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2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2课 我们小点儿声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在公共场所说话要小点儿声,这是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有教养的行为。
2.道德修养: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尽量不打扰他人。
3.责任意识:在公共场所能自觉调低音量,养成小声说话的好习惯,初步树立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知道在公共场所应小声说话,不影响他人。能感受到安静的环境会给人带来愉悦,嘈杂的环境会给人带来不悦,还会对正常生活产生很多影响。(重点)
2.认识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标志,知道标志的作用。在公共场所能做到说话小点儿声,不打扰他人。(难点)
3.初步树立在公共场所不打扰他人、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感知公共场所小点儿声有必要
1.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听到各种声音,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看你能不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
2.播放
播放音频:播放教师讲课的声音和教室外学生大声说话的嘈杂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了吗?为什么听不清老师的讲课声呢?
3.引导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觉得怎样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课声?
再次播放这段音频:学生说话的声音逐步减小,直至没有,最后只剩下教师讲课的声音。
提问:这次你们听清老师讲什么了吗?为什么这次可以听得清楚了呢?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结
在公共场所中正是因为有些人不懂得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既对自己不利,也会对别人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小点儿声。(板书:在公共场所里我们小点儿声)
二、体验探究:感悟公共场所小点儿声很重要
过渡:在我们的校园里、教室里也经常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体验探究。
1.生活体验:教室里面有点儿吵
(1)播放音频并配图:教室里,学生重重的关门声、挪桌椅的声音小组讨论时吵吵嚷嚷的声音、课间大声喧哗的声音……
(2)讨论。
①在教室里,你们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吗?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1:课间休息时,有些同学很大声地吵闹,让人心情烦躁。
预设2:课上小组讨论时,各组讨论的声音特别大,害得我都听不清别人说话了,耳朵也被吵得嘴嗡响,很不舒服。
预设3:关门窗和拉拽桌椅发出的声音很刺耳,听得心里难受。
②在教室里,你还被哪些声音打扰过?对你有什么影响?
预设1:上课很安静时,突然有铅笔盒或水壶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会吓人一跳,还会打断老师讲课。
预设2:在老师讲课时,身边的同学随便说话,会分散我的注意力。
预设3:下课时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和楼道里大喊大叫,吵得耳朵疼。
追问:课间就是让同学们休息、放松的时间,为什么不可以开心地大声喊、放松地玩呢?
强调: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是公共场所,课间休息、放松可以,但是要选择不干扰别人的方式,如果大声喧哗、制造噪音,不仅自己休息不好,更会影响其他人正常的课间休息。
(3)小结:在公共场所,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痛快,还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大声说话或制造噪音会干扰他人、影响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要注意小点儿声,不打扰别人,营造良好的公共生活环境。(板书:不打扰别人)
2.情境分析:文明素养不能少
(1)情境呈现:在学校楼道里大声喧哗,在餐厅和同伴吵吵嚷嚷,在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在博物馆里大声说话聊……
(2)讨论: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时常出现,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你对发出这些噪音的人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
预设1: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干扰别人,体现出个人文明素养低,是不受欢迎的人。
预设2:在博物馆里大声说话是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不讲文明。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也会影响集体的形象。
提问:通过大家的讨论,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公共场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要放低音量,不干扰他人。如果不注意约束自己,不仅会给别人造成困扰,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文明形象。所以,在公共场所说话小点儿声是遵守公共规则、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
三、认标志守规则:懂得在公共场所婴小点儿声
1.认识保持安静的标志,理解其含义
(1)出示:出示保持安静的标志。(教材第48页图片)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
讲述:这几个标志设计得不一样,但是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要轻声慢步,说话要小点儿声,保持公共场所的安静。
(3)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这些标志?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些标志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
预设1:我在学校楼道里看见过这样的标志,我会小声说话,走路也会轻轻地,不影响别人上课。
预设2:我在医院里发现了这样的标志,妈妈还提醒我要小声点儿,别影响病人养病。
预设3:我在博物馆参观时见到过这样的标志,它提醒人们保持安静。
(4)小结:公共场所设立这些标志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言行,提醒大家注意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认识这些标志,理解它的含义,就要自觉遵守规则,从小树立公共意识,做文明的小公民。(板书: 遵守规则)
2.设计保持安静的标志,明确行为规范
过渡: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在公共场所要小点儿声,不打扰他人。下面请大家也来动手动脑设计一些提示大家小点儿声的标志吧。
(1)学生动手设计保持安静的标志。
(2)交流展示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
(3)交流讨论。
①你想把自己设计的标志贴在哪里?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1:我想把我设计的标志贴在学校图书馆入口处,提醒同学们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因为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
预设2:我希望将我画的标志贴在医院里,因为医院里保持安静有利于医生诊断病情,也有利于病人的休息和康复。
②当你们再走进贴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公共场所时,你会马上想到什么?做到什么?
