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课件3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促进民族团结(课件3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四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7.1 促进民族团结
一、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分布格局
2、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立及影响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民族平等的表现
5、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及青少年的做法
6、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7、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作用
8、促进民族地区民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举措及作用
9、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因、举措及作用
1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因及举措
您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各民族名称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2.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3.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
汉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
苗族
分析地图,请你概括
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材料解读: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分布格局
(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2)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1、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分布格局
思考:这样的分布特点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民族情溢八廓街
思考:视频反映了我国现在的民族关系如何?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1)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对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何影响?
2、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立及影响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2)影响:①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②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
思考:为了发展这种良好的兄弟情谊,我国是如何做的?
2、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立及影响
我国各民族的情谊
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方针?
材料解读
材料一: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51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28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56个民族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材料三: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旧知回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
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
≠居住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
使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
思考: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材料解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在同一少数民族人口不到当地总人口15%时,少数民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代表。
有人说平等就是要一视同仁,选举法给予少数民族这样的特殊照顾是不是违反了民族平等的方针呢?
材料解读
平等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对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并没有违背民族平等的方针,反而是为了切实保障各少数民族都能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平等的权利。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4、民族平等的表现
(1)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地位平等)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权利义务平等)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方针
注意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1903年12月,一支英国侵略军偷越我国边界,占领西藏帕里等地区,又于1904年4月进犯江孜。西藏人民践行“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纵然男尽女绝,誓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在江孜保卫战中浴血奋战,坚持了3个多月。
1) 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并肩抵御外侮。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如:左宗棠收复新疆、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蒙古抗日骑兵队、东北抗日联军……
精神追求: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热爱祖国,忧国忧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
探究与分享
2) 从这些感人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文成公主入藏
你知道“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入藏”“彝海结盟”的故事吗?这些故事的美好结局说明了什么?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探究与分享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各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向灾区集结,各种救援物资以最快速度向灾区运送,各族群众以各种方式为灾区人民新福。
河南省郑州市17名汉族青年当天就踏上奔赴灾区的路途。青海省湟中县大才乡的回族同胞组织了一支农民工救援队赶赴灾区,自筹资金购买2箱药品、100箱方便面、4顶帐篷分发给受灾的各族同胞。四川省茂县的羌族村民凑钱租了一辆大货车,带着村民捐赠的帐篷、彩条布、棉衣棉被和食物驶向玉树灾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维吾尔族医生和同事一到灾区,立即对伤员进行会诊、治疗。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老兵志愿者”到达灾区后一直忙着拾运伤员,运送物资,救助灾民。
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支援下,一个美丽的新玉树在青藏高原重新屹立。
小组讨论:各族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难,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探究与分享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5、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及青少年的做法
(1)原因: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难,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呢?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5、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及青少年的做法
(2)做法:①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了解和掌握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②热爱祖国、了解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③在日常生活中,同少数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
④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⑤积极传递民族团结的正能量,敢于、善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从2022年上半年经济总量方面来看,广东上半年GDP位居第一;江苏上半年GDP紧随其后,山东上半年GDP位居第三;宁夏、青海、西藏分别居29、30、31位。
思考:查找右图中少数民族聚居省份GDP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其他省份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
这种情况需不需要改变?为什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材料解读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6、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1)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民族地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人心思定
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③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福祉。
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思考: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都做了哪些事情?
西藏的巨变
思考:从西藏的巨变中,你可以看出我国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都做了些什么?
西部大开发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感悟人生
相关资料
青藏铁路
援藏干部
援藏教师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2)措施:
①经济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②民生方面:促进民族地区民生事业的发展
③文化方面: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
④思想意识方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⑤政治方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6、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都做了哪些事?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7、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作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思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仅仅有党和国家的支持就可以了吗?
思维拓展: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民族地区: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同发挥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坚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帮助民族地区提升发展水平。
20世纪80年代,西藏人才紧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国家作出在内地开办西藏班(校)的决策。1985年9月,以藏族为主体的首批西藏小学毕业生到内地学习,开启了西藏教育新模式。載至2016年,全国共有20个省市的18所初中、14所高中开办西藏班,有55所示范性高中招收西藏插班学生,共有在校生近两万人,界计完成招生11万余人,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人オ3.6万余名。内地西藏班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毕业生中的很多人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千力量。内地西藏班的开办,对加速西藏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民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做了哪些事情?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8、促进民族地区民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举措及作用
(1)原因: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2)举措: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作用: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①保护少数民族名胜古迹
②建立民族类院校
③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语言
④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传承与保护等
保护文化遗产
国家如何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的文化?
思考:这些举措效果如何?
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展示活动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9、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因、举措及作用
(1)原因: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2)举措: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3)作用: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成为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什么?
归纳:
一、促进民族团结
1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因及举措
(1)原因: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2)举措: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促进民族团结
课堂小结
民族大家庭
家和万事兴
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作用
促进民族地区民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举措及作用
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因、举措及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因及举措
我国的民族概况、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和新特点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立及影响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的表现
民族团结的原因及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的做法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表现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