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是什么?
【生】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丝织品)。
【师】为什么汉代的绢会出现在古代罗马?
【生】通过丝绸之路运到了古罗马。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讲述新课:
【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探究一:丝路何其遥远;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探究三 丝路何处显魅力。先来看看探究一:丝路何其遥远。
探究一:丝路何其遥远
【师】对比张骞出使西域图和68页丝路示意图,填一填:
1、张骞从(长安)西行,最终到达(大月氏)。
2、汉丝绸之路起点为(长安),终点至(大秦)。
【师】请你根据68页丝路示意图说一说丝绸之路的路线?
【生】长安(起点)——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玉门关、阳关(通往西域各地的两个门户)——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大秦,最远可以到达的地方)
【师】请你在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中找到大月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继续向西延伸,直至欧洲,路途更加遥远。(汉与大秦的直线距离超过10000公里,看到这个数字,大家就可以感觉到丝路相当遥远。)
【师】对比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和亚洲分区图,找一找,丝路经过的今境外部分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
【生】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师】对比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和亚洲地形图,找一找,丝路经过的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
【生】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师】从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路途遥远,地形恶劣,艰苦。
【师】根据史实推测,西汉的商人会带哪些物品去西方?
【生】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养蚕技术------
【师】当时的西方商人又会带着哪些物品来到汉朝?
【生】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
【师】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的友谊之道。
【师】结合史实说说开通丝绸之路的作用有哪些?
【生】
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商品经此运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利用此路把皮毛、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
2、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冶铁技术、养蚕技术传入了西方,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此传入中国。
3、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师】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生】
军事上:对匈奴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行政管理方面:
1、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派驻军队,实施统治。
2、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师】当时的汉王朝对于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条贸易通道在中国境内的畅通?让我们结合史料来探讨一下。
【史料一】
“(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师】1、汉朝长城与秦朝长城功能有何不同?
【生】秦朝长城:防匈奴
汉朝长城: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保护丝绸之路)
【师】2、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
【生】
言之有理即可。
都赞同,长城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里的封闭保守,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受地理环境、国际环境的影响,是合理的,是可以理解的。
而长城的修筑,抵御了西北游牧民族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6%B8%B8%E7%89%A7%E6%B0%91%E6%97%8F&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的入侵,为中原王朝的兴盛和延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中原帝国强大起来后,才有了西征的可能。所以没有长城,中原帝国自身难保,更谈不上向西拓展!
长城的精神, 要看它特定的时代 李唐时期 从没有修饰过长城 ,长城强盛时 封闭保守 衰弱时他是一个屏障 。护着她的子民。国破家亡时 他是一个民族 精神的象征 ,是以民族的脊梁!!!
历史上,长城建立以前,北方民族和华夏族进行融合的事例很多 但是长城建立以后,就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隔开了,客观上阻碍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事实上,直到今天,长城也是许多重要地理分界线的一部分。 但是长城决不能说明封闭和保守,它毕竟起到过维护和平,保证河套平原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作用,虽然这样的防御作用,比起它消耗的民力和物力来说,似乎显得小了一点,但它作为中国的精神象征的力量却是不可估量的。这样宏大的工程直到今天都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它是奇迹,是古代人民流传千年的智慧。
【史料二】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 西域传》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西汉除了大力构筑河西长城外,还自敦煌往西至盐泽,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以保护外国的使者,并供应给养。
【师】根据材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
【生】筑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
【史料三】
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师】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生】鼓励对外贸易,设官邸接待,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
探究三 丝路何处显魅力——墓砖壁画的魅力
【师】丝绸之路有无限的魅力,先来看看墓砖壁画的魅力。
【师】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
扬扬图不仅衬托出一派丰收的气象,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嘉峪关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牧马图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牧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动。马匹神骏雄健,属来自西域的品种。这幅图反映了当时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犁耕图反映了当时使用的一种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这幅图反映了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采桑图十分逼真地描绘了当时劳动妇女采桑养蚕的场面。汉代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壁画说明,这一地区当时桑蚕业也相当繁荣,受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影响较深。
【师】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北方少数民族开始接受和学习汉族的文化,深受中原农耕文明影响。
【师】提取以上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及对“丝路何以通畅”问题探讨的成果,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生】
从邮政的内容方面说,《驿使图》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如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等,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
从邮政的意义来说,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驿使图》画像砖正是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丝绸之路上。
探究三 丝路何处显魅力——丝路古镇的魅力
【师】丝绸之路的魅力还体现在丝路古镇的魅力上。你知道丝路上有哪些古镇吗?