(4)小结:看到标志我们应该立即管住自己,保持安静。因为标志是规则的具体呈现,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标志是 一种约束,也是对行为的规范。在公共场所里看到标志的提醒,就应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说话小点儿声,尽量不打扰他人,这是遵守规则、讲文明的表现。
四、问题分析:明白这里也要小点儿声
1.这些地方没有标志,需要小点儿声吗
(1)引导: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地方我们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小声说话,遵守规则,不打扰他人。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这些地方需不需要小点儿声呢?
(2)呈现问题情境。
情境1:公交车或地铁车厢里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我们乘坐时说话需要小点儿声吗?
情境2: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时,我们说话需要小点儿声吗?
情境3:在楼道等公共空间里,我们说话需要小点儿声吗?
(3)讨论分析。
①这些地方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需要小点儿声吗?为什么?
②还有哪些地方也要小点儿声?说说理由。
③公共场所小点儿声,保持安静,要靠谁?
(4)小结:有些公共场所虽然没有贴保持安静的标志,也没有人看管,但是这些地方也是公共空间,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每一个公民自觉约束自己,提高文明素养,说话小点儿声,不打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希望大家都能从小树立在公共场所不打扰他人、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安静和谐的公共空间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板书:提高文明素养)
五、总结提升,强化认识
1.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既干扰他人又不利于自己。小点儿声、不制造噪音既是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也是尊重他人和遵守社会规则的需要。希望同学们在有警示标志的公共场所认真遵守规定.在没有警示标志的公共场所也自觉做到轻声细语、认真聆听,不打扰他人,遵守社会规则。从小树立公共意识,共同维护安静和谐的公共空间,这既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又是文明的体现,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板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
不打扰别人
在公共场所里 遵守规则
提高文明素养
第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吵嚷,会影响他人,是不遵守公共场所规则不讲文明的行为。(重点)
2.通过体验,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尽量不打扰他人。(难点)
3.在公共场所能自觉调低音量,养成小声说话的好习惯,初步树立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赵明,和你们一样,也是一名二年级学生。赵明在学校遇到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请大家一起来帮助他。我们先来听一听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2.情景展示
(图配音)下课了,赵明在学校楼道里遇到同学于亮,于是就大声地喊:于亮,我们一起去操场玩球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对他说:“赵明,请你不要这么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人。”赵明知道做错了,马上禁声,并且记住了老师的话。
上课了,老师叫赵明回答问题,赵明忽然想起了老师说过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却说:“请你大一点儿声音回答,你的声音太小了。”赵明怔住了,之前在楼道里老师不让他大声说话,这会儿怎么又让他大声了呢?他有些糊涂了……
3.提问
赵明说话的时候到底该大声还是该小声呢?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思考:这件事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4.小结
看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什么时候该大声,什么时候该小声,又该如何调控自己的音量,这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就起来研究下,如何做个小小“ 调音师”。(板书:做个小小“调音师”)
二、活动体验,感知不同音量的影响
过渡:同学们,要做一个“调音师"首先要知道区别音量的大小,以及不同音量的声音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1.体验活动:用不同的音量读标题,感知音量的大小
(1)体验说明与要求。
体验说明:认识音量调节板上不同音量的标志(小声、中声、大声);根据要求调节自己的音量,用不同的音量读出本课的标题,同时用心体会不同音量的声音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体验要求:按照音量调节板上“小声”“中声”大声”的音量标志分别读标题,体验声音音量的大小,以及获得的感受。
(2)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①体验1:请一位学生分别用小声、中声、大声读标题。
提问:这位同学小声读标题,你们能听见吗?
