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笔记

资源简介

第2节· 化学研究什么
两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1.蜡烛燃烧实验
(1)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罩在火焰上方的 干冷 的小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
倒转小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或H2O和CO2)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附:如图粗玻璃管引出“白烟”是石蜡的蒸气遇冷凝结成石蜡固体小颗粒,
该变化属物理变化; 若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注意:“变化”描述的是一个“过程”)
辨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实验现象有助于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但不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实质:有新物质生成)
与燃烧有关的现象都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P11/上P.87: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或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相互靠近,产生白烟
(白烟)
无色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无色的碘化钾溶液,产生黄色沉淀(选择题)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性质描述是一种“能力”,一般带有“易”、“能”、“可以”、“会”等字眼的均表示的是性质)
辨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联系:(例如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灯丝)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沸点、导热性、密度、硬度、挥发性、溶解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
4. 电动车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蓄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 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注:不是质量分数)·(选择题)
(1)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即是减少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3)红磷燃烧的现象
①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可作烟幕弹)注: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现象描述为“白烟”
②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选择题考点】“烟”和“雾”:“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
“雾”是小液滴形成的。
(4)实验结论:
①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②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或N2),性质:。
(5)用红磷测定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有关分析.
思考1.实验中,红磷为什么需要过量?
确保空气中氧气被完全消耗,保证实验准确性;
思考2.红磷并没有消耗完,燃烧为什么停止了
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完,剩余的气体不助燃;
思考3.为什么要将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内
若伸入过慢,气体受热逸出,倒吸进入的水偏大;
思考4.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后,为什么要塞紧橡胶塞
防止漏气,空气进入集气瓶,倒吸进入的水偏少;
思考5.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空气受热膨胀,若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将会导致倒吸进入的水偏少;
思考6.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
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体积变小,则压强减少,水倒吸进入集气瓶内。
思考7.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多少?这说明什么?
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验所用的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①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②只能与氧气反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
③生成物是固体。
应用1: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的实验?为什么
不能,蜡烛燃烧会产生CO2,瓶内压强变化不大。
应用2:能否用铁代替红磷做实验,为什么?
不能,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应用3:能否用镁代替红磷做实验,为什么? 上P.111.- 6
不能,因为镁在空气中不仅能和氧气反应,也能和二氧化碳、氮气反应。
涉及化学方程式: (置换反应)
6.实验误差分析
偏小 红磷的量不足, 氧气不能耗尽;
装置气密性不好, 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会因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压强偏大,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偏大 止水夹没夹紧, 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受热顺着导管逸出
伸入燃烧匙过慢 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
常见测氧气含量的装置:
改进后 考点
改进后优点:实验结果更准确、环保 分析: ①改进后,装置处于密封状态,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部分气体逸出,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②同时也避免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更加环保。
例1:实验室里,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适量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比例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上,实验如图所示,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玻璃管内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③活塞最后停在约为刻度 4 处。
(2)白磷在反应中应过量,原因是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反应完。
(3)反应后,玻璃容器的气压变小。 玻璃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请猜测这种气体可能有哪些性质?
①化学性质稳定;②氮气不支持燃烧;③氮气不能燃烧。
(4)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例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按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         。
(1)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最终活塞前沿停留在 mL刻度处;
(2)若没用弹簧夹,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并冷却,最终活塞前沿停留在 mL刻度处;       
(3)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最终测定结果偏小,
可能的原因是 。
化学气球 考点
气球能调节压强平衡(利于推拉注射器),使氧气完全反应
1.防止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和隔绝空气;
1.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2.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气球收集尾气,防止CO逸出而污染空气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一物
例:氧气(02)、碳酸氢铵(NH4HCO3)、二氧化碳(C02)、蒸馏水(H2O)、冰水混合物(H2O)、纯净水、酒精[乙醇:C2H60]、铁粉[Fe]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化学式)·多物
例:食盐水、糖水、空气、稀有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合金、盐酸
温馨提示:一般能写出化学式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附:①铜粉(Cu) ②冰水混合物(H2O) ③水银(Hg) ④未受任何污染的空气 ⑤ 碳酸氢铵(NH4HCO3) ⑥干冰(CO2) ⑦石灰水 ⑧ 矿泉水 ⑨加碘食盐 ⑩加热KMnO4至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 。
8.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实验
实验现象:有黑色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葡萄糖、砂糖和面粉等物质中均含有 碳元素。
(这也是检验碳元素的常用的方法之一)
反思拓展: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含有相同的元素,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9.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的结构不同,其性质也不同,说明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1】如: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各有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金刚石,石墨的化学式: C ;
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硬度最大,是自然界中最为坚硬的物质。用于切割玻璃;
石墨:层状结构,黑色质软,作铅笔芯;
有润滑性,作润滑剂;(锈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是能导电的非金属,作电池的电极;
附: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又称: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2】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这是由于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能力相当,不容易得失电子。
生活解释: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广告语:“砖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轮胎中添加焦炭、木质电线杆埋入土中,一端表面碳化处理都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在高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a.碳能燃烧,具有可燃性;
b.碳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还原性。
10.化学研究成果介绍:
诺贝尔研究炸药; 居里夫人发现和镭
附:“白色污染”是废塑料污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