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之社会生活与文化(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宋元之社会生活与文化(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4.3.6 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山东聊城卷·5)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2013·广东佛山·4)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2013·福建泉州丰泽区卷·5)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
B.若生活在南宋,可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
C.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D.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2013·云南昆明卷·4)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C.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5.(2013·甘肃兰州卷·6改编)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宋代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6.(2013·四川宜宾卷·1改编)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词人灿若星河。与右图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杜 甫 李清照
B.白居易 辛弃疾
C.辛弃疾 李清照
D.白居易 杜 甫
7.(2013·安徽卷·12改编)“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宋代词人是 。( )
A.王安石 B.苏 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8.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
10.宋元时期,勾栏里上演着丰富多彩的节目,其中最吸引观众的是( )
A.京剧 B.越剧 C.杂剧 D.评剧
1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反映了( )
①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 ②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
③宋朝百姓在过年时有贴桃符的习俗 ④宋朝文化的繁荣景象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2.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词的创作高峰出现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清时期
13.辛弃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4.两宋时期,文化高度发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
①宋代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 ②宋代科举考试发达,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③宋代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宋代文人多才多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1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17.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②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朝代什么节日的欢乐场面?
(2)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过新年的哪些习俗?
(3)与古代相比,现在你的家乡过新年有哪些新的习俗?这说明了什么?
19.请欣赏《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看看上元节至,东京年例,大张灯火,庆赏元宵……燕青脱不开,只得和李逵入城看灯,不敢从陈桥门入去,大宽转却从封丘门入城。两个手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平话,正说《三国志》,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正说到这里,李逵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众人失惊,都看李逵,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地好村!勾栏瓦舍,如何使得大惊小怪这等口!”李逵道:“说到这里,不由人喝彩!”
(1)古典小说能反映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水浒传》反映的是北宋年间的社会现状,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那时元宵节民间有什么样的活动?
(2)文中提到的“瓦子”和“勾栏”是什么样的地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瓦子的出现有何意义?
20.下图所示人物是我国元代一位戏剧家,1958年他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这位戏剧家是谁?他最有名的悲剧是什么?这部作品广泛流传,深受人民喜爱说明了什么?
(2)元朝时大量作家创作元曲,并流行于民间,这说明了什么?元曲的盛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什么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太祖命人刻制誓碑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宋代统治者为何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2)这种国策造成了怎样的结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 C
7.B 8.C 9.D 10.C 11.B 12.C
13.C 14.D 15.A 16.B l7.B
18.(1)北宋时期春节的欢乐场面。
(2)放鞭炮、贴春联、喝屠苏酒。
(3)示例:舞龙、放烟花、看春节联欢晚会。说明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化也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
21.(1)宋初统治者牢记了唐末五代以来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的教训,因而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2)一方面宋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发达,教育事业在民间有了较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宋政府与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抗时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的软弱局面。
课件40张PPT。“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
——余秋雨“如果让我选择,我选择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汤因比导入第6课时社会生活与文化1、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哪些?
2、宋代各阶层的的身份和待遇有哪些变化?
3、各阶层的变化与宋朝统治者的什么政策有关?崇文抑武社会生活篇请思考:一、社会阶层的变化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和地主宋代的官僚来自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生活十分优裕;宋代的自耕农和佃农的身份比以往有所提高,
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宋代的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③家具①开封夜市②过年影响:基本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二、日常生活的巨大变化你能说出这首诗反映了哪些北宋过年的习俗吗?在现在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元日指什么?现在的春节三、传统节日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歌中提到北宋时期的三种过年习俗:
燃放爆竹(爆竹是火药发明后的产物)
喝屠苏酒辟邪(一种药酒)
大门上更换新桃符(桃符是刻画有门神形象的桃木板,用来驱鬼辟邪、后世张贴门神和春联都是由此演化来的)现在很多地区还保留或部分保留这些过年习俗。此诗歌也说明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过 年春节过后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它们都有哪些习俗?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灯会、猜灯谜、吃汤圆上坟(扫墓)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吃月饼正月初一 ?春节。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过春节时主要有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除夕守岁、包饺子,拜年等活动。正月十五 元宵节。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是农历新年的高潮。元宵节时的传统活动有:吃元宵、扎花灯、放烟花、耍龙灯、舞狮子等。四月五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清明这天举行扫墓踏青,效游,放风筝等活动。五月初五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民间在此时有赛龙舟,带荷包、吃粽子等习俗。八月十五 中秋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此时人们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成型与汉代,到宋代随着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节日更加分化,节日框架基本上确立(如传统的寒食节转化为清明节,端午节因南方河流众多形成龙舟竞渡风俗等),节日风俗也更加丰富。同时,节日的内涵也由娱神为主转为娱人为主,说明节日世俗化进程的加快。请思考什么是瓦子?
“瓦子”的出现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瓦子出现的意义?四、城市中热闹的瓦子 瓦子,又称瓦舍、瓦肆、瓦市等,它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也是当时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
在瓦子里,有许多用栏杆围起来的民间艺术演出的场子,叫做“勾栏”或“游棚”。北宋都城汴梁的几个瓦子中就有“勾栏”五十余座。 瓦子与勾栏宋朝时期的娱乐场所——瓦子瓦子出现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1、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2、文化活动蓬勃开展3、除此之外还有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夜市的兴起瓦子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它起于汉而兴于唐,到达宋代进入鼎盛。木偶戏的门类众多,有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药发傀儡和肉傀儡等;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生命,动作栩栩如生,犹如活人。皮影戏当时民间庙会举行之时,影戏演出很普遍。  “皮影戏”萌芽于北宋时期。 民俗一条街说书  为什么在宋元朝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思考: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的精神需求也相应提高。宋朝文化篇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崇文抑武国策②经济繁荣、科举制完善、印刷术的改进1、原因:2、宋代文人的特征:① 多才多艺,情趣风雅
② 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3、宋词的特点: 词是文人用来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于歌咏吟唱文人地位较高→豪放派苏 轼豪迈奔放、雄浑壮观《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慷 慨 激 昂、气 势 雄 壮《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婉约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如梦令》4、宋代优秀词人苏 轼
(1037-1101年)
北宋著名词人,开创了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
(1084-1151年)
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辛弃疾
(1140-1207)
南宋著名词人,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词风。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
(南宋 · 辛弃疾) 什么是元曲?元杂剧与散曲合称元曲元朝文化篇1、原因科举长期中止文人地位低下2、成就元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元杂剧壁画,反映了一个民间演出社团的演出情况。画中展现出舞台和绘制的布景,演员有男有女,分成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他们使用刀、牙笏等道具,有的在勾脸谱有的在挂胡须有的在穿戏服,旁边有乐队用笛、鼓、拍板等伴奏。这幅画完成于1324年,正是元代杂剧兴旺的时期,它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元代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元杂剧的角色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关汉卿
(?—1297年)
元代最杰出的元杂剧作家。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代表作:《窦娥冤》《窦娥冤》插图  想一想,《窦娥冤》有何深刻寓意?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社会生活的变化①社会阶层的变化②日常生活的变化③城市的娱乐场所:瓦子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④宋元文化的发展①宋词词的特点代表人物②元曲杂剧散曲课堂小结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