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共55张PPT含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2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共55张PPT含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时空坐标
一、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目录
第一章
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人们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1)时间
1、起源
(2)条件
(3)目的
原始社会后期
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本质是一种交换,而交换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的产生→出现物物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商朝
出现了专门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中
(2)西周
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业由官府垄断
“工商食官”:手工业者和商贾由官府统一管控,由官府提供衣食、原料,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3)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私营商业兴起,
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商人。
“陶朱公”范蠡
儒商始祖子贡
仲父吕不韦
③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是农耕国家的经济基础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①农业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政府徭役赋税的征收;
②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时期
(秦国)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
唐朝中期之后
(至宋代)
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发展
——有效避免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社会经济发展
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逐渐落后于西方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1)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重要原因。
4.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长安城示意图
汴京城示意图
市坊分开
布局规整
打破坊和市的空间限制
与唐长安城比较,北宋东京城商业有哪些变化?
5.隋唐到两宋: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东京梦华录》
市坊分开
时间限制严格
官府进行直接控制
打破市坊界限
出现早市
(打破时间限制)
不受官府直接控制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4)秦汉
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5)魏晋南北朝
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草市(集市)出现,并受政府管理。
(6)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①对商业管理:坊市分开,交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唐后,时空限制有所放松。
②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③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兴盛,如客舍、邸店、车坊等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6)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大运河的开凿,交通发达
③对外政策开放
④国家统一
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③对外贸易发展:唐朝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7)两宋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①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②商业街繁荣
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宋在辽西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立榷场。
⑤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
泉州、明州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并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两宋商业发展的原因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⑤一定程度上的租税货币化(王安石变法“募役法:以钱代役”),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国家统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贸易的限制
④水陆交通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小酒馆
饮料摊
外卖小哥
高级酒楼
“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
脚店一般主要吸引夜间来饮酒的客人,让招牌在夜间也能醒目的最好办法就是亮起来,而这“十千脚店”,大概是中国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灯箱广告了。
6.元、明、清时期
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6)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形成全国的商业贸易网络(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③商帮兴盛(晋商、徽商)
④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纲要上)
⑤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⑥清朝时期出现票号(晋商经营,类似于今天的银行)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明清商业发展的原因
①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地丁银制度,赋税征银,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②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在明朝传入中国,提高粮食产量,人口激增。
③交通条件改善,商业市镇兴起,长途贩运兴盛。
1、古埃及商业发展
①古埃及商业历史十分悠久,
在金字塔壁画上,已经有了
人们在市场交换商品的场景。
②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
事贸易活动。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
2、古希腊商业发展
古希腊时期对外贸易
材料 大海成为古希腊人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希腊商业的发达,希腊人与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使希腊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社会,逐步形成了古希腊人自由、开放、质朴的性格。
——孙凤玲《浅析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古希腊各城邦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
3、古罗马商业发展
①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②拜占庭一度垄断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
4、阿拉伯商业发展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来泉州做生意定居的阿拉伯商人
对黑奴价格讨价还价的阿拉伯商人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世界商业的发展
地区 表现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
阿拉伯
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2.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
古埃及: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
古希腊各城邦: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垄断商路
阿拉伯商人:
亚非欧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古巴比伦商业繁荣
特征:
①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②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1、对外贸易途径:丝绸之路
(四)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①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西域
西亚
欧洲
思考“丝绸之路连接了哪些区域的商业贸易?
