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地球公转 【浙江专版】新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精讲精练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2 地球公转 【浙江专版】新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精讲精练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地球公转
新课标要求 知识要点 命题方向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黄赤交角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太阳视运动 1.以光照图、示意图、区域地图、地理事件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 2.以示意图、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太阳视运动。
在近几年的浙江高考地理题中,本专题的命题基本固定在选择题19-20题,每年都有涉及。考查的切入点越来越生活化、实用化,重点难点往往主要集中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视运动等知识点上,灵活的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生活实践能力,如日影的变化、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国家时事热点时间的时间换算、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个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
3.轨道与速度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及图示
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约为23.5°。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66.5°。
读图指导:
(1)能够在图中找到a.赤道面、b.黄道面和c.黄赤交角。
(2)了解黄赤交角约为23.5°,注意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即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66.5°。
(3)知道地轴向北延伸所指的恒星是北极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2)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3)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
(3)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也达到最大。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
3.四季的更替
(1)四季的成因:地球公转。
(2)四季更替的表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3)天文意义上的四季
①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②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③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4)气候四季
①划分目的:与气候变化相吻合。
②划分方法:北温带国家多把3、4、5月确定为春季,6、7、8月确定为夏季,9、10、11月确定为秋季,12月和次年1、2月确定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20.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9.D 20.C
【解析】
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α,在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的是秋分日到冬至日,应是图中的丁至戊,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
20.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减去所在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所以夏至日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和为113.5°,①④错误;②图,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8°,当地纬度为58°N,我国最北端纬度位置约为53°N,不符合,②错误;③图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和为113.5°,且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为36°,纬度位置为36°N,符合我国的纬度范围,③正确。所以选C。
【点睛】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北极星相对于地平线或海平面的高度角。当地的地理纬度(北纬) 由于恒星(包括北极星)离我们非常遥远,视线与地轴的延长线可以看作是平行的,所以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
(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 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A.正南 B.东北 C.正北 D.西南
20.若该日日出为北京时间6点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点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
A.济南 B.广州 C.武汉 D.拉萨
【答案】19.C 20.D
【分析】
19.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如图,甲乙在180°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上不可能是春秋分,空间上应面向正北或正南。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甲则为日落位置,如果朝向正南,则乙为西南应为日落位置,与材料不符,则图示窗户朝向正北,故选C。
20.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83.8°的城市应在30°N以内,且为昼长夜短的夏半年。日落地方时距正午相差6小时59分,则日出地方时也应相差6小时59分,即日出地方时为5点01分,这与北京时间(中央经线120°地方时,东八区区时)相差1小时55分,约30°经度,即约东经90°,最有可能是拉萨。故选D。
【点睛】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
难点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图示)
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
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示)
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
(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
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西北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正西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西南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6.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
(1)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
若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则该地昼长夜短。
若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则该地昼短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
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全球昼夜等长。
(3)根据晨昏线走向判断(如下图阴影表示夜)
7.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
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
(1)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
(2)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如果某地昼长与12小时的时间差为12小时(-12小时),则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夜)。极昼(夜)区内的地点不能采用此方法比较。
难点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常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的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
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
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
①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②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
2.规律推断
(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3)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
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难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5°)=56.5°。
2.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可根据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 H。如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即α+H=90°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这类问题,实际上是利用到太阳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影子的位置与太阳的位置相反,影子的长度与太阳高度呈负相关。一天中,物体影子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先变短,后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时,此时物体影长最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影长也不断变化。以北回归线以北某纬度为例,夏至日这一天影长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这一天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难点四、太阳视运动
