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之“四问”秦朝
秦是如何统一天下的?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战争策略:远交近攻两步走。
先灭韩赵魏,再灭楚燕齐。
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
定都咸阳
秦统一天下具备哪些条件,又有何意义?
材料一 :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
材料二: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
材料三:秦的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材料四 : 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材料五: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2、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能够供应长期战争。
3、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远交近攻”。
4、人民渴望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5、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迅速强大。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后,依旧困难重重,嬴政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又有什么影响呢?
1 政治
4 经济
6 思想
2 法律
5 交通
3 文化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焚书坑儒
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统一法律(田律、盗贼令)
皇帝
郡 守
县 令
中央
地方
1、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军事
行政
监察百官
利:(1)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维持统一国家的管理;
(3)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影响
弊:集权容易出现暴政。
最高统治者
郡县制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自称为始皇帝
“田畴异亩、车途异轨、
律令异法、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1、秦始皇可能遇到了什么麻烦?
2、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麻烦?
3、这个措施对于巩固秦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提示:从法律、文化、经济、交通方面考虑。)
影响
有效的管理国家,这一整套制度此后长期沿用下来。
2、法律——统一法律(田律、盗贼令)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律令
秦律主要内容是维护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秦律中的刑罚有:1、死刑,主要有弃市和磔。2、肉刑,有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3、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服苦役。4、迁刑,即将犯人流放边地。5、笞刑,即鞭笞之刑。6、赀罚,让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思考:秦朝律令有什么特点?
名目繁多,
刑法严酷。
小篆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隶书
3、文化——统一文字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影响
(1)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族文化的交流。
(2)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4、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圆形方孔钱
度:长度
量:容量
衡:重量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
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
影响
5、交通——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齐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
——《汉书 贾山传》
影响
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
视频:焚书坑儒
6、思想——焚书坑儒
秦始皇这项举措有利于统一,值得肯定。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你认为该如何评价“焚书坑儒”呢?
焚书
坑儒
利: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
弊:加强思想控制,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的损失。
但推行思想文化一统并非亡国的必然因素。
陇西


长城一带
南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思想统一
你如何理解“大一统”?
  政治
法律
文化
  经济
  交通运输
 ……
统一
领土统一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

1. 统一了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1.大兴土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总的来说: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功大于过。
2.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这套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等,不仅巩固国家统一,而且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焚书坑儒,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刑法残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2、我们应该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社会进步有无贡献 。
3、我们应该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
——郭沫若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 大统一;
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 制。
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 ;
地方推行 ,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 度量衡, 成为规范字;
搞专制,古代文化受损失。
秦朝疆域广又大,东到东海西 ;
北从长城到 ,疆域四至勿忘记。
嬴政
中央集权
焚书坑儒
郡县制
小篆
陇西
南海
回顾总结——朗读诗歌:
皇帝
货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
1、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
2、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
2、结合当时历史情况,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评价“焚书坑儒”。
3、通过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从物,培养综合能力。
4、分析“秦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是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统一全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难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和影响,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第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前三个朝代?
【生】夏商周
【师】周按时间前后又可以分成?
【生】西周和东周
【师】东周有分成哪两段?
【生】春秋和战国。
【师】大家觉得战国时期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生】战争多、改革多、学派多(思想上)
【师】这么多的战争,对老百姓、对当时的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
【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苦难;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社会很不安定。
【师】当时的老百姓希望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生】没有战争(和平)、安定、统一、经济发展的局面。
【师】战国时期常年不休的战争使老百姓饱受苦难,老百姓们非常渴望和平安静的生活,这也使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师】这时候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是?
【生】秦始皇
【师】他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的名字叫什么?
【生】秦朝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P48页。今天我们就通过四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秦朝。
讲述新课:
(一)首问秦朝:秦是如何统一天下的?——秦朝的领土统一
【师】首先是第一问:秦是如何统一天下的?大家还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吗?(按照位置)
【生】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
【师】战国七雄中灭掉其他六国获得统一的是哪个国家?
【生】秦国
【师】请同学们可以参考地图册P30,说说秦国先后灭掉哪六国?
