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坐井观天 教学新探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坐井观天 教学新探

资源简介

《坐井观天》教学新探
形式多样的教学 方 法,良 好 的 课 堂 气 氛,容 易 使 学 生 产 生有意注意,激发他们认知的兴趣,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 非 常 注 意 运 用 形 式 多 样 的 教 学 方 法, 创造良好的气氛,让学 生 在 轻 松 愉 快 的 气 氛 中 学 习,减 轻 学 生的学习负担,提 高 教 学 效 率。实 践 证 明,这 样 既 增 强 学 生 的学习兴趣,又使 学 生 的 各 项 能 力 得 到 了 发 展。如:我 在 执 教《坐井观天》一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一、听一听,故事激趣
首先让学生讲有关青蛙的故事(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 青蛙的故事),把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调 动 起 来。有 的 学 生 讲 《青蛙飞天》的故事,有的学生讲《好强的青蛙》……课堂一下 活跃起来。其中有一个学生讲了《青蛙和鳖》的故事:有一只 青蛙正躺在井底下睡懒觉,一只鳖刚好从井边路过问道:“青 蛙,你干嘛躺在这么小的一块地方睡觉?多闷呀!”青蛙伸了 伸懒腰说:“我一个人拥有这么大一块地盘,既可以在柔软的 泥沙 里 散 步,又 可 以 静 静 地 躺 着 美 美 睡 上 一 觉,多 舒 服 呀! 你也进来睡上一觉吧!”鳖刚一爬到井口,四只脚就被井口给 挡住了,它说:“唉!这么小的地方,放不下我的四只脚,你没 见过大海吧?那才叫大呢!天旱一年大海海水不见少,水涝 一年,大海海水不见涨……”
当学生刚讲完这个和《坐井观天》内容差不多的故事时, 我马上抓住时机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大家都讲得很好,特 别是听了《青蛙和鳖》这个故事后,你们觉得青蛙这样整天呆 在井底不见外面的世界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 事《坐井观天》,看 看 这 个 故 事 里 的 青 蛙 是 什 么 样 的。”这 样, 在听故事中把学生导入了新课。
二、画一画,发展思维
从《坐井观天》第一自然段中“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 了,落在井沿上。”这里的“井沿”是哪里呢?我引导学生仔细 观察课文插图理解“井沿”。有 的 学 生 说 “井 沿”就 是 小 鸟 脚 站的位置,有的学生 说 “井 沿”就 是 整 个 井 边。那 么,“井 沿” 到底是小鸟脚站的那一点位置,还是指整个井边呢?我马上 巧妙地运用线条直观、简 洁 的 简 笔 画 辅 助 教 学,突 破 课 文 插 图的局限性,给学生以形象、鲜活的认知体验。
我先简单地在黑板上画了口井,一只小鸟站在井沿上。 我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标出“井沿”在哪里,结果 他标出小鸟脚站的那点位置。再请一位学生标,结果他把整 个井边都标上了。接着老师再引导学生:小鸟只能停在井口 那一点位置吗?向学生讲解“井沿”就是指整个井边儿,使学 生一下理解了“井沿”这个词的意思。
三、读一读,进入角色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采用拟人 的手法,文字浅显,贴 近 儿 童,但 全 文 以 三 次 对 话 进 行,感 情 色彩较浓。在教学中,我 先 读 全 文 或 放 录 音 2 遍,进 行 分 角 色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在指导朗读课 文 第 一 次 对 话 时,“你 从 哪 儿 来?”要 读 出 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 平缓些。在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时,“朋友,别说大话了还用 飞那么远吗?”这里的“别”“那么”“大话”几个词要读重些,要 读出劝告的语气,第 二 句 “还 用 飞 那 么 远 吗?”读 出 反 问 的 语 气。“你弄错了。天 无 边 无 际,大 得 很 哪!”中 的 “无 边 无 际, 很”要重读,突出天的“大”,整个语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在 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时,要 表 现 出 青 蛙 很 自 信 的 感 情,小 鸟 耐心劝告的亲切语气。
四、演一演,体会情境
乌申斯基说过:“儿 童 是 用 形 象、声 音、色 彩 和 感 觉 来 思 维的。”我们教师在教 学 中 要 注 意 让 学 生 获 得 一 般 表 象 和 初 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通过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让学生 体会情境,激发学生说话、表演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不说不演 不快之感。
在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 先由几个学 生 一 组,自 由 表 演,教 师 在 旁 边 巡 视 指 导。
之后,教师请两位表演精彩的学生,分别戴上小鸟、青蛙的头 饰,余下的学生来当 “导 演”读 旁 白,做 到 人 人 都 参 加。在 表 演中,教师可 提 示 “导 演”从 书 上 找 出 表 演 的 依 据。如 读 到 “小鸟飞来……”中的“飞”时“小鸟”就要做扇动“双翅”(两只 手)的动作。“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两手作比 势大的动作,突出天的“大”。这样使学生对课文有全身心的 感受,把抽象的语言文 字 转 化 为 形 象 的 表 情 和 动 作,对 课 文 内容就有 了 深 入 的 理 解。当 表 演 结 束 后,全 班 同 学 进 行 评 议,讨论谁表演得 好,怎 样 才 能 表 演 得 更 好。最 后 给 表 演 得 好的学生颁奖,奖给他们头饰以鼓励。
五、说一说,提高能力
有人说结课如 撞 钟,要 做 到 余 音 绕 梁,回 味 无 穷。我 觉 得结课不应当仅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还应根据不同的课 文,采用适当的方式方 法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文 能 力,努 力 将 各 项 教学任务落在实处。俗话说“编笆编篓,全在收口”。
《坐井观天》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 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看吧!’”这段话留给学 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有关的训练,让 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运 用 课 文 中 的 提 示 续 编 下 去,将 课 文 内容作适当延 伸。比 如,让 学 生 想 一 想、说 一 说、写 一 写:小 鸟飞走了吗?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青蛙跳出来的话, 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有的学生认为小鸟走后,青蛙想:“我和小鸟到底谁说得 对呢?难道是我错了?不可能吧,我每天看到的天确实只有 井口那么大呀!哼,我才不上小鸟的当呢!我在井里呆着多 舒服,我 才 不 跳 出 这 个 井 口 呢。”仍 是 一 只 固 执 己 见 的 井 底 之蛙。
有的学生说青 蛙 会 跳 出 井 口:“哇!原 来 天 真 的 无 边 无 际,大得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小鸟真的没骗 我。我天天坐在井里,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固执己见不听 小鸟的劝告,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看来以后要虚心听取别人 的意见,多到外面去看看。”
有的学生说:“哟,不但天大,天美,整个世界多美呀!绿 油油的叶,红扑扑的花,黄澄澄的果,清亮亮的水……简直是 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同学们个个想象丰富,众说纷纭,最后根据学生自己所 想的写成一段话。这 样,不 但 开 拓 了 学 生 的 想 象 空 间,而 且 也提高了学生们听、说、写的能力,把语文的各项教学任务落 在实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