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实验探究分类专题训练电路实验探究:1.物理综合实践课上,同学们拿到了如图1所示的暗箱电路盒,在电路盒的表面只看到两只灯泡和一只开关(导线的连接情况隐藏在箱内)。操作发现: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两灯泡又都熄灭。(1)箱内除了导线,一定还有的电路元件是 。(2)小明经过检验,判断出他拿到的暗盒上两只灯泡是串联的,但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1明显比L2亮,他认为这是因为L1比L2更靠近电源正极的缘故,你认为小明的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条件下,能证实小明的判断是否正确的做法是 。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L1、L2突然都熄灭,小明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的故障:先将导线并联接在灯L1两端时发现L2亮,灯L1不亮,再将该导线并联接在灯L2两端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1短路 D.灯L2短路(3)小红将自己拿到的暗箱电路盒上的一只灯泡拧下,再闭合开关,发现另一只灯泡仍亮,则该暗盒内的电路连接对应的电路图可能是图2中的 。2.小刚和小强在组成串并联电路的实验中。(1)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 (选填“断开”或“闭合”)的;(2)小刚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合上开关,两个灯泡都将 (选填“不会发光”或“会被烧坏”),出现 (选填“开路”或“短路”)现象;(3)小刚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小强认为只需拆除 (填“a”、“b”、“c”、“d”、“e”)这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串联的正确电路;其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3.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后,小华想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小华按照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分别用导线把各元件正确连接起来。(1)如图甲,闭合开关两灯都正常发光,小华取下L1,发现L2熄灭,接着小华将L1接好,取下L2,发现L1熄灭,于是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 (选填“能”或“不能”)独立工作。(2)如图乙,闭合开关两灯都正常发光,小华取下L1,发现L2仍然亮,接着;小华将L1接好,取下L2,发现L1仍然亮,于是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 (选填“相互”或“互不”)影响;(3)如图甲,小华将开关分别连接在A、B、C处,闭合开关,发现灯L1、L2都亮,于是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的改变对各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选填“改变”或“不变”);(4)通过第(3)步操作,小华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开关如果能够同时控制所有用电器,说明此电路一定是串联电路。小华的说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5)在以上的(1)、(2)步的操作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电荷实验探究:4.春雨物理实验社团做了如图所示的静电现象小实验:(1)小雯同学将甲、乙两个通草球分别与毛皮摩擦后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形时,若甲带正电,则乙带 电;(2)如图乙所示,小敏同学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 现象;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3)清雅同学用一根摩擦过的塑料管靠近空易拉罐,如图丙所示,发现空易拉罐向塑料管方向滚动,这是利用了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4)如图丁是社团自制的验电器,它的原理是 ;(5)如表是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研究资料1 石棉 玻璃 羊毛 木棉 石蜡研究资料2 羊毛 尼龙 木棉 火碱 树脂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将带 电(选填“正”或“负”);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 (选填“强”或“弱”)。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实验探究:5.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某班各组同学从甲、乙、丙、丁四种规格的灯中,选取两个并联起来接在相同电源上,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然后把一个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A、B、C处测量电流,并记录数据。(1)小华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是串联的。小明的方法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某组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小灯泡就发光了,原因 。(3)某组连接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有示数,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4)某组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为了测量准确,她应该断开开关, ,重新进行实验。(5)某组选择好电流表量程后,先把电流表接在D处,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的亮度不稳定,电流表的指针也来回摆动,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某段导线断开B.某接线柱处接触不良C.某灯泡被短路D.电流表被烧坏(6)某次测量中,某同学发现电流表接线柱上共连接了三根导线,如图4所示,其中甲中的电流为0.2A,乙中的电流为0.3A,则根据电路中的电流特点,丙中的电流可能为 。(7)某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如表。组别 L1规格 L2规格 IA/A IB/A IC/A1 甲 甲 0.12 0.12 0.222 乙 丙 0.16 0.20 0.343 甲 丁 0.14 0.14 0.264 甲 丁 0.16 0.18 0.32对于测量数据的相关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1组数据没有测量误差B.选用多组实验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C.IA+IB总是略大于Ic可能是电流表未调零引起的D.若测量D处电流,由于D处更接近电源正极,故会发现ID>IC(8)某组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5,请在原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两只电流表分别测干路和某一支路的电流。(9)(2分)小明利用原有器材,再添加一个元件,又设计了一个电路,该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请画出该电路图。(10)最后同学们得到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在并联电路中 。6.小吴和小李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IA/A IB/A IC/A0.12 0.12 0.240.24 0.24 0.480.3 0.3 0.6(1)在闭合开关前,小吴发现电流表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2)图丙是小李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物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填“A”“B”或“C”)处电流。(3)改正错误后,小李按甲图正确连接电路,测量了A、B、C三处的电流值,测量数据如表,小李分析数据得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的结论。小吴看到小李的结论后,认为小李的测量数据不够支撑其结论,其原因是: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测出电路中两处的电流相等,该电路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串联电路。7.小明选择了一些实验器材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压的关系”的实验。(1)小明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表的指针迅速向右偏,立即切断电源,经检查发现在连接电路时没有 。(2)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用电流表测量了a、b、c三处的电流,如表1。表1Ia/A Ib/A Ic/A0.18 0.18 0.36表2Uab/V Ubc/V Uac/V2.5 4.5小明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小华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请你提出如何实验,用来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3)图乙中,小明通过实验操作,测得ab、ac间电压表示数如表2,其中bc间电压如图丙所示,其大小是 V。