北非
中国、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唐宋时期——丝绸之路
(四)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
③东南沿海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知识拓展】
——解析“朝贡贸易”
材料 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外国使节前来“朝贡”,中国则给予优厚“回赐”。入贡时还可以“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在这种朝贡贸易体制下,贡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民间的商船往来则是不合法的。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含义:
(2)特点:
(3)目的:
(4)影响:
(5)瓦解: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明清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
③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5、中国的公行贸易
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十三行行商处理
清政府规定它是经营进口洋货和出口土货、征收商税、外商的生活管理的中介贸易商行,其目的在于防止中外商民自由交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
——摘编自王询等《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
认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陆贸易为主。
汉朝时期,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期海陆并重;
宋元时期海路贸易逐渐占主导地位
2、以友好交往为主
3、对外贸易伴随着文化交流
西方宗教和东学西传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6、朝贡贸易
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影响:
1.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对中国: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3.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流行于亚、非、欧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一、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
3、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罗马:1世纪前后,穿中国丝绸成为时尚。
拜占庭:6世纪中国丝织技术传入。博物馆首场大量中国元明瓷器。
13世纪,阿拉伯人用罗盘针导航,并传到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群神宴》上的青花瓷。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编钟、波斯银盒、非洲象牙。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4世纪的佛教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督教寺院;印度天文历法知识传到唐朝。
第二章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①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②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
③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作用
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1.产生与发展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二里头遗址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海贝
商 铜铸币
秦 半两
汉 五铢钱
元 宝钞
明清 白银
民国 币制改革
唐 开元通宝
北宋 交子
新中国 人民币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向白银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西格罗斯银币
阿契美尼德王朝
托勒密一世银币
托勒密王朝
古罗马银币
秦半两 秦朝
孔雀王朝银币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史料实证】学思之窗——拜占庭帝国的金币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指出
金币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可用于研究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及西方国家的商贸往来状况。
信贷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通常包括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本票是指发票人自己于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
(1)含义
(二)信贷
广义的信贷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则仅指贷款。即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金融大辞典》
信贷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
两河流域:经营借贷:商人、神庙、宫廷。(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
古埃及: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货币经营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2)古代世界各地区信贷的发展
材料一: 1/2锱优质银子,公平的利率将被加上。从伊里阿马塔哈尔手中,伊里伊丁楠借下了银子。在3月,他将要归还银子(和)利息。
证人:里皮特辛、阿布瓦喀尔和皮尔胡姆。在泥板上盖上了他们的印章。日期:11月1日,汉穆腊比第42年。
——M.席格瑞斯特《古巴比伦账目文献》
①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货币信贷出现。
②唐朝:“飞钱”——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类似现代汇票)
当铺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
(3)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等,携劵到其他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
“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
作用:(1)减低对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
(2)减轻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信贷
中国古代的当铺
当铺兴起于南北朝,在唐朝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唐宋时期,当铺通称为“质库”,有时亦称“解库”“解典”等。当铺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宋代以后,当铺在进行一般的消费性动产抵押放贷的同时,也开始进行经营性的放贷,还逐步发展出了有息存款。到了清朝,有些当铺还兼营银票、钱票、会票发行及米谷典当。
(3)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③宋代:
北宋:“交子”
货币代用劵,类似活期存款单,具备流通职能,我国古代最早货币
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
——大量发行,易造成通货膨胀
四川——“钱引”
两淮——“交子”
湖广——“会子”
东南——“会子”
④明朝中后期: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⑤清朝:
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茅盾 《林家铺子》四:“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3)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庄票
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
商贸交换有哪些媒介和工具:
唐 飞钱(便换、便钱)
中国古代最早的汇兑
扩大经营规模、拓宽资金来源
北宋 交子
世界最早的纸币
唐 柜坊
中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清 钱庄和庄票
资本性借贷
本票性质,可流通
对商业发展的作用:
汇兑
类似银行
纸币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商业契约
(1)含义
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2)古代世界契约发展
3、商业契约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
(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1)商周时期出现契约。
(2)秦汉时期,契约得到初步发展。
(3)唐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3)古代中国契约发展
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订立契约的
作用有哪些?
3.契约
(1)古埃及:
(2)两河流域:
(3)古代中国: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当代汉语词典》
契约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货币、信贷、契约的演变反映什么问题?有何历史影响?
反映的问题:
(1)商品经济繁荣;(2)商业领域日益扩大(3)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
历史影响: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扩展了商贸活动领域。
【材料一】古王国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内贸易方面,上下埃及间的商业往来有了新的发展,谷物、食品、蔬菜以及手工业制品、装饰品都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在对外贸易方面……埃及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南可达东非一带,东可到阿拉伯海及波斯湾,北则遍及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
——袁德忠《古代埃及商业发展述略》
【材料二】巴比伦商业之所以繁荣有两大原因:一是靠陆路,全国修建了畅通的国道;二是靠水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水路直达波斯湾……巴比伦商业的发展还与其所通行的财务制度有关。当时还没有铸币,但早在汉谟拉比之前就开始使用金银作为交换的媒介。 ——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材料三】两河流域的统一,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汉谟拉比对商业又给予保护和支持。法律规定,受托运送金银财物而占有者,以五倍之物偿还,受托藏谷而缺少者,加倍偿还。
——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政策:相对宽松,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
交通: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水陆交通的便利
商人群体和法律制度的推动
金融: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趋势:
方面 表现
贸易范围
商业活动场所
商人组织形式
交易内容
商业政策
不断扩大,地区性——全国性
城市到农村;固定(坊市制)到不固定。
官商到私商到区域性商人
土特产品、奢侈品到普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
重农抑商持续始终
古代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商业贸易的起源
商业贸易的发展
原始社会后期
条件
中国:商朝—明清:商品贸易、丝绸之路、朝贡贸易
世界:古埃及、希腊、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商人
货币
商业契约
信贷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