提问: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你认为哪个音量的声音比较合适?为什么?
预设1:在课堂上大声读标题,有点像喊,很刺耳,但是小声又听不清楚。
预设2:中等音量的声音读标题,既能听得清楚,又听着舒服,我觉得用中等音量读标题或发言很合适。
小结:中等音量不像大声那么刺耳,但在教室里的每个人都能听清楚讲话内容,大家听着舒服。这也是平时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的正常音量。
②体验2:全班同学分别用小声、中声、大声齐读标题。
提问:我发现同学们在听全班三次齐读标题的过程中,表情变化很大,有时同学们竖起耳朵听,有时候又用手捂住耳朵,这是为什么呢?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1:全班同学用小声齐读标题时,感觉没精打采的。
预设2:全班同学大声齐读标题的声音太大,震得耳朵嗡嗡响。
提问:像这样洪亮的声音,在什么情况下更合适呢?
预设:在呼校训时、在运动会上给运动员喊“加油”时,都应该大声。
提问:为什么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需要大声呢?请你说说理由。
预设1:因为呼校训时声音洪亮,能让人感觉很有精气神,很有气势。
预设2:在运动会上,要给运动员鼓劲,就要大声有激情,能振奋人心。再说,运动会上人多声音嘈杂,声音太小的话运动员听不到,起不到鼓劲的作用。
(3)引导思考:通过参与活动体验,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预设1:说话音量不一样,给人的感受不一样。
预设2:说话的音量该大声时就要大声,该小声时就要小声。
预设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选用“小声”“中声”“大声"”的音量呢?
(4)评价与引导: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体验,我们感知了音量的大小,知道了不同的音量给人的感受和影响很不一样,还知道了在不同场合、做不同事情的时候,音量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合的音量说话,这样才能既让人感到舒服又不会打扰别人。(板书:选择合适音量)
2. 小组活动:我为“音量”找到“家”
引导:在公共场所,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音量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活动一我 为“音量”找到“家”。
(1) 活动说明:本活动有两组内容,请同学们进行选择判断或补充内容。
第一组:出示学生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的画面(在教师办公室里和老师说话、在操场上做国旗下讲话、在公交车上、在公园里……),请学生为这些场景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音量”标志并贴在图上,以表示给“音量”找到了“家”。
第二组:出示“音量”标志(小声、中声、大声),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不同音量的空白框里填写不同公共场所的名称,以表示给音量"找到了“家”要求每项至少填写2~3个公共场所的名称)。
(2)活动要求。
①看一看,谁的选择是正确的。
②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③全班汇报。
(3)汇报交流。(在教室的屏格上共享各组完成的结果,以便讨论)
预设1:需要小点儿声说话的场景有:在学校午餐用餐时、在博物馆参观时、在火车的车厢……
预设2:在商店买东西时应该用中声,正常音量说话。
提问:如果我们不按照规则做,在这些地方大声说话,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预设:如果在商店里购物时大声喧哗,会影响其他人,也会显得自己很没有教养,没有礼貌。
(4)小结:活动中,同学们在给“音量”找“家”的时候,注意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选择合适的音量。这样做既满足了交流的需要又考虑到不影响他人,这说明大家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要尊重他人,这是讲文明、有公共意识的表现。(板书:不能打扰他人)
三、交流方法,学习调控音量
过渡:要想做好“调音师”除了要学会选择合适的音量,还需要我们能掌握一些调控音量的方法。在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请你帮助他们出出主意吧。
1.情境分析
(1)展示情境。
情境1:小组讨论时,大家讨论的声音特别大。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组的成员,你会怎么做呢?你有哪些让讨论声音变小的好方法?
