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聚焦想象,彰显神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与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经典老课文,全文 1250 多字,原编排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六 下”),现编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 且为此单元第一篇课文。该课文兼具了“老”文、“长” 文两个特点,也是年段跨度最大的一篇,实为一篇难 教之文。统编语文教材倡导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二年 级起,教材就编入了不少长文。但《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篇长课文被编入三年级,还是让许多一线教师感到 不解。这个编排是否科学?对比两个版本的教材,我们发现,课文虽相同, 放到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段中,教学目标明显不 同。统编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只有根据人文主题和 语文要素深度解读教材,才能把握好这篇老课文的新 教法。如果执教者还持原有的观念,抓住小女孩悲惨 的命运及“幸福”的含义不放,教起来就会有难度, 不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比课后习题,我们发现,人教版六下的能力 训练点聚焦于对整个故事主要内容的把握,并需要学 生理解、关心人物命运,与其有情感共鸣。而统编语 文教材中的习题更注重感受想象的神奇。有了以上梳 理,我们明晰了此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 学“支点”——“丰富的想象”,感知童话的文体特点, 感受想象让童话神奇无比,对印象深刻的部分能表达 一定的看法,在童话变幻的情境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 化等。《卖火柴的小女孩》1-4 自然段聚焦小女孩的悲 惨处境,5-9 自然段以反复的情节层层推进了小女孩的幻想,有一定的规律性。统编一、二年级语文教材 中有不少课文是以反复的情节推进故事发展的,学生 对此并不陌生。如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长文《动物王国 开大会》以反复的结构行文;二年级上册的《风娃娃》 以风娃娃去的地方为线索,在相似的结构中变化情 节,且课文字数也较多;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 《蜘蛛开店》均为反复结构的童话。从纵向来看,《卖 火柴的小女孩》放在三年级上册学习,教材在编写上 是有梯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渐次提高的。和人教版教材对比,统编语文教材没有涉及对 “幸福”的理解,教师教学时一定要弱化这个点。安 徒生的童话一般比较凄美,课文中的小女孩是“悲惨” 的,即使这样,她内心依然有美好的愿望,渴望温饱、 快乐、亲情。“幸福”和“天堂”的概念比较抽象, 三年级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女孩 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体会小女孩内心那份强烈的 渴望,即便寒冷、饥饿,承受生活压力,但她仍旧有 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当学生谈对哪部分印象最为深 刻、有什么体会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 么小女孩会看到这样美丽的画面。综上所述,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要紧扣 双线要素,引导学生走进童话的想象世界,在神奇的 想象里感知童话的魅力;以想象为支点,撬动本篇童 话的教学。为了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情节脉络, 克服阅读长课文的困难,深入解读文本和了解学情须 兼顾并行。很多学生早就听过这个故事,对故事中的 五个幻想画面有较为深刻的印象,能比较有条理地讲出来。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新教 学策略,从“神奇”入手,抓取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的画面,吸引学生来阅读。一、跳读童话——发现“神奇”师: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里, 哪些画面让你觉得很神奇?请用横线画出“神奇”的 句子。生:我觉得火柴很神奇,居然一擦燃就可以看 到那么多神奇的东西。师:是的,哪位同学可以接着把这些“神奇的 东西”按照顺序说出来呢?老师想请五位同学按顺序 说说,你可以说具体的事物,也可以直接读文中的句 子。生:她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火炉。 师:看到火炉时,小女孩有什么感觉? 生:她觉得很温暖啊!师:是的,她很冷,所以多么想要一个火炉, 居然擦燃火柴就看见了火炉。多神奇!第二次擦燃火 柴呢?生: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烤鹅呀!生:喷香的烤鹅!师:你们想吃了吗?这只烤鹅还从盘子里跳出 来了,说不定会跳到咱们课桌上来呢!好神奇呀!第 三次擦燃火柴她又看见了什么?生: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圣诞树。师:什么样子的圣诞树?生:特别漂亮的、闪光的圣诞树!师:是的,点了几千只蜡烛的圣诞树,这可比 小女孩在橱窗里看到的那棵更漂亮!第四、五次擦燃 火柴她看到了什么?生:她看到了奶奶。师: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奶奶,她怕奶 奶走了,就把剩下的火柴全部擦燃了,最后怎么样?