流水文特征与河流地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地理高频题型 —— 型二 河流水文特征与河流地貌

资源简介

题型二 河流水文特征与河流地貌 ——2023届高考地理高频题型专项讲解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势的起伏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水量大小和地势起伏状况决定水能大小(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量越大,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包括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变化更大)
⑨流速(受地形地势影响,短促的起伏大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⑩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类型。
2.河流水文特征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河流水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演化关系密切。河流水文特征对地貌的影响主要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有关。而河流的流量大小与河流的补给特征紧密相关,河流的流速除了与流量有关,还与地形有关。解题思路如下:
(1)对于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径流量越大,含沙量越大,流速越缓,越有利于堆积地貌的发育。
(2)对于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径流量越大,含沙量越小,流速越快,越有利于侵蚀地貌的发育。
例如:(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上游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峡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加之岩层有软硬差别,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观。在河流中下游地,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面展宽。
在可溶性岩石广泛分布区,受河流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如暗河、溶洞等)和地表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等)。
(2)河流堆积地貌:在河流出山口处河面变宽,流速变缓,其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在河流中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江心洲、地上河,在河流的入海处形成三角洲。
(3)河流两岸地貌的差异: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两岸存在差别,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故使北半球河流右岸遭侵蚀,南半球河流左岸遭侵蚀,遭侵蚀的河岸河床坡度大;而对岸,即北半球河流的左岸,南半球河流的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较缓,易形成浅滩。
在河流的中下游河段,河道多弯曲,在河流拐弯处,凹岸因河水流速快而被侵蚀,坡度较陡;凸岸因河水流速较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浅滩河床。
补充:河流地貌形成原因是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拓展:海水顶托首先发生在入海口,由于海岸地势低,河流入海水位与海洋水位差距小,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生潮汐海水水位上升从入海口灌入河道内,由于海水密度不同,河水在上。因此,在顶托作用下,水位会上升,易发生洪涝灾害。
海水顶托首先发生在入海口,由于海岸地势低,河流入海水位与海洋水位差距小,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生潮汐海水水位上升从入海口灌入河道内,由于海水密度不同,河水在上。因此,在顶托作用下,水位会上升,易发生洪涝灾害。
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题型二 河流水文特征与河流地貌(1) ——2023届高考地理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河谷横剖面示意图,黄土层底部有厚度不一的古土壤层,除黄土层底部外,黄土层中还夹杂着层数不一的古土壤层。专家探测得知,黄土高原区1.24百万年以来共发生了14次显著的冰期-间冰期旋回,该河流阶地形成与冰期-间冰期旋回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而言,间冰期黄河壶口段( )
A.沉积作用显著 B.含沙量高 C.下切侵蚀显著 D.径流量小
2.图中阶地属于堆积阶地,由河漫滩演变而来,河漫滩和阶地分别形成于( )
A.间冰期、冰期 B.冰期、冰期 C.间冰期、间冰期 D.冰期、间冰期
3.图中T2阶地只出现在河谷东侧,而西侧缺失,其原因可能是西侧( )
A.位于凹岸,遭受侵蚀 B.位于凸岸,遭受侵蚀
C.地壳上升,遭受侵蚀 D.地壳下沉,遭受侵蚀
某水系发源于祁连山,流经山前冲积扇时,受地表物质组成的影响,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在扇缘向下游再次涌出成为常年河,最终消失于沙漠中的尾闾湖泊。下图示意该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河流在甲处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主要是因为( )
A.蒸发旺盛 B.水流不畅 C.补给水源减少 D.河水下渗
5.自甲处流向乙处的地下径流( )
A.水质变差 B.埋深变浅 C.流速变快 D.水量骤减
6.该水系上游山区长期加强水土保持,可能会引起( )
①分界点甲向下游移动
②分界点乙向上游移动
③甲、乙间时令河河段延长
④尾闾湖泊面积扩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黄河小北干流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有一种特殊的“揭河底”现象,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将河底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卷起带走。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共发生了12次“揭河底”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12次“揭河底”现象主要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形成“揭河底”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①风化
②侵蚀
③搬运
④堆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揭河底”现象发生后较短时期内黄河下游( )
A.河漫滩变小 B.V形谷加深 C.冲积扇面积减小 D.三角洲增速加快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出现裁弯取直现象,最终形成牛轭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牛轭湖的演变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11.读上图分析,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并出现裁弯取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凸岸侵蚀 B.河流凸岸堆积 C.河流凹岸侵蚀 D.河流凹岸堆积