1.太阳周日视运动
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
②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反之,说明处于夏半年。
2.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
3.日出、日落时物体影子方位的判断
物体影子方位的判断,主要是要判断物体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相互位置。日出日落时物体影子方位的判断,与一年中日出日落方位有关。(1)二分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正西,日落时物体影子朝向正东;(2)春分到秋分,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南方向,日落时,物体影子朝向东偏南方向;(3)秋分到次年春分,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北方向,日落时,物体影子朝向东偏北方向。
4.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
(1)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零度。
(2)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和为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
(3)其他极昼地区
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
(4)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下图示意北半球夏至日某地正午太阳位置(北京时间18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的经纬度为( )
A.30°E,68.5°N B.30°E,68.5°S C.150°W,21.5°N D.150°W,21.5°S
2.此日后10天内,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为( )
A.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为了研究冬季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河北承德一位高二学生在2021年11月份进行了实践研究,在学校东侧乙地先后记录了28、29日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方位(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乙地11月29日比11月28日( )
A.昼长更长 B.日落的方位更加偏南
C.学生的正午身体影长变短 D.日出时间更早
4.下图中与11月29日乙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以极点C为中心的俯视图,AB弧为昏线,CD、CE为日期分界线,虚线圈表示极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刻,世界时(格林尼治时间)大约为( )
A.6月22日1时 B.12月22日1时
C.6月21日21时 D.12月22日21时
6.此日,与北京相比,上海( )
A.白昼时间长 B.日落时间早 C.正午太阳高度低 D.正午日影长
2021年12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最新筹办进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执行主任闫成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计划于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冬残奥会计划于3月4日开幕,3月13日闭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从北京冬奥会计划开幕到冬残奥会计划闭幕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为( )
A.昼短夜长,昼先变短后变长 B.昼长夜短,昼先变长后变短
C.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8.北京2022年冬奥会计划于2月4日开幕,开幕式将在春节节假期间举行,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一立春,请问下列物候现象是在“立春”期间发生的是( )
①东风解冻②蟋蟀居壁③腐草为萤④鱼陟负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一位摄影爱好者由昆明(25°02'N,102°42'E)乘飞机飞往成都(30°39'N,104°30'E),途中拍摄日出并对过程做了记录:“北京时间7:20飞机起飞,此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壮观极了!”下图示意该摄影爱好者所乘飞机的部分座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摄影爱好者为了选择最佳角度拍摄日出,其座位最可能是( )
A.22A B.23B C.24E D.25F
10.该日昆明的昼长最接近( )
A.9小时20分钟 B.10小时20分钟 C.11小时20分钟 D.12小时20分钟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1.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该地经度为30°E(120°E-90°);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5°,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是45°,该地正午太阳位于南部天空,该地位于北半球,BD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可知该地与北回归线纬度相差45°,该地纬度约是68.5°N,A正确,C错误。故选A。
2.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AB错误;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夏至日后,昼渐短,夜渐长,D正确,C错误。故选D。
【点睛】夏至-秋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短(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小时。
3.B 4.A
【解析】3.由于11月28、29两个日期均在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日出方位均在东偏南方向,日落方位均在西偏南方向;越接近冬至日,昼长越短,日出时间更晚,日落更早,日出日落方位越偏南。所以29日比28日昼更短,日出日落方向更偏南一些,AD错误,B正确;越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离乙地越远,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正午日影越长,C错误。故选B。
4.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11月29日属于北半球冬季,太阳视运动轨迹最接近①。故选A。
【点睛】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日出日落方向为: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南半球的日出、日落方位与北半球相同,但北半球的太阳运动轨迹向南偏移,南半球的太阳运动轨迹向北偏移。
5.C 6.B
【解析】5.日期分界线有两条:0时经线和180°经线。由材料可知,AB弧是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线,晨昏线与极圈交点地方时为12时或0时,可判断出CD不可能是0时经线,而CE为0时经线,CD为180°经线。据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自转方向和时间的早晚可判断出CD为180°经线,地方时为9时,世界时为0°经线的地方时,为6月21日21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上海纬度低于北京,但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此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低的地方白昼时间越短,日落时间越早,B正确,A错误;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正午的日影较短,CD错误。故选B。
【点睛】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度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度地方时为18点。
7.D 8.C
【解析】7.从北京冬奥会计划开幕到冬残奥会计划闭幕期间,是从2月4日到3月13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所以北京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D正确,排除ABC。故选D。
8.东风解冻:意思是初候,暖气流东移,气温回升使大地解冻,为立春期间的物候现象,①正确;蟋蟀居壁: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是小暑期间的物候现象,②错误;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为大暑期间的物候现象,③错误;鱼陟负冰:立春的第三个五天,河水里的冰都融化了,鱼儿们欢快地向上游,就像是小鱼儿们背着冰块在游动。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阳历2月中旬,正值立春第三候,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1、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2、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3、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4、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9.D 10.C
【解析】9.由材料信息可知,飞机从昆明到成都的飞行方向是由西南飞向东北,北京时间7:20日出,依据102°42'E与120°E经度差17°18',计算得时差约69分钟,根据东早西晚计算当地日出地方时约为6:11,日出晚于6:00,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日出东南方向。所以应选择飞机靠右的一侧,为了便于观察应坐在窗子旁边的座位。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0.结合上题可知,当地日出地方时约为6:11,根据昼长=(12:00一日出时间)×2可知,该日昆明昼长约为11小时38分钟,C项最接近该日昼长,排除ABD;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
1. 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
3. 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4. 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全球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