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牛和鹅》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牛和鹅》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 批注的基本方法:在哪里批注,怎 么批注。
2. 学 习 课 文 中 三 个 含 生 字 词的重点句子,练习用多角度、变 角度的思维方法去做批注。
3.通过批注阅读,了解课文内 容,受到一定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谈感受,引入批注方法的学习
师:请读课题。
生:牛和鹅。
师:读得很准确,举起手和老 师一起书空课题。
(生书空课题)
师:再读一次。当你读这个课 题时,你的脑子里有这两种动物 的画面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牛比鹅大。
生:牛壮,鹅弱。
生:牛胆小,鹅胆大。
师:我明白了,大和小、壮和弱是你们脑子里对牛和鹅的印象。 胆大和胆小,以及它们分别怎么看 人的,是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说 明很多同学已经读了课文。读了这 么多遍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作者开始很怕鹅,到后来 就不怕了。
生:一开始作者欺负牛,后来 变成鹅欺负他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文章里 有的,读懂了文章里的信息,你们 有没有自己的感受呢?
生:我觉得鹅看上去厉害,其 实它是打不过人的。
生: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怕鹅, 怕鹅只是一种心理恐惧。真正去 适应它,它是没有那么可怕的。
二、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在哪里批注,怎么批注
师:同学们不仅收集了书里 的信息,还有自己的感受。我们读书后的想法可以这样口头交流,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
生:把感受写下来。
师:是的,你看,语文书上有 一位读者读书后,就把自己的感 受写下来了,他写在了哪里?
生:写在课文旁边。
师:为什么要写在旁边?我见过把感受写在两行文字中间的学生,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这样课文也看不清,自己写的也看不清。
师:对。还要注意,字要写小 一点,工整一点。让我们读一读, 看看这位读者写了些什么。
(生读第一句:事情真的是这 样吗?)
师:他读到这里,心里有了——— 生:疑问。
(生读第二句:对牛和对鹅态 度的对比真鲜明啊!)
师:他读到这里,心里又有生:感叹、感受。
师:对,当我们读文章,心里 有了疑问或者感受的时候,我们 就可以把它写下来,写在文章的 旁边。这种读文章的方法是有名 字的,知道叫什么吗?
生:做笔记。
师:好,我告诉你们,这样的 阅 读 方 法 有 个 名 字 叫———批 注 。 你们平时真的没有用过批注的方 法来读书吗?
(生摇头)
师:你们有没有勾画过生字词?在旁边写出词语的解释或者 写出段意?
生:有。
师:对了,其实那也是批注的 一种,我们并不陌生。现在呢,我 们要跟着语文书学习怎么把我们 的感受批注出来。准备好了吗?
(生茫然)
师: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批注阅读我们要准备什么工具呢?
生:笔、尺子、课本。 师:还有一样,很重要。
生:脑子。
师:对呀,写出我们的感受怎 能不用脑子呢?
三、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含生 字词的重点句子,练习用多角度、 变角度的思维方法去做批注
师:让我们开始阅读吧,就从 含有生字词的三个句子开始读。
(出示句一)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 它 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生读)
师:这句话里,只有一个生字 “扳”,看我写一写,左边是提手 旁,右边一个“反”,猜一猜,什么 意思?
生:用手把一个东西反过来。
师:答对了。文章里的小孩儿扳的是——— 生:牛角!
师:你觉得这孩子怎么样? 生:这些小孩子不怕牛。 师:我觉得你们很棒,感受都出来了。别让我们的感受溜走,拿 出工具,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先 勾出句子。我们班的同学坐得那 么端正,我相信你们勾句子的线条 也很工整。可是我看有的学生勾 句子,线条都勾到文字上去了,我 还以为他要把这句话删去不要呢。 你们不会吧?真好。然后,再看那 个关键词“扳牛角”,可以把它标 出来,我用的小圆圈,你呢?都可 以,但要清楚。最关键的,还要把 我们的感受写在旁边。(师 板 书 : 勾句子、标字词、感受疑问写到旁 边。生勾画批注。)
师:从你们的批注中我知道 了,孩子们不怕牛。(板书:不怕) 批注阅读难不难?