【生】龟兹(qiu1ci2)、楼兰、敦煌、武威。
【师】
武威: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
敦煌:敦煌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中西商人往往成群结队用骆驼或马匹驮运大量丝绸。他们从长安出发,在敦煌补充饮水、食物和草料后,在通过玉门关或阳关,开始艰险的长途跋涉。
楼兰:楼兰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战略通道,地理优势极为突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汉时,楼兰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汉时的楼兰,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魏晋之后,楼兰消失了。
龟兹(qiu1ci2):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东汉和帝时,班超任督护时曾迁西域督护府于龟兹。唐贞观年间和显庆年间曾两度设安西督护府与龟兹。商业的繁荣使龟兹成为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大大促进了货币的流通。
自我测频P72
1、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P51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法律上:统一法律(田律、盗贼令)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思想上:焚书坑儒
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P55
政治上:(1)推恩令
(2)监察制度(设置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
经济上:统一货币,盐铁专营。
思想文化上:(1)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学校,培养政府官员。
2、D
3、不同: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原因: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增强。
4、北方游牧民族地区受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已经有了农耕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状况。
5、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方。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史记》由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组成。“本纪”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世家”记载诸侯;“表”用来简列时事;“书”则记述制度;“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巩固新课:
1、课堂小结
2、课后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5张PPT)
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
丝路何其遥远
丝路何以通畅
丝路何处显魅力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1、张骞从( )西行,最终到达( )。
2、汉丝绸之路起点为( ),终点至( )。
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继续向西延伸,
直至欧洲,路途更加遥远。
长安
大月氏
长安
大秦
探究一:丝路何其遥远
你发现: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意大利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找一找,丝路经过的今境外部分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
天 山 山 脉
塔克拉玛干沙漠
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
昆仑山脉
结论:路途遥远,地形恶劣,艰苦。
找一找,丝路经过的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
西 方
东 方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养蚕技术------
友 谊 之 道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作 用
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2、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3、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对匈奴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占领河西走廊。
军事上:
外交上:
行政管
理方面:
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1、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派驻军队,实施统治。
2、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史料一:
“(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汉朝长城与秦朝长城功能有何不同?
汉王朝对于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条贸易通道在中国境内的畅通?
史料二: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 西域传》
(西汉除了大力构筑河西长城外,还自敦煌往西至盐泽,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以保护外国的使者,并供应给养。)
根据材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
汉王朝对于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条贸易通道在中国境内的畅通?
史料三:
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鼓励对外贸易,设官邸接待,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
汉王朝对于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条贸易通道在中国境内的畅通?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犁耕图
牧马图
扬场图
采桑图
结论:北方少数民族开始接受和学习汉族的文化,深受中原农耕文明影响。
探究三 丝路何处显魅力
——墓砖壁画的魅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
从邮政的内容方面说,《驿使图》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如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等,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
从邮政的意义来说,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驿使图》画像砖正是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丝绸之路上。
驿使图
提取以上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及对“丝路何以通畅”问题探讨的成果,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丝路古镇的魅力
探究三 丝路何处显魅力
武威
敦煌汉代长城
楼兰故地
龟兹故城遗址
敦煌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
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1、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P51、P48
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P55
1、政治上:
4、经济上:
6、思想上:
2、法律上:
5、交通上:
3、文化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焚书坑儒
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统一法律(田律、盗贼令)
自我测频P72
(1)推恩令
(2)监察制度(设置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
统一货币,盐铁专营。
(1)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学校,培养政府官员。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思想文化上:
2、D
3、
不同: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原因: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增强。
4、作业本P3O最后一题
北方游牧民族地区受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已经有了农耕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状况。
5、
(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方。
(2)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
《史记》由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组成。“本纪”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世家”记载诸侯;“表”用来简列时事;“书”则记述制度;“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