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生命与健康常识》七上第九课 “不宜”不入 “不良”不为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生命与健康常识》七上第九课 “不宜”不入 “不良”不为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命与健康七年级上第九课“不宜”不入 “不良”不为教学设计
课题 第九课不宜不入 不良不为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生命与健康 年级 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学生不适宜进入的场所;2、了解中学生不适宜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原因;3、懂得中学生要自觉远离娱乐场所;4、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5、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的客观和主观原因;6、学会预防和杜绝不良行为。
重点 要自觉远离娱乐场所;学会预防和杜绝不良行为;
难点 不宜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原因;产生不良行为的客观和主观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时期,自制能力较弱,为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应做到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杜绝不良行为。 第三单元 成长警戒线第九课“不宜”不入 “不良”不为 思考问题 导入本课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54-59内容,结合教学目标思考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知道中学生不适宜进入的场所;2、了解中学生不适宜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原因;3、懂得中学生要自觉远离娱乐场所;4、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5、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的客观和主观原因;6、学会预防和杜绝不良行为。 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不宜场所不能进 探究一:活动天地 我国法律规定哪些场所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 点拨:(1)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2)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场;(3)营业性台球房;(4)卡拉OK厅和电子游戏机在学校上课期间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5)审定为“少年儿童不宜”的影片、录像、录音等的播放场所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探究二:图片探究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 点拨:社会中,有些场所如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酒吧和网吧等,迎合了成年人休闲娱乐的需求,但并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探究三:信息平台中学生为什么不适宜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点拨:(1)内容不宜。某些营业性歌舞厅的活动内容包括动作挑逗的舞蹈、饮酒等,不适宜中学生。(2)费用较高。营业性歌舞厅是高消费场所,中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不宜进入。(3)秩序不好。这类场所易发生流氓滋事、打架斗殴等伤人事件,还可能暗藏赌博、淫秽等非法活动。探究四:问题探究 中学生不宜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点拨:(1)中学生上网自控能力弱,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容易对其造成不良影响。(2)需要使用网络时,同学们应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家庭或学校的电脑和网络。探究五:信息平台中学生不适宜进入网吧的原因 点拨:(1)有些中学生在网吧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容易成瘾。而长时间上网会影响视力,严重的会造成体质下降,损害身体健康。(2)中学生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如果沉迷于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就会浪费时间,荒废学业。(3)在网吧上网,由于离开了家长的监督,中学生容易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从而对其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诱发犯罪。(4)在网吧上网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因为这类场所人员复杂,稍有不慎,就容易与社会青年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行为的发生。探究六:播放视频《任你“七十二变”,不满十八岁这些场所进不得》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点拨:(1)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规定的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的内容(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法律明令禁止中小学校园周边开设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探究七:活动天地如果有同学邀请我去歌舞厅、网吧等不宜场所,我将这样拒绝: 点拨:(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2)劝他不要去,如果去歌舞厅、网吧等不宜场所,不仅沾染不良行为,还会影响学习,危害身心健康!(3)提议一个他比较赞同的消磨时间方法,让他参与进来。(4)对不起,我要回家读书或者是写作业以及复习功课。(5)委婉地拒绝,并且告诉同学自己不喜欢去网吧。探究八:问题探究中学生要自觉远离娱乐场所 点拨:(1)中学生不宜进入酒吧、KTV等场所。(2)我们要严格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洁身自好,坚决拒绝任何不良诱惑。(3)播放“少年儿童不宜”的影片、录像、录音等的场所,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我们也要自觉远离这些场所。(4)特别是一些非法开放的娱乐场所,如果中学生进入,易受不良影响,从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要坚决拒入。探究九:专家在线中学生不进不宜场所妙招点拨:学会把握好奇,避免盲目从众。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辨别能力。学会自我控制,避免贸然冲动。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律意识(二) 不良行为不能有探究一:阅读空间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点拨:(1)小凡因为违反学校纪律开始,到后来发展到偷盗、敲诈、勒索等,最后伙同他人进行抢劫,构成了犯罪;(2)小凡由于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又没有及时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探究二:知识探究(1)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点拨:(1)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良行为。(2)①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探究三:播放视频《什么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1)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3)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探究四:信息平台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点拨:(1)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但未达到犯罪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不加约束,任其发展,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可能发展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从而危害自己的健康成长。 探究五:信息平台探究六:活动天地下面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点拨: (1)从小偷小摸后来发展到大偷甚至抢劫盗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2)损害身体健康,荒废学业,甚至诱发犯罪。(3)吸毒会摧残人们的身体,吸毒会让人格变得扭曲,荒废学业,甚至诱发犯罪。(4)可能在打架中造成身体轻微伤害甚至是重伤,从而从违反纪律发展到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探究七:问题探究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的客观原因 点拨:(1)自身原因: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社会的接触更广泛,也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从而产生不良行为。(2)家庭社会原因:一般来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有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也与其自身分不开。 探究八:信息平台青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点拨:(1)厌学,滋生不良行为。青少年厌学后,极易演变为旷课逃学、中途辍学等行为,甚至混迹社会,从而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腐蚀、利用。(2)好奇心,引发不良行为。青少年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弱,容易不计后果去尝试,从而引发不良行为。(3)不良习气,产生不良行为。青少年一旦有沾染烟酒、沉迷网吧、讲究吃穿等不良习气而不加以约束,就会逐步发展成为不良行为。(4)过于自我,导致不良行为。青少年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漠视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的约束,必将导致不良行为。探究九:问题探究青少年怎样预防不良行为点拨:(1)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2)另一方面,要明辨是非,谨慎选择,学会拒绝非法的、丑恶的、不健康的东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探究十:活动天地青少年怎样杜绝不良行为? 点拨:(1)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2)增强法律意识,要学法、知法、守法,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3)坚持防微杜渐,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让缺点错误蔓延,形成不良行为、严重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4)要分清是与非、分清善与恶,分清美与丑,学会拒绝非法的、丑恶的、不健康的东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法律规定哪些场所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让学生知道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引导学生认识不适宜进入营业性歌舞厅学生认识中学生不宜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引导学生知道中学生不适宜进入网吧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赌博对中学生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国家法律的规定让学生认识学会拒绝其他人去歌舞厅、网吧等不宜场所的邀请学生知道中学生要自觉远离娱乐场所让学生知道中学生不进不宜场所妙招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让学生认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认识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让学生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学生知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让学生知道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的客观原因引导学生知道青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 引导学生青少年要预防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要拒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当堂达标 一天,社会青年小张邀请中学生小王和小陈到网吧玩。小王去玩了一次,从此迷上网吧,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小陈知道青少年不宜进入营业性网吧,他没有去玩,学习成绩没有受到影响。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 )①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同的后果,所以选择须谨慎②青少年不宜进入营业性网吧,但偶尔进去一两次也不要紧③小陈能明是非,慎选择,对自我负责,值得我们学习④作为中学生,小王和小陈都能自主选择,自我负责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诱惑无时不在,尤其是一些良莠不齐的“书屋”,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常常瞄准中小学生作为赚钱的对象,因此希望中小学生( )①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② 面对诱惑敢说“不”③ 尝试一切,看看自己的自控力④ 自觉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不进入不宜进入场所,不乱交朋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3、中学生小刚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了刑罚处罚。同学们对此在微信群里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①还是乖点好,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②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④小刚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我以后也不再这么做了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4、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同学们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内容进行讨论。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①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②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纪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最终都不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学生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和不适宜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原因,中学生要自觉远离娱乐场所;青少年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学会预防和杜绝不良行为。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