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4 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4 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资源简介

价值与价值观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人的价值”。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含义,强调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就是看他的贡献,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第二目“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价值观的含义,分析了价值观都具有哪些导向作用,阐明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第三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了解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是什么,懂得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够结合具体人物和事例分析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阐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懂得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勉励自己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未来的自己能够有所贡献而不断努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第一粒扣子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课程引入】第一粒扣子”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过渡:视频中为什么要强调第一粒扣子?价值观又是指什么?我们常常提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又是什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深入了解这些问题。
(一)人的价值
分析:以下类别存在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类别 价值 概括
服装 满足人们穿着需要 哲学上的价值
食物 满足人们营养需要
房屋 满足人们居住需要
车船飞机 满足人们出行需要
阳光、空气、水 满足人们生存需要
艺术 满足人们精神需要
科学理论 满足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需要
人 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人的价值
1.哲学上的价值
总结: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
享受警察的守护 超市进行购物消费 公园进行休闲锻炼
学校接受教育
所以,人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社会创造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守护人民 成为志愿者 创作电影
捐赠希望小学
所以,人是价值的创造者。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
总结: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3.对人价值的评价
选看一个视频,其他的人物事迹可以简略介绍: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南仁东;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程开甲;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继才;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南仁东”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他们之所以获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因为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信守承诺的品德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对比分析:通过正反两类事例说明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呼应课程导入部分,说明价值观的重要性、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
正面事例:观看视频《那年,我们21》,重点介绍21岁的习近平为梁家河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也介绍了21岁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努力奋斗。教师还可以列举出其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或教育方面为民奉献的人物,比如焦裕禄、沈浩,脱贫攻坚战线的年轻人黄文秀,人民教育家于漪等等。
观看视频:那年,我们21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那年,我们21”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反面事例:列举十八大后落马的“老虎”“苍蝇”,如十八大后首个受审的“老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还有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以及周永康等人。
总结:落马的官员绝大多数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如王素毅、刘铁男在法庭上都忏悔是自己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后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更有周永康,因为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教训十分深刻。
1.价值观的含义
总结: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一个人具有的价值观,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思考:回顾刚才看的视频《那年,我21》以及本节课开头看的视频《第一粒扣子》,结合习近平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和上面列举的正反面事例,并引申开去,谈一谈对价值观导向作用的认识。
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习近平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
思考要点提示:对待工作岗位,会出现哪些不同的价值观?
对待人民群众,会出现哪些不同的价值观?
对待人生得失,会出现哪些不同的价值观?
对待国家民族,会出现哪些不同的价值观?
对待自然生态,会出现哪些不同的价值观?
对待道德法律,会出现哪些不同的价值观?
对待人际交往,会出现哪些不同的价值观?
……
总结:从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待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对待工作岗位,有勤勉敬业、甘于奉献,也有得过且过、尸位素餐;对待人民群众,有勤政爱民、大公无私,也有欺凌百姓、鱼肉乡民;对待人生得失,有乐观奋进、冷静自持,也有得意忘形、消极悲观;对待国家民族,有忠诚爱国、舍生忘死,也有危害国家、妄自菲薄;对待自然生态,有尊重爱护、和谐共生,也有不计长远、破坏环境;对待道德法律,有重信守诺、行有所止,也有心无戒惧、自由无度;对待人际交往,有谦恭有礼、与人为善,也有疏远冷漠、冷酷暴戾。还有体现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的价值观,都说明: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正确的价值观会引领人走上正途,走向美好;错误的价值观则会让人陷于迷途甚至泥潭。
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观看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习近平讲话中提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谜面歌”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总结: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参考资料: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
2013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讨论:结合学校生活中存在的攀比之风、网络平台上存在的不良文化和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以权谋私等现象折射出的错误价值观,谈谈对习近平这段话的认识:“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于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根植于反映时代发展特点的文化自信,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时代精神发展的必然产物。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观看视频:《“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的先进人物,还有各行各业的学习榜样,都是价值标杆,这些大力的宣传、熏陶就是要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还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冲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全面深化改革,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落细、落小、落实,才能不断深化,使其融入亿万人民的血液,化作自觉的行动。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层出不穷的先进典型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坚守、无私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许。
青年人,也要在点滴生活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课程小结: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