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国防主题教育班会----—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国防主题教育班会----—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教师
时间:2022
增-强-国-防-意-识-全-面-提-升-素-质
—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
高中生国防主题教育班会
高中生国防主题教育班会
军事,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一个国家要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经济繁荣,民族独立便无从谈起.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不只是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学好一些基本的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全面提升素质,将来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出贡献。
—引语—
目录_CONTENTS
01
国防概述
02
我国当代国防
03
国防力量
04
高技术及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05
当前世界军事形式及对策
06
学生军训的意义
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国防概述
01
一、国防的含义和类型
㈠ 国防的含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的国防定义是:“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国防法》第二条规定: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㈡ 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从性质上分为两种:侵略性质的进攻型和自卫性质的防守型。国防按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当今世界的国防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
㈠ 保卫国家主权
保卫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防的第一内容。
㈡ 保卫领土完整
㈢ 保卫和追求国家利益
国防虽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却有着共同的实在——都是以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为核心来组织的。
㈣ 维护国家的安全
1、扩张型
防御(自卫)型
联盟型
4、中立型
联盟型国防从性质上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两种。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可分为一元体和多元体两种。
二、国防的主要内容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它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
㈠ 整体性
㈡ 全民性
保卫、建设国防是全民的义务和责任。
㈢ 持久性
㈣ 综合性
国防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1、国防与政治的关系
国防对政治是从属关系。政治是目的,国防是手段。
三、现代国防的一般特点
政治统帅,指导和影响国防,国防为政治服务,两者关系可用“三个决定”来概括:
⑴ 国家的政治总目标决定着国防目标
⑵ 国家的政治稳定,决定着国防的巩固和稳定
⑶ 国家政治制度决定国防体制的有效性
2、国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国防不单纯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而是既消耗又“增值”。
3、国防与军事的关系
军事是国防诸要素中最直接的因素,军事力量是国防力量的中坚,但不是国防力量的全部。
4、国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国防大计应是教育第一,要加强国防,首先要加强国民文化教育。
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㈠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㈡ 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㈢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国防目标按范围分为三种:
1、自卫目标——国家的安宁
2、区域目标——地区稳定
3、全球目标——世界和平
国防目标从内涵上分为四个层次:
1、国家的存亡——国防的首要目标
2、国家的安危——国防的次要目标
3、国家的荣辱
4、国家的兴衰
五、现代国防的基本思想
㈠ 国防的职能不仅是打仗,而且是要保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㈡ 国防力量不单纯是军事力量,而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㈢ 国防不只是军队和有关学校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事
六、现代国防的主要观点
㈠ 全民的
㈡ 全方位的
㈢开放的
㈣现代化的
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我国当代国防
02
第一阶段(1949,10-----1953年底)国家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的经济恢复时期。此时的国防建设主要有六项大的功绩与活动。
(一)解放西藏,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伟业。
(二)剿灭土匪,平息匪患。
一、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回顾(四个阶段)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国家成立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
(五)着手组建新的军种兵种
(六)先后建立了一批军事院校,培养了大批现代军事人才
第二阶段(1953-1965年)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时期
㈠1953.12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㈡为加速军队现代化的步伐,中共中央和军委指定了减少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精兵、合成的战略政策。
㈢,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着手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研制核武器,从而揭开了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序幕。
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政府随即发表了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是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
尽管林彪、“四人邦”的干扰破坏,毛泽东、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仍然警觉地注意我国的安全。毛泽东针对林彪“四人邦”破坏军队的阴谋严肃指出“还我长城”!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因而保证了我国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10、16,成功发射中程地地导弹
1967、6、1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4、2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不断缓和特别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1985、5、23,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
第四阶段(1978.12至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期
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的轨道上来。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从单方面强调军队建设转变到全面增强综合国力上来;从主要准备对付全面战争转变到重点打赢现代条件下局部战争上来。根据这一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其基本精神
01
军队精减100万;
02
军队编制体制改革;
03
走“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道路;
04
不断完善和加强战争动员体制和后备力量建设;
05
更加重视军事理论和国防科技研究等。
二、我国的国防战略
国防战略是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它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是由国家的政治目标和整个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我国国防战略主要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彭德怀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作的《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977年叶剑英代表中央军委所作《抓纲治军,准备打仗》的报告中,又提出“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军委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并强调“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
三、新时期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01
⒈军队体制向精兵、合成、高效迈进。
㈠军队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02
⒉军事训练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多样化。
03
⒊武器装备日益改善。
04
⒋军队干部队伍趋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㈡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成就斐然
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国防力量
03
1、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2、国防力量的突发显示性
3、国防力量的瞬时性
⑴、交战国一方无条件投降
⑵、交战国一方的国土全部或大部被敌方占领
⑶、交战国一方在交战期内发生动乱话军事政变
国防力量包括武装力量和非武装力量两个方面。我国的武装力量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等。
一、概念
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政治、军事为主的角逐已经向经济,技术的竞争转移。主要以军事实力的竞争开始让位于国家总体实力的竞争。争夺新技术,争夺未来总体战略的主动权,开始成为国际间争夺的核心。
二、 国防力量的非武装力量方面也是举足轻重的
一、概念
(二)国防力量与相关力量的关系
01
国防力量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02
国防力量与社会物质,精神的关系(包含国土、科技、爱国意识等)
03
国防力量与军事力量的关系
三、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
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队和预备役军队
0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
