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第3单元12 词四首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下)《渔家傲·秋思》检查预习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工于诗文,语言精练畅达,其散文鲜明刚健,有丰富的政治内容。词作现存不多,其中,《渔家傲·秋思》写边塞风光,苍凉悲壮。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写作背景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宋仁宗即位后益加明显,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仁宗康定元年,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承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击喇叭,播放课文课文解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号角。古代军中乐器。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zhànɡ荒漠上的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yānmèi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勒,刻石记功。比喻夜深寒重出征的士兵未经过滤的酒,浑浊、质量不好的酒。qiānɡ译文:西北边疆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无半点儿留恋之意。军号和着边塞特有的声音在四面响起,层峦叠嶂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的头发都白了,眼里都流出了思乡的热泪。品味情感1.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这都充分表现了入秋以来边塞环境的荒凉、恶劣。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霜满地;衡阳雁去,千嶂,孤城闭。“异”声“异”寒“异”景2.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肃杀的边塞战地风光图。通过写景,突出边塞条件的恶劣,暗示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3.思考:“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手法,写将军和士兵们因功业未成,有家难归而不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思乡忧国的情怀。4.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描绘边疆的凄苦,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抒发了词人的爱国之情。渔家傲·秋思板书设计上片:写景:“秋”(边塞 秋景)、“异”——萧瑟、荒凉下片:抒情:“思”(戍边将士)、“泪”——思家忧国、壮志难酬。意境:苍凉悲壮、沉郁雄浑完成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音频】渔家傲·秋思.m4a 渔家傲·秋思.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