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初步回忆、理解本章重要概念、公式、规律等;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本章知识框架,形成整体认知;
3.通过精选例题的训练,加强对考点的掌握,提升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考查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为主。
教学策略:
1.通过我市近五年的考情分析,选出高频考点和重要考点,精选例题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情。
教学准备:使用西陵云平台、手机用于拍照和直播、ppt、天平、铁钉、铁锤、圆柱体(铝、铜、铁)
教学过程:
一、在学生课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
二、本章内容近五年考情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一)高频考点
1.质量的估测:主要与速度、长度、温度等物理量的估测综合考查;
2.密度计算和应用:主要根据公式计算或密度的变化、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重要考点
1.质量-体积的图像题:主要根据图像信息进行计算和判断;
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测微小物体的质量等。
三、针对考点,精选例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一)质量概念和质量的测量
例1.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例2.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游码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
C .称量时右盘应该放被测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 观察到指针指在分读盘的中线处,表明横梁已经平衡
例3.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方法归纳:
1.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移动游码相当向右盘加小砝码;
3.左物右码时:m物=m砝+m游;
左码右物时:m物=m砝-m游
(二)密度概念和密度的计算
例4.关于物质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也可以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B.根据ρ=m/v,可知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D.将一杯水等分成两杯,则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例5.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一个鸡蛋的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10cm3 B. 50cm3 C. 100cm3 D. 150cm3
例6.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到高空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 )。
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例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体积--温度图象即v-t图象,请根据此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像中可知:水从0 ℃ 上升到4℃时,体积将 ,密度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45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冰的体积为多少cm3?
方法归纳:
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人体、鸡蛋等含水量大的物体密度大约为水的密度;
3.密度的图像题,先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或判断;
4.对于密度的计算,要灵活选择单位。 1g/cm3=103kg/m3
四、当堂检测
完成智囊团上的针对训练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智囊团练测本《质量与密度》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