生:她跟着奶奶飞走了!师:是呀,小女孩最想见到的是她的奶奶。所 以跟着奶奶飞走了!安徒生爷爷的想象可真神奇,一 次次擦燃火柴,一次次出现美丽而神奇的画面,而这 些画面都是小女孩内心的渴望!【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让学生面对长课文,直接感受童话的神奇,初步梳理出了小女孩五次擦燃 火柴的顺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对童话中的想象 部分最感兴趣,为了降低学习长课文的难度,我们以 神奇的想象为切入点,采取跳读的方式,让学生读最 神奇的部分,聚焦想象的画面】二、顺读童话——梳理“神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1-4 自然段,提取文段基 本信息,关注小女孩的悲惨处境。接着学生再次阅读 5-9 自然段,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 柴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师:同学们,一个渴望火炉、烤鸭、圣诞树、 见到奶奶的小女孩,在她没擦燃火柴之前,她是一个 怎样可怜的小女孩,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读出 来了?师:请一个同学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 生:我找到了“又冷又饿”“哆哆嗦嗦”。 生:我找到了“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师: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天气怎么样? 生:这是圣诞夜。天冷极了,下着雪。 师:是的,很多人都在欢度圣诞节,而小女孩在卖火柴。一整天都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要是回家 会怎么样?生:她卖不掉火柴就会被爸爸骂。师:是的,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穿着破烂的 衣服、爸爸的鞋子,看到了橱窗里的圣诞树,好吃的 东西,她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回家就会挨骂!多么 可怜的小女孩!同学们,请你们根据刚才的阅读来看 这张思维导图。(学生看思维导图,和老师一起互动、交流、 分享,了解小女孩的幻想是由于又冷又饿、孤苦伶仃)【设计意图:学生对小女孩的可怜需要有所了 解。所以,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 1-4 自然段,并抓 住关键词句提取信息,降低长课文阅读的难度。思维 导图梳理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画面,这是在前面 跳读的基础上,再次聚焦想象画面,让学生从整体上 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品读童话——走进“神奇”(结合课后习题,学生分组阅读小女孩五次擦 燃火柴的段落,并画出自己认为最神奇的句子,读出神奇来)师:“火炉组”的同学们,谁找到了最神奇的 句子?生:“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生:“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 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 的,多么舒服啊!”师:如果你也寒冷,见了火炉,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把手伸向暖和的火炉!师:是的,就是这个感觉。同学们,一起读 读这两个神奇的句子!读出火炉烧得旺旺的温暖感 觉!(学生分组交流、朗读,深入童话的神奇想象中, 再次感受神奇,走进神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到 课文,发现这些美丽的画面都一一消失了,小女孩跟 着奶奶飞走了)【设计意图:五次擦燃火柴是这篇课文最吸引 学生的部分。本环节教师采取分组朗读的教学手段, 减少学生阅读长课文的时间,学生通过同伴互助阅读 来体会童话的神奇想象】四、续说童话,创编“神奇”(教师创设续编童话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 象续说故事,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师:如果还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根火柴,她擦 燃火柴会看到什么呢?请大胆地想,大胆地说。生:她擦燃火柴会看到一间温暖的房子,桌子 上摆满了糖果,她的床上还有妈妈买给她的新衣服。师:你想给她一间温暖的房子,她渴望回家。 生:她擦燃火柴,看到了一床厚厚的被子,她钻进了被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师:你想给她温暖。生:她擦燃火柴,见到了很多小伙伴,她们一 起去游乐场玩最漂亮的旋转木马!师:你想给她欢乐。同学们,想象是神奇的, 如果有更多的火柴,小女孩可能会看到更多美好的东 西。【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习作是编童话、写童话。 本文有一个很好的续写点——“再次擦燃火柴”,教 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童话,写出神奇】以上教学环节,以读为根本,以想象为支点,聚焦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神奇画面,步步深入地把 学生引入童话的神奇中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学 生感知文体特点,学习本篇童话反复的结构形式,续 说童话。教师紧扣想象的神奇,削减学生学习长课文 的压力,让老课文发挥新作用,在孩子们心田开辟出 一个童话的秘密花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