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 学案语文园地六学案班级: 课时: 成绩:_____一、学习目标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2.用文字表达自己成长路上的“第一次”。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自主交流,阅读写法特点,总结品味场景、细节描写的好处,按要求试着写一段话。【学习难点】体会结尾的方法和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古代名言名句。三、交流平台1.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呢?四、词句段运用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慈母情深》《桂花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2.《慈母情深》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试着说一说你的成长过程中难忘的 “第一次”。六、日积月累1.下列名言补充完整。(1)克 于邦,克 于家。 ——《尚书》(2)居 思 ,戒 以 。 ——魏征(3)由 入 易, 。——司马光(4)一粥一饭,当思 ;半丝半缕,恒念 。 ——朱用纯七、课外阅读。父爱如山父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仍常常梦见他满头的白发,白硬的胡子,稍躬的身影,慈祥的笑容……7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6个儿女的养育重担全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怕继母对我们不好,父亲没有再娶。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夹时,因筷子夹错方向,父亲用筷子用力敲打了一下我的手背,以示警告。正当我想问“为什么打我”时,父亲一边做夹菜示范,一边轻声细语地说:“装菜的碗与饭桌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正对方向,夹菜只能夹正对着自己方向那一边的菜,夹朝别人方向的菜是不礼貌的。”在父亲(严格 严厉 严肃)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养成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1992年,父亲刚满60岁,也是我在部队提干的那一年,因牙痛没有钱治疗,为摆脱牙疼的痛苦,父亲用手将剩余的3颗牙全都拔光了。没有牙无法嚼碎,食物很难消化,这样对父亲的身体不好。我领到工资第一个月后,就请探亲假回家做父亲镶牙的工作。我一提镶牙的事情,他就打断我的话:“你刚拿工资,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等你娶媳妇后再说吧。”1996年我结婚安家在湖南衡阳,当年10月,带着动员父亲镶牙的任务,我和爱人一起回家休假。父亲吃饭很吃力,稍微硬一点的食物他都吞咽不下去。看到父亲嚼食物的情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费尽了口舌,父亲笑呵呵地说:“你们刚结婚,生活还比较困难,等你们有了孩子再说吧”1997年我的孩子出生后,父亲因长期吃嚼不碎的食物而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患胃溃疡住进了医院。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到医院看望父亲,再一次央求他镶牙。父亲对儿女的执着孝心感到很欣慰,但为了不让我花钱,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他作出了“永不镶牙”的最终决定,其理由是:60多岁了,假牙每天要清洗,太麻烦,没有牙还省事。从那时起,我深深地知道,我是永远做不通父亲镶牙的工作的,因为他拒绝镶牙的理由中有谁也动摇不了的父爱情怀。山高水长的父爱,温暖了我的少年,教诲了我的青年,成就了我的事业。父亲走了,在思念中我感受到父亲无言的爱仍然是那么浓烈、那么温暖。1.用“√”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2.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在朗读时应分别独处怎样的情感?首段应读出“我”对父亲的 之情。尾段应读出“我”对父亲的 之情。3.这安短文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的心,请把你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跟其他人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参考答案】【交流平台】1. 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1.(1)《慈母情深》:前后照应,写出母亲支持“我”读书,对“我”人生的影响。(2)《桂花雨》:抒发作者的思想怀旧之情,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结尾再次强调、深化了主题。2.通过描写厂房的场景,说明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表现了母亲为家庭生活所付出的牺牲,为下文母亲给“我”钱买书做铺垫,表现了母爱的伟大。3.略。【日积月累】1.(1)勤 俭;(2)安 危 奢 俭(3)俭 奢 由奢入俭难 (4)来处不易 物力维艰【课外阅读】严格深切的怀念 无限的感激赞叹伟大的父爱,作为子女要懂得感恩。第 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语文园地六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已经有所接触,部分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所以应让学生阅读课文时关注课文中抒情的语句,仔细品味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感悟其作用,进而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应引导学生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来体会。二、教学目标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2.用文字表达自己成长路上的“第一次”。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主交流,阅读写法特点,总结品味场景、细节描写的好处,按要求试着写一段话。【教学难点】体会结尾的方法和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古代名言名句。四、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想一想:教师: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会感受到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呢?2.情感表达:出示教材上“交流平台”中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例子。3.思考探索: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词句段运用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1)《慈母情深》:前后照应,写出母亲支持“我”读书,对“我”人生的影响。思考:交代事情的结果,用句号就可以了,这里用省略号的理由是 。(2)《桂花雨》:点明主题。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思考:“又”说明了什么?(抒发作者的思想怀旧之情。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强调了 ,说明作者 。2.思考交流: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第二部分的文段。读下面的两段话,想象画面,说说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1)两段场景描写在课文中主要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场景描写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3)两段场景描写与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有什么关系?