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资源简介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二目“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含义,阐明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群众的含义,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够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归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教学过程(所有提供视频并非必须,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灵活使用)
课程导入:
微辩论:回顾前两讲的知识,回顾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不同,辨析对下面两段话的认识,同意哪种观点,分析总结英雄或大人物与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引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后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开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
总结:这两种观点体现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分歧,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所以得出个别英雄人物或客体精神的意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英雄或上帝创造了历史,就像梁启超的观点,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则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中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中劳动者是人的能动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就像鲁迅的观点,说明拿破仑虽然是个伟大历史人物,但他身后的士兵才是他成为伟大历史人物的重要支撑。相比较而言,鲁迅的观点更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观看视频:《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是根据社会实践的客观真实状况,来确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按照这一历史观,人民革命的历史、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都是以人民为主体推动的。人民是社会前进的实践主体,在人民群众中孕育着伟大的实践创造力和历史推动力。视频中战斗英雄李延年和他身后无数流血牺牲的将士,淮海战役中共同奋战的60万将士和500万支前民工,都在告诉我们,历史,不是个体的英雄创造的,而是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学生探究活动:梳理长江流域浙江的历史发展资料,总结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学会了种植水稻,创造了榫卯结构建筑木屋。
5300年前,良渚先民用61种、数以万计的玉器装点生活,最豪华的一件重达6.5千克,号称“琮王”。(如有时间可观看视频《良渚玉琮王》)平原上的桑树上生长的一种虫子被细心地收集起来,这便是蚕。良渚人养蚕、缫丝,掌握了复杂的丝绸生产技术,制作衣服。削制打磨木材,制作木屐。
(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良渚玉琮王”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约3000年前,越人在这里生活,铸造青铜剑以成就霸业。在现存的数以千计的东周青铜剑中,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越剑最为精良。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并吴国,成为春秋一霸。(如有时间可观看视频《越王勾践剑》)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越王勾践剑”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从秦汉到西晋永嘉之乱,再到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北方汉族大量南迁,并与越人不断融合。占城稻从越南被引进,一年中的粮食收获次数达到了两次,江南开始取代中原,成为国家的粮仓。除了粮食,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也被大量种植,包括桑蚕、茶叶、水果、花卉、蔬菜等。茶叶、金华火腿、丝绸、青瓷、煮盐,再加上酿酒、造纸、雕版印刷,百业千行都有了引人瞩目的成就。鸦片战争后,浙江的富庶逐渐不在,改革开放到来时,这片土地上既没有东北的国有工业基础,也没有深圳那样的政策扶持。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着物质财富。东阳横店镇的徐文荣经营着一家缫丝工厂。他从做缫丝生意起步,建立起了中国最著名的影视城——横店影视城。1982年,高中刚毕业的台州人李书福在街头为路人拍照赚钱。赚到钱后他开了一家照相馆,照相馆赚了钱后他又开了一家冰箱配件厂,配件厂赚了钱后他又开了一家冰箱厂,后来他又创立了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同一年,在一个没有多少人听闻的县城,县委书记谢高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放当地的小商品交易市场,允许农民经商。如今,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个地方的名字——义乌。类似的人还有很多。1987年,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承包了一家校办企业,工作内容包括蹬着三轮车卖冰棍。1993年,桐庐县的几位年轻人陆续送起快递,他们创办的企业名字包括申通、中通、圆通、汇通,号称“快递桐庐帮”。1995年,英语教师马云开始为别人制作网页……人人办厂,村村冒烟,浙江的生产力开始被彻底释放。海洋再次热闹起来,海产养殖遍布海面,集装箱、矿产堆满码头。
总结: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自7000年前的先民至如今,是人民群众创造着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列举其他事例,如福建土楼、哈尼族梯田等等)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学生探究活动:梳理黄河流域河南的历史发展资料,总结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先秦至宋的数千年间,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河南定都,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今日中国的人口、文化格局,也源于河南数千年持续不断的传播。
安阳: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迁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安阳——出现。殷人大规模冶铸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武器、酒器等。青铜器应用之广,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将所知的天文地理、征伐田猎、农牧祭祀等情况通通记载于甲骨或青铜器之上,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在此产生。为解决干旱问题,从1960年开始,不畏艰难的安阳林县人民,发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凿出一条人工天河,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也成为中国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洛阳:自夏朝肇始,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洛阳,是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易经·系辞》中讲“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一向被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这些看似简单的排列,经推理演化后,实则反映了远古先民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和理解。西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所知的最早的来历。在这里,周公制礼作乐,他提倡的“明德保民”思想,后来经儒家继承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国古代2000多年社会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基础。曹植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的顾恺之将《洛神赋》绘成了一幅连环画,可惜原作已遗失,宋人的摹本流传到今天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公元7世纪末,武则天着力营建神都,洛阳的发展开始步入巅峰期。其时,唐人广建宫殿,气象万千;龙门石窟大佛,万人顶礼。
开封: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开封)凭借平原与水系,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也是华北平原南部历史上的最后一个超级大都市。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引领宋朝达到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发明火药,火焰器、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总结: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甲骨文的产生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河图洛书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各种营建、发明、书画都成为反映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列举其他事例,如《本草纲目》是在总结了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齐民要术》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和饲养经验写成的,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观看视频:《“第一动力”的历史自觉》或《人民的期盼就是改革的动力》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第一动力’的历史自觉”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人民的期盼就是改革的动力”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斯巴达克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我国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农民迫于残酷的剥削压迫进行起义,虽没有取得胜利,推翻秦朝的统治,但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清朝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剥削,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国家,加速了历史向前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前面提到的浙江改革开放之后的变化,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还有这两个视频中讲到的小岗村的发展,中国的科技进步,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了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学生探究活动:分析如下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学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总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与要求。
文字资料:习近平讲话内容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文字资料:“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新时代“枫桥经验”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2018年10月,四川省推动“枫桥经验”在四川落地生根、创新升级,努力实现“排查全覆盖、纠纷全介入、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
2020年01月,丽江古城公安分局束河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共建共治共享着力绘好矛盾化解“同心圆”、夯实防控基础划实平安守护“三条线”、筑牢群众路线基础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走出了景区、城区、农村“三融合”区域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实现了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成为全省首批20个创建“枫桥式派出所”先进单位之一。
视频资料:《致敬最美奋斗者》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致敬最美奋斗者”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1.群众观点
总结:中华文明的历史、人民革命的历史、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都是以人民为主体推动的,在人民群众中孕育着伟大的实践创造力和历史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据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指: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
总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应用,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如“枫桥经验”中,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分析:这节课我们看到的淮海战役人民群众支前、致敬最美奋斗者的视频,都充分说明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革命年代是这样,人民倾其所有支持我们的革命;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人民使出全身力气投入国家建设;改革还是这样,人民群众放下个人得失而不顾,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今天人民群众又以高昂的精神和斗志,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在哪一项事业中,都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也都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
总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观看视频:《造福人民》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造福人民”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醒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这就是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想着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课程小结:
8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