长江荆江段以藕池河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上荆江属微弯分汊形河道,下荆江属高弯曲流河道,其河流两岸地貌迥然不同。在上荆江两岸分布着决口扇沉积地貌,且北岸决口扇形成时间早于南岸,下荆江北岸牛轭湖地貌明显,下图为长江荆江段河型及沉积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造成上荆江和下荆江河流沉积地貌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流量大小 B.人为因素影响 C.沿岸植被覆盖 D.河道弯曲程度
13.关于上荆江两岸决口扇沉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口扇沉积地貌只出现在上荆江凹岸
B.北侧决口扇形成前,北岸地势高于南岸
C.决口处向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
D.大堤外地形坡度缓利于形成面积较大的决口扇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降水多。下图示意阆中古城的位置,古城选址时综合考虑了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
(1)推测可能影响该段嘉陵江河弯形成的因素。
(2)分析阆中古城选址在图示位置的优势条件。
(3)推测今后图中甲处河心洲的变化,并说明推测依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间冰期时气温较高,河流水量较大,流速较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堆积作用较弱,C正确,AD错误。间冰期时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B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河漫滩形成时期该地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河流水量较小,处于冰期;阶地形成时期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水量较大,处于间冰期,C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图示河谷东侧整体坡度较小,堆积物较多,位于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西侧整体坡度较大,堆积物较少,位于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因此图中T2阶地只出现在河谷东侧,而西侧缺失原因可能是西侧位于凹岸,遭受侵蚀,T2阶地被侵蚀消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甲处与区域其他地区蒸发差异小,A错误。甲处位于冲积扇扇顶,位于出山口处,水流畅通,B错误。流经甲处补给水源并未减少,C错误。冲积扇扇顶颗粒物较大,孔隙度高,地表水容易下渗,转化为地下水,由常年河转化为时令河,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由于处在地下,自甲处流向乙处的地下径流较少受到污染,因此水质较好,且乙处地下水经过地下沙土的净化过程较长,水质应该比甲处更好,A错误。图示河流流经山前冲积扇,一般情况下冲积扇顶部地下水埋藏较深,向扇缘处埋深越来越浅,最终自然涌出,B正确。冲积扇扇体越向下游,落差越小,流速越慢,C错误。地下水蒸发失量少,水量变化不大,且乙处由于受地下水补给范围较大,地下水水量可能较多,D错误。故选B。
6.答案:B
解析:上游山区加强水土保持,岩体、土体的侵蚀减级,冲积扇发育变慢,逐渐萎缩扇顶的位置受地形束缚总处在出山口位置,变化不大扇缘的位置向上游推移,故①错误,②正确。加强水土保持使得上游山区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时令河河段缩短,常年河河段延长,尾闾湖泊面积扩张,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7.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揭河底现象是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将河底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卷起带走的一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河流洪水期。黄河流域中游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在夏季,河流洪水期在夏季,易出现揭河底现象,B正确;春季、秋季、冬季河流径流量较小,不易出现揭河底现象,AC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揭河底现象产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②③正确;揭河底现象与风化和堆积作用无关,①④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揭河底现象发生后,其下游泥沙含量增加,泥沙堆积增多,有利于堆积地貌增长,河漫滩、冲积扇、三角洲面积会增大,D正确,AC错误;V形谷多位于黄河中上游河段,下游河段V形谷欠发育,B错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河流愈来愈弯曲后,自然裁弯取直,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图中④到①过程中,河流愈来愈弯曲;到③时期,河流裁弯取直;到②时期,牛轭湖形成。因此牛轭湖的演变过程是④①③②,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只有愈来愈弯曲的河床的凹岸被流水不断侵蚀,河流的上下河段才能愈来愈接近,并发生裁弯取直现象,裁弯取直后,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C正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AD错误;河流凸岸堆积无法出现裁弯取直现象,B错误。故选C。
12.答案:D
解析:分析图文材料可知,上荆江和下荆江河道弯曲状况明显不同。与上荆江相比,下荆江河道更弯曲,河道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故选D。上荆江和下荆江流量差异不明显,且流量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地貌区别是长时间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与人类关系不大,排除B。沿岸植被覆盖题中并未提及有明显差异,排除C。故选D。
1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决口扇沉积地貌在上荆江凹岸和凸岸均有分布,A错误;决口扇沉积是指洪水期间,由于河水在天然堤低处溢出或天然堤决口,在堤的下坡及洪泛平原的外缘上形成的扇状堆积物。材料显示,北岸决口扇形成时间早于南岸,因此北侧决口扇形成前,北岸地势应低于南岸,B错误;决口扇沉积物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粒度较天然堤沉积物稍粗,从决口处向扇缘颗粒逐渐变细,C正确;决口扇是泥砂砾快速沉积而形成的扇状地形,规模大小主要受决口时间影响,时间越长,规模越大,D错误。故选C。
14.(1)答案:地转偏向力、地形、岩性或土质。
解析:由材料可知,嘉陵江进入四川盆地以后,由于地势比较低,河流流动时以侧蚀为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以及岩石软硬程度的影响,河流就会弯弯曲曲的。
(2)答案: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便于防御;位于河弯凸岸,堆积作用为主,土层较厚。
解析:阆中古城濒临嘉陵江,水运便利;可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便利;三面环水、北面靠山,便于军事防御,为区域重要的军事中心;建在河流河弯凸岸,泥沙堆积,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