文段一:通过描写厂房的场景,说明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表现了母亲为家庭生活所付出的牺牲,为下文母亲给“我”钱买书做铺垫,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文段二:庙会上的场景热闹不已。食物和玩具品种繁多,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思考:“我”是怎样想的?写出了“我”内心怎样的情感?3.深入探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第三部分的文段。读下面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4.说一说:(1)可以写第一次感受妈妈的苍老!一直以来眼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妈妈呢?你心中是什么滋味?(2)还可以写:第一次感受到朋友很勇敢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班级很团结第一次觉得公交师傅很辛苦……5.写作示范:开头: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教师:续写上面的故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三)日积月累1.理解体会:出示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并解释其意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熟读成诵。(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释义:国家大事需要勤劳,家庭生活需要节俭。(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释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戒奢以俭”的意思就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释义:由节俭到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释义: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2.知识拓展:出示类似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背诵并理解其意思,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积累量。(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3)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4)无农不稳,无粮则乱。(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说一说:引导学生说说不同的场合该用怎样的标语(名言警句)。(1)爸爸要在书房挂一块匾,应选择 。(2)学校餐厅要悬挂一幅标语,我建议选择。4.背一背:背诵、默写名言警句。5.小结:(1)了解文章的几种结尾方式。(2)知道场景描写的作用。(3)学会写自己“第一次”的独特体验。(4)背诵有关勤俭的名言。第 3 页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1.读拼音,写词语。(8分)máng lù sāng cán jǐ bèi rěn xīn( ) ( ) ( ) ( )yā yì qǐ dí zhǔ fàn cí tuì( ) ( ) ( ) ( )2.填空题。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感受到父母子女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例如:作者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情感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句段运用。(1)根据下列文章的结尾的特点,选一选。A.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首尾呼应,点明课题。C.自然收束全文。①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 )②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 )③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读下面句子,想象画面,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两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择填空。(1)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在错误的读音下面画“ ”。A.嘲笑(cháo) 蚕茧(jiǎn) 冤枉(wàng) 枕头(zhěn)B.誊写(téng) 纸屑(xuè) 噪音(zào) 衣兜(dōu)C.谨慎(jǐng) 权力(quán) 褐色(hè) 竟然(jìng)D.偏僻(bì) 兼顾(jiān) 疲惫(bèi) 客栈(zhàn)(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叫嚷 嚷嚷 喊嚷 吵嚷B.强迫 牵强 勉强 强词夺理C.乌龟 龟裂 龟甲 龟兹D.桂冠 冠军 衣冠楚楚 冠冕堂皇5.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1)夫君子之行,静以_________,俭以_________。非淡泊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居安________,戒奢以俭。——魏征(3)由俭入奢____,由奢入俭_____。——司马光(4)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____________。——朱用纯6.课外阅读。父爱如山父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仍常常梦见他满头的白发,白硬的胡子,稍躬的身影,慈祥的笑容……7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6个儿女的养育重担全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怕继母对我们不好,父亲没有再娶。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夹时,因筷子夹错方向,父亲用筷子用力敲打了一下我的手背,以示警告。正当我想问“为什么打我”时,父亲一边做夹菜示范,一边轻声细语地说:“装菜的碗与饭桌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正对方向,夹菜只能夹正对着自己方向那一边的菜,夹朝别人方向的菜是不礼貌的。”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养成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1992年,父亲刚满60岁,也是我在部队提干的那一年,因牙痛没有钱治疗,为摆脱牙疼的痛苦,父亲用手将剩余的3颗牙全都拔光了。没有牙无法嚼碎,食物很难消化,这样对父亲的身体不好。我领到工资第一个月后,就请探亲假回家做父亲镶牙的工作。我一提镶牙的事情,他就打断我的话:“你刚拿工资,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等你娶媳妇后再说吧。”1996年我结婚安家在湖南衡阳,当年10月,带着动员父亲镶牙的任务,我和爱人一起回家休假。父亲吃饭很吃力,稍微硬一点的食物他都吞咽不下去。看到父亲嚼食物的情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费尽了口舌,父亲笑呵呵地说:“你们刚结婚,生活还比较困难,等你们有了孩子再说吧”1997年我的孩子出生后,父亲因长期吃嚼不碎的食物而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患胃溃疡住进了医院。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到医院看望父亲,再一次央求他镶牙。