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课文题目
专题五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明确考况
(1)篇目范围:近两年默写的选篇有三类——58篇、60篇、64篇。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默写篇目为72篇。
(2)诗词和古文均有涉及,考查的语句常是富有思想性、艺术性或哲理性的名句。
(3)题型:一是理解性默写,2020年、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卷Ⅱ都包含理解性默写。二是开放性默写,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卷Ⅱ的默写第3小题沿用了新高考八省联考的开放性默写题型。这是高考默写题的新风向。
(4)题量分值:以3题6空6分的模式为主。
备考建议
1.对于必背篇目要逐篇落实到位,不能留下背诵死角。其中,经典的名家名篇要重点掌握。
2.背诵时,要注意将理解层级与识记层级有机交融,在准确理解语句含意、把握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熟练背记。
3.备考古诗文默写,需要坚持不懈,每周要定时定量地安排默写训练,及时复习巩固。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易错字、难写字等,并及时总结错误,做好日常积累。
图解速记
分类精析
1.上下句默写
这种属于“镶嵌式”完句填空,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
[全国Ⅰ2013·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2.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即给出提示信息或具体语境,要求考生据此答出相关句子。理解性默写常考查写景状物、蕴含哲理、抒情言志、概括过渡、富有文化内涵和有易错、易漏字的句子。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要能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主题、情感、手法等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重难句。
[全国乙2021·16(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开放性默写【2021新风向】
开放性默写是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全国新高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考查内容广泛,覆盖面极大。不仅打破了初高中界限,而且突破了诗词文曲的文体限制,参考答案也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在背诵篇目内的适当拓展,实现了以试题为中心向课内外的辐射延展。注重考查“名句名篇”中的“名篇”,不仅考查考生对名篇名句内容的理解和艺术分析鉴赏能力,而且训练考生的联想、迁移、整合等能力。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开放性的情境设题。
[全国新高考Ⅰ2021·17(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示例二】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是]三秦
【示例三】三秦流血已成川 塞上黄云战马闲
[全国新高考Ⅱ2021·17(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日边”一词的字面意思就是太阳旁边,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日边”的含义就是如此。
【示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示例二】唯有残生梦 犹能到日边
【示例三】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示例四】之子棹从天外去 故人书自日边来
备考策略
1.关注重点句子,批注句子特色
备考时要在熟背必背篇目的基础上锁定考查的重难点语句: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阐明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运用典型艺术手法或包含文学常识的句子等。然后批注这些句子的特色(思想、哲理、情怀、意境、手法、典故等),以便理解记忆。
[全国乙2021·16(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2.明确句子语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联系上下文,领悟其含意,注意其使用语境。要感性记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否则,即使全篇背诵下来,也难以写出正确答案。尤其要注意名句的上下文语境。
[全国甲2021·16(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3.注意句间停顿
背诵的时候,要注意留意句子间的停顿,避免不知道在哪儿停顿的尴尬。注意题干中标点的提示作用。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也”字表句中停顿。
[全国Ⅲ2020·16(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备考策略
1.类比联想:善于联想,善于归类比较。把某种类型的名句整合梳理,区分异同。
比如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陆游的《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都是写诸葛亮的诗句,要善于进行类比,联想记忆,或进一步联系其他课外篇目。
2.寻找共性与差异:扩大视野,善于整合情境。该题型既关注整体,又有所侧重,切入角度巧妙,主题鲜明突出。备考时可从意象、思想感情、手法等情境,分类记忆。意象类默写可就江河湖海、日月星辰、风雪雨霜、花草树木、地理名词等积累归纳;思想情感类默写可就思亲怀乡、人生感慨、壮志豪情等积累归纳;手法类可就比喻、夸张、拟人、借代、想象等积累归纳。
[全国新高考Ⅱ2021·17(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二】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三】落木无边江不尽 此身此日更须忙
【示例四】秋窗犹曙色 落木更天风
备考策略
1.记住生僻难写字
有些名句中,有生僻字和笔画繁难的字,需要平时多记多写。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 《赤壁赋》)“壑”字的写法比较复杂,需要写清笔画,有的考生往往遗漏“”里面的一横,造成错字;“嫠”字不常用,也不常见,往往容易写错。
2.区分同音异义字
辨清同音异义字的形义区别,有利于加深理解、记忆。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初嫁”的意思是刚刚出嫁,因此不能写成“出嫁”。又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这两句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此处的“幽愁”不能写成“忧愁”。
3.区别同音形近字
默写出错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未准确区分同音形近字。但同音形近字只是形“近”,毕竟有“异”,因此须发现字形的不同点,再联系意思进行区别。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躁”,浮躁,不专心;“燥”,干燥。因此“用心躁也”的“躁”只能写成“躁”,不能写成“燥”。
4.辨清音近义近字
有些同音、近音字,意思相近、相同,但其字形不同。默写时,还须依从原字形书写,不得以同音、近音的近义字替代。在平时复习时,可对比识记。如: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这两句中“致千里”和“至千里”意思相同,但“致”和“至”写法不同,可联系语境,对比识记。
5.留意通假字
古诗文中有不少通假字,在默写时,要按照古人的写法写。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生”在默写时不能写成“性”。又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在默写时不能写成“增”。
6.留心词语的顺序
不少名句中个别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汉语的词序有所不同,如果不明就里,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就可能把词语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分。如《阿房宫赋》中的“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不能想当然地写成“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7.不要漏、换虚词
古诗文中有大量的虚词,由于虚词不表示实在的意义,背诵不熟练或只记住语句的大致意思,在默写时往往会出现漏、换虚词的情况,需要注意。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在这两句中,“则”字常被遗漏,“矣”也有不少考生写成“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