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故都的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初步欣赏散文的能力,赏析五幅秋景图,并分析景物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中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的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鉴赏本文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优美情致,获得审美的愉悦。导入新课:同学们,自古诗家多爱秋,因为秋是文人心中的一粒忧愁的种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杜甫面对秋风登高而抒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面对秋雨而吟咏愁情。秋风秋雨愁煞人。今天我们来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来看看故都的秋能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情怀。速读课文,找出总体概括故都秋天的特点的词语。关键词语:清、静、悲凉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给每个画面概括一个小标题(共五副画面),参照导学案中的表格,从每幅画面中找出分别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特点的景物,并说出其艺术手法、描写手法。(18分钟)景物 特点 清 静 悲凉 艺术手法描写手法小院秋色秋槐落蕊秋蝉残声雨后话凉清秋佳果1、小院秋景2、秋槐落蕊3、秋蝉残声4、秋雨话凉5、清秋佳果秋景图秋院晨光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树缀果秋院晨光秋槐落蕊秋蝉残声16秋雨话凉一字一句味情思原句:唉,天可真凉了——改句:啊,天终于凉啦!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思考:作者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黯淡、萧杀、枯败,具有清、静、悲凉的特色?这就必须联系作者郁达夫的个人经历。下面我们知人论世,了解郁达夫这个人。作者介绍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人,现 代小说 家,散文家。出身书香门第,青年时代随长兄留学十年。性情孤独沉静,忧郁善感。 1922年日本留学归来后,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宣传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写作背景 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郁达夫由上海迁居杭州 。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寄情山水之间,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9·18以后,日军占领东三省。1934年加速了对华北的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颠沛流离,饱尝人生苦痛的郁达夫内心难以平静。于是1934年7月,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应杂志社之邀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以 情 驭 景情 景 交 融知 人 论 世天净沙 故都破屋小院浓茶碧天驯鸽蓝花衰草北槐落蕊秋雨潇潇寂寞人在树下试着模仿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引申:细节描写:于漪老师在《教你写作文》中,指出记叙文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因此引导学生回顾一篇细节描写尤为典型的朱自清的《背影》,促进学生加深认识和体会。牛刀小试:3、以“秋”为话题,运用文中的细节描写、情景交融手法写50字练笔,并当堂交流、点评。(10分钟)课堂小结本课学习了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时要找出形,欣赏形之美妙,发掘神,品味神之动人,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最后以一首关于秋的小诗作结,再次引起学生对秋之韵的共鸣和感怀。板书设计画 面 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小院秋景 情景交融、细节描写秋槐落蕊 细节描写清、静、悲凉 秋蝉残声 情景交融雨后话凉 细节描写清秋佳果 拟人、细节描写作业布置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在学案上设置了一个知识点链接,关于“秋”的两首唐诗鉴赏题,不仅拓展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内容,而且与高考诗歌鉴赏紧密挂钩,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谢谢大家!一高语文组 范玉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