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的生计(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垂直的生计(课件)

资源简介

七上社会第三单元 第二课 与山为邻
(课时1 垂直的生计 导学案)
主备:曹曦 审核:朱建国
授课时间
课 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获取有用信息,描述安第斯山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描述安第斯山区的生产生活特色,学会通过探究合作获取信息。
3.说明安第斯山区的生产生活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秘鲁安第斯山区人民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在山区发展高寒种植业和畜牧业
难点:懂得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意义。
三、【课前预习导学】
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绘的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2.与美国中部大平原比较,山区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差异?(山地与平原相比,有什么特点?)
3.阅读课本P65的“阅读卡”部分,完成下列填空。
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他们利用安第斯山区条件,创建了历史悠久的 文明时代。其中的部族 ,建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为中心的 。当时的农业的概况,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发展 业,开辟 ,种植 、 、 和 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有霜冻,人们发展 业,以放牧驯养 和 为生,为人们提供奶肉、皮革、毛等衣食来源。
四、【课堂导学】 第一节 垂直的生计
(一)探究“垂直”的变化
1.读图3-16,并结合《世界地形图》,描述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
安第斯山脉位于 半球的 洲,山脉 是 走向,素有 之称,是世界最长山脉。
2.观察图3-17,描述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变化。
总结:安第斯山脉的景观呈 变化。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计算:假设海拔0米的温度是25度,那么,1500米处,3000米,4500米处分别是多少度?
总结: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是:
(二)了解印第安人的“生计”
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了许多限制。那世代生活在此的印第安人又是怎样适应这里的环境呢?
1.阅读书本P65-66,结合书本的图片,完成下表
项目
印第安人生活概况
自然环境因素



―――――――――――――――
―――――――――――――――

2.探寻秘鲁:观察图3-23,秘鲁的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它的形象出现在国徽上说明了什么?
3.感受印第安文明
五、【课堂总结】
印第安人民正是凭借着 ,与自然 ,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六、【当堂测试】
1.纵贯南美洲,被称为“南美洲脊梁”的山脉是 (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落基山脉
2.下列关于安第斯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
B.山上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
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
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
3.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纬度 B.地势 C.洋流 D.气候
4.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 ( )
A.玛雅文明 B.两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
七、【课后反思】
课件20张PPT。1探寻羊驼的故乡2第二课 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3C资料卡:安第斯山脉
长: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高:平均海拔3660米以上。
素有“南美洲的脊梁”之称;
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
提示:我们住在南美洲大约3000米高的山脉上安第斯脉山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秘鲁BDA5°S赤道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世界的位置。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6热带雨林:高大的乔木暖温带:矮小的灌木从寒温带草原雪山27°C9°C18°C0°C垂直地带性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景观
当地人们需要克服哪些不利条件来取得生存和发展?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在自然条件上主要存在着哪些劣势?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沃,交通相对困难8 不同海拔地区可以进行怎样的生产?请说明理由。 请选择:农业、林业(取得木材)、畜牧业绝地求生秘鲁: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间河谷地带农业?艺术?农业艺术!印加文化时期的农业遗址10最佳农作物选择:秘鲁: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间河谷地带绝地发展:
利用当地的特色,他们还可以进行哪些开发?
印第安人秘鲁 印加文明因地制宜
与自然和谐相处11印第安人的聪明才智 秘鲁中部山区为马铃薯的原产地,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马铃薯可以在土地更少、气候更恶劣的条件下更快地生产出更多富有营养的食物。于是印第安人就开始人工种植马铃薯。目前,秘鲁全国各地野生和栽种的马铃薯品种有3000多种。之培育马铃薯 马铃薯每公顷土地的产量比种小麦或水稻要高2至4倍。 5月30日
秘鲁的马铃薯节 土豆又名马铃薯,根茎食物,它们圆滚滚、灰秃秃的样子完全算不上植物中长相“标致”的。然而,你一定不曾想像,在南美安第斯山海拔3950米的土地上,它们能够生长得“争奇斗艳”。寒冷山脊地带上,一群赤脚男女从地下刨出五颜六色的土豆:有黄色、红色、蓝色、紫色、粉皮黄点,黄皮粉点;它们的形状也姿态万千:有圆的、长方形的、椭圆的、螺旋的、还有陀螺状的…… 彩色土豆——秘鲁的国宝级特产海拔较低的山谷、山坡,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 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有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人们以放牧骆马和羊驼为生。羊驼骆马15骆马羊驼印第安人将它们驯养,会带来哪些好处? 提示: 骆马在海拔4500米处奔跑,每小时可达47公里。几乎很少喝水,非常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能吃四季皆有的各种草。 提示:羊驼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以高山野草为食。它的毛比羊毛要长很多,光亮而独有弹性。 印第安人的聪明才智出口羊驼毛是秘鲁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羊驼的纤维有“纤维上帝”之美誉,经过人工驯养的驼羊有白、棕、黄、黑等颜色,无需染色,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羊驼毛的价格为普通羊毛的几十倍。骆马--当地的主要运输工具18数据显示,秘鲁每年接待全球200多万游客,2011年中国游客达11896人,同比去年增长了25%。
我们要敬畏古老的印第安人,对具有垂直地带性的山区进行了因地制宜的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阅读教材P66,说一说:
1)印第安人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
65-66页
2)印第安人的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这说明了什么?以适宜山区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为食物;驯养羊驼和骆马提供奶、肉、皮革和毛;利用骆马作为山区的运输工具。安第斯山区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 印第安人掌握了安第斯山脉的自然规律,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把生产与山区地势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