【生】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仅用10年时间,相继灭掉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完成统一大业。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请思考:秦灭六国采取的战争策略是什么?
【生】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秦灭六国顺口溜: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两步走。先灭韩赵魏,再灭楚燕齐。)(秦昭王时期,大臣范雎(jū)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先攻打邻国韩、赵、魏,逐步推进,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的策略。)
(注:
秦灭六国时间表
国家 时间 备注
韩 前230年 喊赵薇去演戏
赵 前229——前228年
魏 前225年
楚 前226——前223年
燕 前226——前222年
齐 前221年
【补充】远交近攻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jū)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攻下齐国。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师】秦王嬴政何时灭掉六国,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生】公元前221年
【师】我们又怎么称呼这个大帝国?
【生】秦朝
【师】秦朝定都在哪里?
【生】咸阳(在今天陕西咸阳东北)
(二)二问秦朝:秦统一天下具备哪些条件,又有何意义?
【师】秦统一天下具备哪些条件,又有何意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我们通过一些材料来解答。(提示:可以从当时社会的大背景、秦国的社会情况,如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以及个人因素等几方面去考虑)
【材料】
材料一 :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1、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函谷关:两边是山,中间是几公里长的通道,很难攻陷。)
材料二: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2、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能够供应长期战争。)(农业:农有余粟、女有余布;手工业:冶(ye2)铁业、煮盐业、纺织业等都得到很大发展;商业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材料三:秦的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3、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远交近攻”。)
材料四 : 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4、人民渴望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五: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5、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迅速强大。)
【师】秦王嬴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顺应了历史潮流,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朝。这在当时有什么历史作用|意义呢?
【生】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三问秦朝:秦统一后,依旧困难重重,嬴政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又有什么影响呢?——秦朝巩固政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过渡】秦王嬴政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秦始皇可以高枕无忧了,秦统一后,依旧困难重重,嬴政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又有什么影响呢?先来看一下他在政治上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生】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3-3秦朝行政系统简图,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套制度?
【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将“王”改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并希望子子孙孙“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历史上称他为“秦始皇。从此,“皇帝”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师】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生】皇帝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掌管行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中央官员都对皇帝直接负责。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统一采用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随着秦朝疆域的拓展,郡的数量又有所增加。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来控制老百姓。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师】通过这张图请你说说,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
【生】皇帝。
【师】通过郡县制,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并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皇帝成为权力的中心。
【师】这套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
【生】
1、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维持统一国家的管理。
3、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师】这套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是否有弊端?
【生】集权容易出现暴政……
(【补充】这套制度确实有其积极一面,如对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抵御外来威胁、实施重大工程都有积极意义,所以,为后世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所效仿。但是,在这套制度下不但有明君出现,而且使昏君的出现也成为必然。昏君当政往往政治腐败、统治黑暗;君主无礼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
【过渡】秦统一以前,各诸侯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等情况,给秦始皇的统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下面请同学们从其中的一个方面出发,来说一说秦始皇可能遇到了什么麻烦?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麻烦?这个措施对于巩固秦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2、法律——统一法律(田律、盗贼令)
【生】
麻烦:各国的律令不同,不能有效的管理国家。
措施:统一法律(秦朝颁布了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盗贼令,并通过文书的形式上传下达来执行。)
材料:
秦律主要内容是维护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秦律中的刑罚有:1、死刑,主要有弃市和磔(zhe2)(分裂肢体)。2、肉刑,有斩足、宫、劓(yi4)、黥等肢体刑。3、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服苦役。4、迁刑,即将犯人流放边地。5、笞(chi1)刑,即鞭笞之刑。6、赀(zi1)罚,让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师】思考:秦朝律令有什么特点?
【生】名目繁多,刑法严酷。
影响:有效的管理国家,这一整套制度此后长期沿用下来。
3、文化——统一文字
【生】
麻烦:
【师】秦统一六国后,文字不统一有什么麻烦?|我国幅员辽阔,方言很多,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生】各地区的文字差别很大(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字在七国的写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多人看不懂秦国的文字),给秦帝国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造成极大的障碍。
措施:
【师】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麻烦?