(3)答案:变化:河心洲面积(向南)扩大。推测依据:该地河道较宽阔,水流速度会减缓,而河心洲的出现会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加大泥沙沉积,造成河心洲面积扩大;甲河段河弯较大,南岸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作用显著,河心洲面积向南扩大。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河道较为宽阔,水流速度会减缓,搬运的泥沙会在此处堆积,而河心洲会阻挡水流,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加大泥沙沉积,造成河心洲面积不断扩大;甲河段位于河弯处,其中北岸为凹岸,南岸为凸岸,南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作用明显,因此,河心洲面积向南扩大。题型二 河流水文特征与河流地貌(2) ——2023届高考地理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①河水流量
②地壳运动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该断面4~6月河水深度持续增加,原因有( )
①河水流量持续增加
②气温升高,降水量持续增加
③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④水量增加,含沙量减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据图判读该河段流量最大的时间是( )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顿河是俄罗斯第三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65%—80%,该流域南部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1949年以来,顿河流域先后建成了伏尔加—顿河运河、齐姆良斯克水利枢纽和众多水库。下图示意顿河流域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顿河流域的特征,正确的是( )
A.流量较小且年际变化小,流经平原,流速缓
B.由于河流上游地区冬季结冰,所以凌汛现象普遍
C.因为冰川融雪和夏季降水补给,所以汛期为夏季
D.该区域人口稀少,封冻期长,所以干流上无桥梁
5.顿河上游春季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降水量大 B.春季气温高 C.冬季积雪量大 D.春季用水少
6.顿河流域开发对亚速海的影响是( )
A.海水盐度降低 B.渔业资源减少 C.海域面积缩小 D.通航能力减弱
下图为长江干流某段河流形态分布示意图,甲河湾是一个呈倒“Ω”字形的曲流,形似马蹄,因而得名“马蹄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甲河湾曲流可以反映出( )
A.M岸为凹岸,侧蚀作用强 B.N岸为凹岸,下蚀作用强
C.M岸为凸岸,堆积作用强 D.N岸为凸岸,堆积作用强
8.图中马蹄形曲流最终发育成牛轭湖(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主要是因为长江的( )
A.裁弯取直 B.泥沙淤塞 C.扇状堆积 D.水位变化
9.该马蹄湾曲流多发育在长江的( )
A.上游地区 B.源头地区 C.中下游地区 D.入海口处
河流阶地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主要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主要是河流下切侵蚀。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半坡村落即为古代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下图为某中纬度地区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漫滩可能发展成为新的阶地 B.三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早
C.阶地形成期间,地壳持续抬升 D.图中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多分布在阶地
11.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该河流的流向及对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当地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由南向北、河漫滩适合发展种植业
C.由北向南、西岸适合修建港口
D.由北向南、7月可能是当地的冬季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图)。在冲积河流的河床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泥沙堆积体,其高程在平水位以下者,统称为浅滩。可细分为边滩、心滩与江心洲。浅滩之间,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称为深槽。浅滩与深槽交替分布,使河床上出现纵向波状起伏的微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边滩;2.心滩;3.江心洲;4.沙埂;5.深槽
12.平原河流中的泥沙堆积体( )
A.心滩形成于河流从开阔段流入狭窄段的部位
B.边滩的形态取决于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C.江心洲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D.深槽、浅滩、边滩的位置由河流流向决定
13.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
A.河道的水位升高 B.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C.河道来沙量减少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半荒漠和荒漠大多分布在西南部,北部自然环境较湿润,境内大小河流8.5万多条,48000个大小湖泊,204座水库,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冷凝水是水蒸气经过冷凝过程形成的液态水。有学者认为,来自内陆地区沙粒空隙中的水汽形成的冷凝水是地下水补给水源之一。下图示意哈萨克斯坦境内流域分区及水资源分布。
(1)分析哈萨克斯坦河流众多的原因。
(2)说明该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3)指出该国冷凝水补给地下水的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可知,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河岸直立,河床较深,说明可能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所致;两侧河岸形态接近一致,说明两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河水流量对宽度影响不大,①错误,②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A
