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学设计学校名称课例名称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师姓名学段学科 初中 体育 教材版本 人教版章节 年级 八年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运动损伤的一些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运动损伤的掌握,学生能够增强与他人交往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意识,对于以后发生的运动损伤能及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 难点: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4-15岁左右,正是好于模仿,乐于冒险,对体育活动兴趣浓厚,然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安全运动的常识了解有限,而且中学生的骨骼正处处于生长期,弹性较差,易于损伤。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学生来说可谓终身受益。教学方法 采用了讲解法、直观教学法、案例讲解分析法。教学过程 一、运动腹痛 原因:(一)胃肠痉挛。主要是饭后过早参加运动或进食过饱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使胃肠受刺激而痉挛。 (二)正式运动前,未进行准备活动。心脏惰性大,不能适应运动负荷,引起呼吸肌紊乱而“岔气”。 (三)腹腔脏器有慢性病。 预防:(一)运动前健康检查。 (二)合理安排运动饮食,吃饭前后1小时运动,不空腹、不喝水太多运动。 (三)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二、身体擦伤 原因:在跑步锻炼过程中,由于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原因不慎摔倒后,常造成膝关节等身体裸露处皮肤擦伤,表现为伤处疼痛,表皮略红肿,有小血珠渗出。 处理:此时可用干净的清水将表皮的污物冲洗干净,然后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擦伤处表面。擦伤 无需包扎只要保持局部干燥即可。 预防:(一)、熟悉场地环境。 (二)、不在视野模糊不清的环境下做运动。防止被障碍物绊倒。 (三)、运动服装要合体。 三、关节扭伤 原因:跑步过程当中由于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导致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跑步中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 处理:在运动中踝关节扭伤,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加压包扎。其次是要静养。用枕头把小腿垫高。 预防:选择好的运动场地,不在场地高低不平,杂物较多的地方跑步、运动。穿好运动服装,尤其是运动鞋。运动前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四、肌肉痉挛 肌肉发生不由自主的强直性收缩,就是肌肉痉挛,俗称“抽筋”。 原因: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收缩及寒冷的刺激等。 预防:、加强锻炼,提高适应能力,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在寒冷环境中锻炼时,尤需注意这点。 (二)、冬季注意保暖。 (三)、夏天出汗多,注意喝些盐开水,补充丧失的电解质。 (四)、疲劳时,不宜长时间剧烈运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放手让学生课前搜集素材,课上进行主题任务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后通过互联网搜索、学习,开阔眼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活动经历或经验,并由课件的帮助和在语言上的引导,师生的合作交流,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运动损伤处理及预防。 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的首位,让运动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运动安全知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我在和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举例生活中的实例显得少了,课堂还不够活跃,我会不断总结反思,整改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