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 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2.1.我们的地球模型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2、不同的地球模型:①地形地貌模型:按地形分为平地、盆地、高原、丘陵、山地等②地球圈层模型: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 物 圈 )③地球结构模型: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注意每个结构的尺寸)地壳:平均厚度 17 千米地幔:2900 千米地核:平均半径 3500 千米④海陆分布模型:三分陆地( 29%),七分海洋( 71%)七大洲、四大洋⑤地球自转模型:吸管模拟地轴3、“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记录表我所知道的地球知识 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地球的形状是球状的。 地球上昼夜是如何形成的?地球运动是围绕太阳转。 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地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 40 亿岁。 转动周期大约是多长时间?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 3颗行星。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会产生怎样的目前地球上生活着 70 亿左右的人口。 影响?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 为什么夏季白天的时间比冬季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长?2.2.昼夜交替现象1、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现象:①太阳能照射到地球一面是白天,照不到的一面是黑夜;②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地球,背面不能透光,为黑夜。2、在地球上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3、针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假设地球的运动模式:4、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模型等。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转动地球模型。(不同的假设,实验方法也不相同。)能解释昼夜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实验结论:以上 4种假设都是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注意第 4种情况,自转和公转速度不同才成立5、地球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转导致的。6、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即将进入白天 昏线:即将进入黑夜7、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者终日不出的现象,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对于地球运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整个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托勒密的“地心说”,第二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2.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天文学家 主要 相关及观点 观点 证据1.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1.地球是球体。但事实并非如此。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托勒密 2.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会带动其他动。地心说 物体,如云彩等等一起转动,人们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看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由运动。转,并且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3.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1.地球是球体。 1.如果在帆船桅杆顶端放一个光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 24 小时自转 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会哥白尼一周。 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日心说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 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 2.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3、托勒密“地心说”统治了一千五百多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被教会认可;而哥白尼的“日心说”只有现象推断没有相关的证据,不被教会所认可。4、后来的科学家们发现,用哥白尼的“日心说”可以解释“行星逆行现象”。而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卫星”直接证明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用日心说可以解释“金星的盈亏变化”。傅科用巨大的“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开普勒证明了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地球的运动模拟得以不断地被修正。5、比较两次“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类别 第一次 第二次地球模型上没有实现地球自转地球模型 增加了实现地球自转的地轴。的地轴。大陆板块表面 大陆板块上没有反光的小圆片 在大陆板块上贴反光的小圆片光源照射地球模型 手电筒 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画一幅图解释地球昼夜交替现 画的是一组图片表现地球昼夜表现形式象。 交替现象。实验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不明显 昼夜交替现象比较明显四个假设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实验结论象 起的。实验方法: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做地轴。在大陆板块上贴反光的小圆片。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模型自转。实验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地球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2.4.谁先迎来黎明1.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也不相同。2.实验一: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哪座城市先看到太阳模拟实验围一圈的孩子代表站在地球不同地区的人们,那么左手边的孩子代表北京,右手边的孩子代表乌鲁木齐。实验方法:①十几个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②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在他右手边的一个同学贴上“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③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圆形的红色大硬纸板,代表太阳。④大家按照由西向东(逆时针)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见到太阳。北京先迎来黎明⑤再按照由东向西(顺时针)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看到太阳。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事实是,每次北京都会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也就是说地球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动的。3、实验二:已知:当我们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时,树木是向后运动的,与汽车前进的方向正好相反。(相对运动)模拟实验:当我们将转椅自西向东旋转的时候,发现周围的景物在自动向西旋转;当我们将转椅自东向西旋转的时候,发现周围的景物在自西向东旋转。可推导出:如果我们把地球比做一个巨大的大转椅,当我们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说明地球是由西向东自转的。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5、经线和纬线经线:连接南北极,每条等长纬线:横向线与赤道平行,不等长从北极俯瞰地球,是 360 ,而每天有 24 小时,那也就是说每隔 15 ,相差一个小时。美国和中国相隔大概 180 ,那也就是说美国时间和中国时间相差大概 12 个小时。7、地球自转一周耗时 23 小时 56 分。这是天文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而得出的。2.5.影长的四季变化和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1、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自转会形成昼夜交替,那么地球的四季变化的成因是什么呢?四季最大的不同在于温度的不同。思考下地球怎么运动会引起四季变化呢?2、有关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的数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平均距离 1.49 亿千米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 亿千米 每年 1月初(冬季)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 亿千米 每年 7月初(夏季)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冬季是近日点,夏季是远日点,这是因为对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那么冬天和夏天的距离相差不是特点大。不足以引起温度的差异。通过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来分析,上面的观点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地球分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所以就不存在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这种说法。3、四季除了温度会变化以外,古人还发现物体的影子也会随着四季变化:①古人有关影子变化规律的观测发现:不同季节 正午影子示意图 影子长短 规律春 比较长 影子适中夏 最短 影子最短秋 比较长 影子适中冬 最长 影子最长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从春到夏、从冬到春,物影渐渐变短;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影子渐渐变长。一年之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②测量日影变化的工具——圭表(用于测量正午太阳的影子长度)表圭(呈现表的影子长度)如右图所示,圭表需要放置在正南正北朝向照得到太阳的地方。③四季日影长度的不同是因为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高度)不同发现:夏至太阳高度最高,直射,影子短;冬至太阳高度最低,斜射,影子长。④猜测:直射太阳高度高,温度高,斜射太阳高低低,温度低。那夏至日,太阳直射,冬至日,太阳斜射。4、地球公转模型:这里的春夏秋冬是以北半球为例①地球公转周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的时间)是 365 天 6 小时 9分 10 秒,为一个恒星年,或者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为一个回归年。②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③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④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有一点距离太阳最近称为近日点,有一点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6、通过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带倾斜地轴的地球仪进行公转模拟实验,验证是否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冬至日太阳斜射北半球。7、结论:公转和地轴切斜且方向不变导致了地球有四季变化。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光照变化)昼夜交替对植物的影响:植物受光照的影响,体现在各种鲜花的身上尤为突出,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一样。白天和晚上部分植物的形态也不一样。大多数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以呼吸作用为主。昼夜交替对动物的影响:昼夜交替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影响。昼夜变化让动物产生了昼伏夜出或者夜伏昼出的生物钟规律,让部分动物分成了夜行动物和日行动物。比如老鼠就是昼伏夜出,而人类以及其他许多的哺乳动物都是夜伏昼出。2、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变化)四季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一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样貌,到了秋冬季节就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到春天又会长出新的叶子。还有一些植物在冬天的时候会在树叶的表面长出一层蜡质的东西,以抵御整个寒冷的冬天。四季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四季变化也会对生物产生很多奇妙的影响,如有的动物在春天繁殖,在夏天成长,在冬天休眠;有些动物会更换毛发;候鸟飞行万里迁徙过冬,非洲角马奔行千里寻找雨季的草场等等。3、地球的运动包括两种方式。①自转 :特点:地轴倾斜;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东边比西边先迎来黎明。②公转:公转和地轴切斜且方向不变导致了地球有四季变化。特点:地轴切斜且方向不变,轨道是类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