父亲对儿女的执着孝心感到很欣慰,但为了不让我花钱,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他作出了“永不镶牙”的最终决定,其理由是:60多岁了,假牙每天要清洗,太麻烦,没有牙还省事。从那时起,我深深地知道,我是永远做不通父亲镶牙的工作的,因为他拒绝镶牙的理由中有谁也动摇不了的父爱情怀。山高水长的父爱,温暖了我的少年,教诲了我的青年,成就了我的事业。父亲走了,在思念中我感受到父亲无言的爱仍然是那么浓烈、那么温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言传身教:山高水长:文中作者以一个什么事例阐述了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养成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文中有一句话,真切的反映出“我”对父亲的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爱,请将其摘录在下面。参考答案1.忙碌 桑蚕 脊背 忍心压抑 启迪 煮饭 辞退2.“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突出母亲对“我”鼓励的爱。3.(1)C B A(2)突出母亲的工作环境差;衬托出母亲的辛劳、挣钱的不易;为后续情节的发展营造氛围。4.(1)A. wàng B .xuè C. jǐng D. bì(2)B5(1)修身 养德 无以明志(2)思危(3)易 难(4)来处不易 物力维艰6.(1)用语言教导,用行动示范; 比喻人的风范和声誉向高山一样永存。(2)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夹时,因筷子夹错方向,父亲用筷子用力敲打了一下我的手背,以示警告。正当我想问“为什么打我”时,父亲一边做夹菜示范,一边轻声细语地说:“装菜的碗与饭桌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正对方向,夹菜只能夹正对着自己方向那一边的菜,夹朝别人方向的菜是不礼貌的。”(3)看到父亲嚼食物的情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连续 继续(1)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生活还得( )。(2)姐姐暑假( )读了13本书。2.选择填空。(1)下列词语中,和“失魂落魄”的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A.神不守舍B.魂不附体C.神色怡然D.魂飞魄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工厂安装了消除噪音的设备,附近的居民再也听不到震耳欲聋的响声了。B.尽管我的诗写得相当糟糕,但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C.恍恍惚惚中,我听到了爸爸妈妈交谈的声音。D.听到校车就要开走了,还在吃早饭的丁丁首当其冲地跑出了家门。3.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描写方式,并说说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写出了什么。A.场景描写 B.细节描写(1)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儿,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面带微笑地走进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公布出我的分数。我把头轻轻地低了下去,目光躲闪着,脑子里一直想着妈妈知道分数后那生气和失望的表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要求完成练习。(1)读句子,感受母亲的形象特点。A.辛苦 B.贫苦 C.通情达理“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2)用关联词,把下面句子合成一句话。①我的家庭很贫困。②母亲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5.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完成练习。结尾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上说有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等;从内容上说有突出人物品质或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1)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桂花雨》以此句结尾,从“又”字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结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醒来,枕边一片湿。②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这两个结尾都使用了省略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第一个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都是表达对父母深深的爱。这两个结尾都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6.理解句子,完成练习。(1)回顾课文,选一选。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和作者的“第一次”要表达的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母亲坐着工作,“我”第一次发现母亲身体瘦小,跟之前见的不一样。B.“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工作环境恶劣,瘦小的身躯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感到吃惊。C.母亲工作的辛苦深深震撼着“我”,使“我”从内心萌发了责任感。D.“我”看到母亲工作的艰辛,对自己要钱买书感到愧疚,意识到要关爱自己的母亲。(2)成长中经历的每个“第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升华,请你选一个写下来。7.根据“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填空。(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澹泊无以________,非宁静无以_________。(2)______________,戒奢以俭。(3)由俭入奢__________,由奢入俭_________。(4)______________,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__________。以上这些名句是在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继续 (2)连续2.(1)C (2)D3.(1)A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街上的热闹、祥和。(2)B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忐忑4.(1)C B(2)因为我的家庭很贫困,所以母亲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5.(1)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点明中心,升华主题(2)梦里的内容 以后的故事 突出人物感情、深化中心6.(1)A(2)示例: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妈妈是那么能干!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做她的女儿应该更加优秀,所以我要更加努力。7.(1)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明志 致远(2)居安思危(3)易 难(4)一粥一饭 维艰(5)示例: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园地六》 学案.doc 《语文园地六》教案.doc 五上语文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作业1.doc 语文园地六 作业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