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简介

2013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卷
一、选择题
1.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一个军事大帝国,它地跨 ( )
A.欧亚两洲 B.欧非两洲 C.亚美两洲 D.亚非两洲
2.两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是在( )
A.公元前2500年前后 B.约公元前3000年 C.约公元前3500年 D.公元前18世纪
3.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
4.下图为“佛教传播示意图”,图中②所指代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阿拉伯
5.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 )
A.大盂鼎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青铜立人像
6.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确立了礼乐制度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
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有些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它有曲折的海岸线,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频繁,拥有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它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10.由男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罗马
11.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它是由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的 ②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③它的都城是巴比伦 ④它的民主制度非常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列事件,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统治的是( )
A.斯巴达克起义 B.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
C.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D.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3.西欧奴隶制度终结的标志是( )
A.公元395年,帝国分裂 B.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
C.公元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被废 D.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4. 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15.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查理曼帝国、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16. 对拉伯半岛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17.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查理·马特改革
18.下列措施中,作为日本治国基础的是( )
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B.土地收归国有
C.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D.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律令法典
19.2012年2月20日,驻阿富汗美军士兵焚烧《古兰经》,引发了阿富汗国内民众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将《古兰经》作为精神源泉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0.下列对文化与自然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财富,与自然环境无关
B.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生产资料,不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C.人类各种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
D.各种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生活都是有利的
2013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总分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总分60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图
(1)观察材料一图中A 、B 、C 、D 处,写出它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2分)
A B
C D
(2)这些亚非文明古国在地理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并举一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二:见下图
图一 图二
(3)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图一是_________ 帝国,图二是__________ 帝国。(2分)
(4)从这两张图中,你发现两大帝国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各个文明之间碰撞与交融的过程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曾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
一……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
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5)据材料三可知,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请说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传播方面的两个例子。(4分)
22.(12分)有一位21世纪的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这里正在进行最杰出人物的大选,下列几段竞选演说词。(13分)
A.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驯服了江河洪水,各部落首领都向我朝贡…
B.我统一了两河流域,在位时还制定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C.我普度众生,帮助人脱离苦海,我的信徒不计其数…
D:我今生今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麦加圣地朝拜。
E:上帝啊!我是你忠实的奴仆。
这位学生听后一知半解,你能帮助他吗?
(1)A是谁?他的儿子在制度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其贡献是什么?(3分)
(2)B是谁?他在位时制定的法典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3)C、D、E、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宗教?并举例说出各一个反映这种宗教的建筑?说明了当今世界的哪一基本特征?(7分)
23.(11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据材料二结合教材,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5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2分)
24.(13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诗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材料三: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力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一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教会和国王的关系怎样?教皇和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怎样?(4分)
25.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的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也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造成了西方文化之根根据要求完成下表:(10分)
国家 填人物 或领域 成就或影响
古中国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
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治国
古希腊 荷马
螺旋提水器
米隆
悲剧之父
古罗马 公共建筑
法律
文字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B C D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D D A B D D C
22、A大禹,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汉莫拉比,奴隶主阶级
C佛教D伊斯兰教E基督教、任举一例即可、文化多样性
23、(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2分)
说明:当时生产力得到发展(2分)
(2)事件:商鞅变法(1分)
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4分)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2分
24、1)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庄园经济
(2)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教会和国王相互勾结,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教会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地位: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而且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25、孔子、孟子、韩非子、荷马史诗、阿基米德、掷铁饼者、埃斯库罗斯、圆形大剧场、十二铜表法、拉丁字母
┆┆┆┆┆┆┆┆┆┆┆┆┆┆┆密┆┆┆┆┆┆┆┆┆┆┆┆┆┆┆┆┆封┆┆┆┆┆┆┆┆┆┆┆┆┆┆线┆┆┆┆┆┆┆┆┆┆┆┆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
罗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