高技术及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04
知识和技术的密度高
新技术、新产业以群体的形式出现
信息技术起主导作用(微电子、计算所、光纤通信、激光器等)
发展的速度快
㈠高技术概念
⒈什么是高技术
高技术就是建立在综合研究基础之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前沿尖端地位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具有推动和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就其特点来分析,高技术一般是指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高、职工的知识水平高、产品的附加值高、工业增长率高、知识密度高的技术。
⒉高技术兴起的社会、科技背景
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了高技术的出现经历三次技术革命之后,科学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其标志是:系统论、信息论、材料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正是这场科学革命导致了新技术革命的发生。
现代科技的负面效应使高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⒊高技术发展的特征
⒈什么是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一般是指在核威慑条件下,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其相应的作战理论、作战方式所进行的战争。
㈡军事高技术概念
01
军事高技术就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运用,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那部分新技术群。自从有了战争、军事,新技术只要战争、军事可用的,一般都最先运用于战争与军事,这是科学技术与兵器发展几千年形成的一条规律。军事高技术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对高技术战争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军事高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软件工程技术、指挥通信与情报系统(亦称C3I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隐形技术、定向技术等。
02
高技术武器装备,是以军事高技术为基础研制或改造的现代武器装备,包括运用高技术研制的新武器装备和运用高技术改造的现有武器装备。
㈢高技术战争概念
⑴一般是在核武器、化学武器威慑的条件下,也就是说战争双方控制不慎,就有可能发展核战争或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争。至少有使用核、化武器的恐吓。
⑵一般是指战争以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敌对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高技术兵器。
⑶一般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理论和方式方法,使作战样式与传统的作战样式有着根本性区别。
⒉高技术战争的基本条件
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
当前世界军事形式及对策
05
一、恐怖主义袭击对国际安全构成严重挑战
(一)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本土
(二)美英对阿富汉发动大规模反恐怖战争
(三)新的一系列恐怖袭击
二、热点地区的和平进程在曲折中发展
(一)巴以冲突反复升温,和平进展严重倒退
(二)巴尔干地区危机四伏,冲突不断
(三)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南北会谈受到阻碍
(四)印巴冲突时断时续,首脑会谈无果而终
三、大国关系重新定位,军事战略重新调整
(一)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大国关系重新定位
(二)美国出台新的防务战略,实行战略重点东移
(三)俄罗斯继续奉行灵活务实的,东西平衡的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
(四)欧盟继续战略调整,重建大国关系
(五)日本进一步推行外向型军事战略
(六)印度继续推行争霸南亚,面向东方的战略
四、各国不断加大军费投入,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
五、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面临新的转折
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少民族和宗教还有跨境联系。
⒉我国陆地边界由于历史的原因,迄今为止仍有部分地段尚未划定。
⒊我国东部诸海,除渤海为我国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与其他海上邻国存在共同海域。
(四)“台独”逆流的威胁加大
(五)地区军备竞赛的温度升高
三、我国的基本对策
回顾当前的世界军事形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形势总体上依然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干涉主义、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已成为国际局势动荡不宁的重要原因。展望21世纪初,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交流与合作、斗争与竞争交织在一起,将是21世纪之初国际安全环境和军事形势的基本形态;称霸与反霸、多极与单极、歇制与反歇制、干涉与反干涉、分裂与反分裂、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将成为今后一个埋藏国际军事斗争的基本特征;世界要和平、国家求发展、社会要进步,仍然是当今朝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二、我国的安全形势
(一)身处大国战略角逐的漩涡
(三)周边地区不安因素增多
(二)海洋方面的防卫压力增大
(一)把握好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准备的立足点
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建军之路、精兵之路,提高我军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能力
(二)确立应付技术局部战争准备的原则
(三)加强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理论研究
(四)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以调整求发展的原则
保障重点的原则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
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意识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学生军训的意义
06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生存,国家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存而发展教育事业。无论是哪个类型、层次的学校或某一专业的教育,如果没有以国家生存与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那么这个教育将是失去国家生存这个根本而存在的不完整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 “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需要”,国防现代化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国防教育实质上就是贯彻执行江泽民总书记讲话的具体行动和举措,是我国教育的自我完善与补充。
1、学校国防教育是教育制度和体系的自我完善
当前国家国防建设的战略思想是立足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国家规定学校进行国防教育,正是为适应时代、我国武装力量体制和国防战略思想需求,实施质量建军的一项战略举措。它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大量的高技术人的预备役军官和后备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校国防教育是国家新时期巩固和加强国防的战略举措
教学改革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学校实施国防教育,就是将我党几十年建军育人的经验、做法在学校教育中的消化与运用。在教育内容上,它集知识、技能、体质、思维于一体;在育人功能上,它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于一身,其育人的作用与效果,是其它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从这一点来看,学校实施国防教育,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的最佳选择。
3、国防教育是学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
通过国防教育,学生不仅能学到基本的军事技能,受到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教育,而且还能体验严格紧张的军营生活,促进智力开发,增强体魄,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国防教育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国防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和逃避国防教育。学校必须依法治教,学生不是特殊公民。通过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明确参加军事训练,接受国防教育是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明白法律规定学校毕业生和非军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是现役和预备役军官的主要补充人员。
5、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学校和学生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首先,是由国防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目的所决定的。国家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其培养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源奠定基础”。其次,是由学校课程设置规律所决定的。
课程总是为学校的育人方向服务的,国防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也决不能因为其重要影响学校的育人方向。虽然国防教育不受地区、学校、专业的影响而独立存在,但也只能是学生在校就期间的公共基础课。
6、课程为学校育人方向服务决定了学校国防教育基础课地位
学校国防教育的对象是直接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求他们拥有热爱祖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国防意识,而且还需拥有一定的军人素质,即基本的军事知识、技能和严格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精神。因此,学校国防教育的模式只能是遵循“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国防教育课程---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经常性国防教育活动”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7、学校教育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国防教育的特殊模式
教师
时间:2022
增-强-国-防-意-识-全-面-提-升-素-质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教师
时间:2022
高中生国防主题教育班会
高中生国防主题教育班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