解析: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可通过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得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原因分析需结合材料“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4-6月气温回升,该河流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上升,融雪补给量增大,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图中还可反映出4-6月河底不断加深,说明河底泥沙沉积少,侵蚀加强,河水含沙量大,且流速持续加快,河床侵蚀增强,导致河底不断加深。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图中6月3日河流断面深度最大,说明此时段河水最深,水量最大,流量最大,因此该河段流量最大的时间是6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顿河位于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小,年际变化小,流经东欧平原,地形平坦,流速小,A正确;由图可知,顿河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会发生凌汛,B错误;由材料可知,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80%,汛期在春季,C错误;该区域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物产丰饶,人口密集较大,河流上桥梁应较多,D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顿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误;春季处在冬季向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较低,但是处在回升状态,B错误;由于顿河流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降雪融化较少,积雪较多,待到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流量较大,C正确;春季是当地农业耕作期,灌溉用水量大,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顿河流域开发后,注入亚速海的水量减少,对亚速海的稀释作用减弱,海水盐度升高,A错误;海域面积变化主要受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海陆变迁的影响,与河流入海水量无关,C错误;顿河注入亚速海的水量减少,入海口附近的营养盐类减少,导致鱼类饵料减少,从而导致渔业资源减少,B正确;入海水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亚速海的水位,且入海口处沉积的泥沙也会减少,不会威胁到通航,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河湾的形成主要由河流凹岸侧蚀、凸岸堆积作用所致,其中M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强,N岸为凹岸,河流的侧蚀作用强。故选C。
8.答案:A
解析: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曲流不断发展,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选A。
9.答案:C
解析:河湾多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宽阔,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会在河流凹岸一侧侵蚀,凸岸一侧堆积,长期作用下一些河段发生弯曲,简称河湾(曲流)。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当地壳比较稳定、流量稳定、海平面稳定时,河水以侧蚀为主,从而形成比较宽阔的河谷,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这样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运动,或流量增加,或海平面下降过程。由此判断,C错误,A正确。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图中三级阶地最高,因此形成时间最早,B正确。阶地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离水源较近,因此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多分布在阶地,D正确。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如果该河流由南向北流,图中显示西侧河水较深,表明当地地转偏向力顺着河水指向左,当地则为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没有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河漫滩在河流汛期有可能会被淹没,不适合发展种植业,AB错误。如果该河流由北向南,图中显示西侧河水较深,表明当地地转偏向力顺着河水指向右,当地则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7月则是当地夏季,西岸因水较深,不易淤积而适合修建港口,C正确、D错误。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河流从开阔段流入狭窄段,水速加快,不利于心滩的形成,A错误。边滩作为泥沙堆积体,其形态受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共同影响(如:侵蚀速度大于沉积速度,则边滩面积减小),B正确。江心洲是洪水期和枯水期周期性交替出现而形成的,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也相互交叠,不是逐渐变化的,C错误。三种形态有侵蚀有堆积,所以其位置应受水量大小而造成的侵蚀、堆积能力强弱来决定,与河流流向有关系,但并不起决定作用,D错误。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注意关键词“整体萎缩”。由于长江上游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植被覆盖率的提高,长江中游河道来沙量减少,边滩萎缩,C正确。上游河段水利工程建设,使得中游河段洪峰流量减少,河道水位下降,且即便考虑AD选项,其结果是侵蚀作用加强,注意题干信息“除侵蚀作用外”,排除AD。河岸护坡工程的建设是部分河段的建设,不会导致长江中游河段边滩“整体”萎缩,B错误。故选C。
14.(1)答案:该国境内及其周围地区多山地,地形破碎;夏季高山冰雪融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量较大。
解析: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全年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以冰雪融水为主。该国地势起伏较大,中部及西部地区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东部、东南部地区有山地分布,地形破碎;夏季气温升高,周边山地冰雪融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消融,对河流补给较多。
(2)答案:多内流河,河流水量较小;多国际性河流;该国主要位于河流下游。
解析:该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所以多内流河,河水流量较小;河流多流经其他国家,因此多国际性河流;河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流经该国,故该国主要位于河流下游。
(3)答案:该国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夜晚沙粒温度低于大气温度;沙粒空隙大,空隙间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冷凝水,通过下渗补给地下水。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来自内陆地区沙粒空隙中的水汽形成的冷凝水是地下水补给水源之一。该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自然带多以沙漠草原居多,使得该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较低,沙粒温度比气温更低,空气中的水汽接触沙粒,遇冷容易凝结,形成水滴,再加上沙粒之间的空隙较大,因此更有利于冷凝水的形成。冷凝水形成之后会下渗补给地下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