情境2:上课的时候,王刚发现自己的椅子歪了,就使劲拉椅子,结果发出非常刺耳的声音,老师和同学的目光都转向了他。王刚应该怎样挪动椅子才不会影响其他人呢?
情境3:王芳和老师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王芳有个不明白的问题想问老师,但又怕大声说话违反规定,这时候她该怎么做呢?
(2)讨论交流。
预设1:我有主意,一是当大家讨论的声音比较大的时候应该互相提醒,不要影响到其他组:二是可以选一个音量控制组长负责监督、提醒大家。
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提醒某位同学,应该怎么做呢?
预设1:可以用手势提醒(把食指竖起放到嘴中间的前方,做“嘘”的动作),也可以小声地用语言提醒,讨论的声音以组内同学能听到为宜。
强调:我们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调低音量,课堂上也不能想说就说,影响其他人听课,大家要共同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课堂氛围。
预设2:我想告诉王刚同学,挪椅子时要轻轻地搬动,这样就不会发出难听的声音而影响大家上课了。
预设3:当我们在参观博物馆时有了问题,可以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特别小的声音交流,一定不能大声。
强调:博物馆是需要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在参观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问老师,或者等到参观结束之后再问,不能大声喧哗破坏规则,也不能影响其他人。
(3)小结:通过讨论交流,相信你们都知道该如何做个小小“调音师”了,并且知道调控声音要学会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文明习惯,做个遵守公共规则的小公民。(板书: 学会正确方法遵守公共规则)
2.问题解决
启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还会出现- 些特殊场景,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做个小小“调音师”呢?请说说你的好方法。
(1)播放视频:阅览室里,同学们在安静地看书,但有两位同学在聊天说话这时有位男生大声地去制止,结果干扰了周围同学看书。你有什么好方法,既能提醒他人不要在阅览室聊天,又不会干扰周围人看书呢?
预设1:这位男生大声制止同学在阅览室聊天是出于好意,但方法不对。如果是我的话,我就把食指放到嘴前做出保持安静的动作,提醒他们不要说话,这样也不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预设2:我觉得可以写个小纸条提醒他们,这样就不会干扰更多的人了。
归纳:同学们说了很多好办法,可以写个纸条提醒、手势提醒、画禁止说话标志提醒、耳语提醒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2)深入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好办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为什么大家都主张用不出声或者很小声地方法去提醒同学,你认为这样的方法还适合运用在哪些公共场所。请说说你的理由。
③公共场所安静的环境,要靠谁来维护。
(3)小结:同学们,当我们身处公共场所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遇到问题时,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努力维护良好的公共环境和氛围。养成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良好文明习惯,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现代人。(板书:讲文明有教养)
四、总结概括,提升情感
1.提问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知道在公共场所中不打扰他人,说话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音量和控制音量。
那么,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如何做个小小“调音师”呢? (板书:在公共生活中)
2.谈话
老师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一定都能做文明自律的“调音师”,养成文明好习惯,成为合格的小公民。
3.听配乐小诗
声音
风声小了,
听得见流水的声音。
雨声小了,
听得见小鸟的声音。
我们声小了,
听得见心灵的声音。
在博物馆里,我们声小了,
听得见文明的声音!
4.总结提升
世界是美好的,和谐、安静的公共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去维护。希望我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做事的时候都能遵守规则、不影响他人,更多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做个小小“调音师”
选择合适音量
不能打扰他人
在公共生活中 学会正确方法
遵守公共规则
讲文明有教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