【生】统一文字。秦统一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秦始皇下令将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出现了笔画更为简便的隶书。
影响:
【师】这个措施对于巩固秦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生】(1)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族文化的交流。
(2)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补充】【创设情境】秦统一天下后,原来六国所在区域的官吏用各自的文字向你呈上奏章,作为秦始皇看不懂怎么办?)
4、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麻烦:
(1)统一货币:秦统一以前,各国自铸货币,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特别是价值不等,换算困难。(图3-7中:齐国是刀币,形状类似一把刀。魏国和赵国是铲币,类似于铲子一类的农具。燕国的货币与齐国相近,也像一把刀。楚国的货币是仿照贝币制成的,称为“蚁鼻钱”。)
(2)度量衡:秦统一以前,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
措施:
(1)统一货币:统一货币,以本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称为“半两钱”。
(2)度量衡:统一度量衡(把商鞅变法时指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到全国),虽然后来各种单位的量值有所变化,但是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如寸、尺、丈,升、斗,斤、两等,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度:寸、尺、丈、引;量:合、升、斗、桶;衡:铢、两、斤、钧、石。)
影响: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促进经济间的交流。
5、交通——大修弛道,统一车轨
【生】
麻烦:各地的道路宽窄不同,而且道路上还设置了许多用于防卫的路障和堡垒,车辆很难在全国通行。
措施:大修弛道,统一车轨
材料:
“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齐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
——《汉书 贾山传》
(秦朝统一以后,秦始皇下令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还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驰”是快速行进,“驰道”就是高速道路。秦驰道路面宽度为50步。按秦的制度,1步为6尺。当时的1尺,相当于今天的23.1厘米。50步,就是69.3米。当时东方到燕地、齐地,南方到吴地、楚地,都由如此宽阔的大道连通起来。秦王朝经营的驰道,结织成连通各地的交通干线网。秦实行的“车同轨”的制度,使得全国各地都纳入到主要服务于政治军事的交通体系之中。秦代陆路交通网的形成,不仅对于行政管理和军事控制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后世的交通道路的规划和建设,确定了大致的格局。)
影响: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
6、思想——焚书坑儒
【师】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秦始皇还在思想上加强的控制,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相关的视频
【视频】焚书坑儒
【师】刚才的视频主要讲了什么事件?
【生】焚书坑儒
【师】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发布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之外,民间只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方面书籍,其余一律集中焚毁。第二年,咸阳的方士、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全部,。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师】对于焚书坑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甲同学说:“‘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乙同学说:“‘焚书坑儒’这项措施有利于统一,值得肯定。”
你认为该如何评价“焚书坑儒”呢?
【生】
一方面是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秦刚统一中国,六国遗留势力图谋复国,诸子百家丢新政议论纷纷,不利于统一的局面,采取这一政策有利于统一。)
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控制,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的损失。
但推行思想文化一统并非亡国的必然因素。
【师】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朝慢慢的强盛了起来,秦朝疆域辽阔,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图3-1秦朝疆域图,说说秦朝疆域四界。
【生】东到大海,西到临洮,北至长城一代,南达南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师】这一框的标题是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你如何理解“大一统”?
【生】领土统一-——政治————思想统一
法律
文化
  经济
   交通运输
  ……
(四)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 ——评价秦始皇
【师】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
【生】
功:
1.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符合人民的愿望;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 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等,不仅巩固了统一,而且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过:
1.大兴土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刑法残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总的来说: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功大于过。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生】我们评价历史人物:
1、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一分为二看待问题。(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全面的评价;)
2、我们应该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社会进步有无贡献 。(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推动历史的进步。)
3、我们应该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
——郭沫若
巩固新课:
1、课堂小结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顺口溜来巩固我们今天的新课。
【顺口溜】
公元前二二一 ,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
焚书坑儒搞专制,古代文化受损失。秦朝疆域广又大,东到大海西陇西,北从长城到南海,疆域四至勿忘记。
2、课后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