小华认为小明在测量bc间电压时操作还有待改进,接下来应该 。(4)如图丁,小明和同学合作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小明同学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后,感觉比其它实验小组的读数大一些,于是他断开开关又仔细观察发现电流表还有0.04A的读数,这是因为 。(5)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连接了如图戊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不发光,请在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符合L1、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灯L2的电流,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要求: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8.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小方使用了两个相同的灯泡;(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如图1是小方已经完成的部分的实物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增加一条导线,使得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2)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将电压表并联在a、b两点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V;(3)依次将电压表并联到电路中的a和b、c和d、e和f两点,小明发现电压表示数相等,由此他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此结论 (选填“科学”或“不科学”),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4)小方改进实验之后,经过多次测量得到了如表实验数据,其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 ab之间的电压Uab/V cd之间的电压Ucd/V ef之间的电压Uef/V1 2.9 2.9 2.92 2.9 2.9 2.93 2.9 2.9 14.5(5)排除错误的数据并且改正之后,分析表格可知,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写表达式)电阻实验探究:9.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请回答以下问题:(1)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观察 示数的大小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此实验方法是: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实验过程中,控制导体的 和 相同,改变导体的长度,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②实验过程中,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导体的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③实验过程中,控制导体的 和 相同,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3)小明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当他把最后一根导线接好时,电流表的指针立即发生了偏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改正错误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分别将A、B、C、D四根电阻丝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得到表格所示的数据。将电阻丝A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导体编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 电流大小/AA 0.5 0.4 锰铜合金B 0.5 0.4 镍铬合金 0.16C 0.5 0.2 镍铬合金 0.08D 1.0 0.2 镍铬合金 0.04(5)分别将电阻丝A、B接入电路,这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 的关系,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电阻丝阻值较大的是 (导体A或导体B);(6)选用电阻丝C、D进行实验,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时,导体的 ,导体的电阻越大;(7)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可将电阻丝 (填导体编号)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8)如图丙,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小军同学发现,将电路中的电流表更换为小灯泡,通过观察 也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但小明认为这样操作存在不足,不足之处是: ;(9)同组的小红将一根电阻丝对折后接入电路中,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了,由此小红得出结论: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请你判断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10.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A 镍铬合金 0.5 0.5B 镍铬合金 1 0.5C 镍铬合金 0.5 1D 锰铜合金 0.5 0.5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小灯泡除了也能显示电流大小外,在电路中还能起到 的作用。(2)小新选用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发现把A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比把C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小,说明A电阻较 ,由此得到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 。(3)小新将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均匀地拉长为原来的3倍再对折后,其阻值与原来的阻值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某小组同学做“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①连接实物时,开关应当 ,滑片P应移动到最 端(选填“左”或“右”);②开始实验后,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暗,这可能是 ,改正后小明缓慢移动滑片P时,看到灯忽然亮又忽然不亮,这可能是 。③排除故障后,向左移动滑片P,会发现电流表示数变 ,同时灯泡亮度变 。(2)如图乙所示实验电路。小明将灯泡换成定值电阻,并连入电压表,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请你按照图乙,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实验探究分类专题训练答案1.(1)电源;(2)错误;调换两灯泡的位置,观察灯泡的亮暗是否变化;A;(3)D。2.(1)断开;(2)不会发光;短路;(3)c;控制整个电路。3.(1)不能;(2)互不;(3)不变;(4)错误;(5)断开。4.(1)正;(2)摩擦起电;同种;(3)吸引轻小物体;(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负;弱。5.(1)错误;如果两灯泡并联,断开干路中的导线,两灯泡都熄灭;(2)开关没有断开;(3)L1断路;(4)换接电流表小量程;(5)B;(6)0.1A或0.5A;(7)C;(8);(9);(10)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6.(1)电流表没有调零;(2)C;(3)没有使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4)不一定。7.(1)断开开关;(2)两灯泡并联,灯泡两端电压相同,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这说明所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为得出普遍结论,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3)2;断开开关,电压表换用0~3V的量程;(4)实验前电流表没有调零;(5)。8. (1);(2)2.9;(3)不科学;换用其它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再得出结论;(4)14.5V;电压表用的小量程,误用大量程读数;(5)Uab=Ucd=Uef。9.(1)电流表;转换法;(2)①材料;横截面积;②材料;③材料;长度;(3)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4)0.24;(5)材料;导体B;(6)长度越长;(7)B、C;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一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8)小灯泡的明暗程度;当接入电路中导体的电阻变化不大时,小灯泡的明暗程度变化不明显,则无法准确判断导体的电阻大小;(9)错误;改变了导体的长度。10.(1)转换法;保护电路;(2)大;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3)变大。11.(1)①断开;右;②滑动变阻器连接的是下面两个接线柱;滑片处接触不良;③大;亮;(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