生:不难。
师:对啊,你已经在批注阅读 了。让我们继续。(出示句二)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 就 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 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 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 放。
师:这句话里的生字词很多, 还有两个象声词,能读吗?自己先 练习练习,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 他们都是你学习的伙伴。
(生练习读,并做动作。)
师:现在,拉住你当胸的衣襟的不是你的手,而是那只老雄鹅, 什么感受?
生:我好害怕!
师:是的,好害怕,你会怎么 读啊?
(一生朗读,声音比较小。)
师:用小声来表示害怕,可以。 还可以怎么读?
(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师:原来,“一口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当 时的感受。再看句子,我还勾出了 “吭吭”和“啪嗒啪嗒”,不仅因为 它们是象声词,还因为我在想:可 不可以不要这两个词呢?
生:不可以,因为没有这两个词,就不能写出鹅生动的样子。
师:什么样子?
生:我感觉鹅很凶。
生:我感觉鹅很生气,很嚣张。
师:这句话,又要读出鹅的感觉,又要读出“我”的感情,你会怎 么读?
(生练习读)
师:好惊险,你快吓晕了。(板 书:怕)别让我们的感受溜走,你 会怎么批注呢?
(生勾画批注)
师:采访一下,你是怎么批注的?
生:我觉得鹅太嚣张了。
师:只谈到了鹅。
生:当时鹅太凶,而作者非常 害怕。
师:他写了两个角度的感受。
生:“我”很害怕,因为鹅很凶。
师:他不仅写了两个角度,还把两个角度联系起来想。(出示句 三)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 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师:看第三句话,简单吧,你 第一个读。胳膊在哪儿?比腿还粗 的胳膊。谁还能读?
(生读)
师:故事中除了结实的金奎叔, 还有谁?
生:“我”。
师:怎样的“我”?谁能找到文 中的句子?
生:(读)“那时我很小,只不 过跟它一样高呢!”
师:“它”是谁?
生:鹅。
师:鹅有多高?想象一下。让 我们带着感受对比读一读这两 句话。
(两位同学对比读,男女生对 比读。)
师:问题来了,这两个句子对 比着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金奎叔很壮实。
师:你们都被金奎叔给 吸 引 了,当描写小小的“我”和金奎叔 的两个句子中间再放上同样的那 只老雄鹅,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老雄鹅和“我”差不多高, 说明金奎叔比鹅强。
生:鹅跟金奎叔比就很弱小了。
生:如果“我”跟鹅比,觉得鹅很强壮;如果金奎叔跟鹅比,觉 得鹅很弱小。
师:那么,鹅对“我”怎么样, 对金奎叔呢?
生:“鹅”对我是霸道,对金奎 叔是害怕。
师:所以有人用一个四字词 来形容鹅———
生:欺软怕硬。
师:你们瞧,换个角度,我们的 感受就更多了。赶紧批注在旁边。
(生勾画批注)
生:鹅是一种欺软怕硬的动 物,“我”弱小,它就高高在上 ;金 奎叔很强壮,它就变得害怕,不 敢嚣张了。
生:金奎叔和“我”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我”见鹅很害怕,金 奎叔见鹅却没有一点儿胆怯。
师:同学们,我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大家读了课文却不能很好地表达 自己的感受,可是现在,感受却越来越丰富了。回头想想,我们 是怎么进行批注阅读的。当我们 阅读一篇文章时,往往会有一些 印象深刻的句子会跳出来,我们 就可以把它们勾画出来,再标出 里面的关键字词。然后,我们把 感受和疑问写在旁边,而且要写 工整,不要写太大。
四、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自己阅读全文,交流分享,获得启示
师:都会了吧?给大家 五 分 钟,请你把这个故事再从头读到 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你也用这三招进行批注阅读。
(生独立批注阅读)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把我们各自的感受合起来,就更丰富了。
师:第一位同学,先看看他的批注,线条整洁,批注也很整洁。
生 :(朗 读 “ …… 又 哭 又 叫……”一句) 我标出了“又哭又 叫”,说明“我”吓坏了。
生:(很有感情地朗读:“他一 把握住鹅的长脖子……然后就像 摔一个酒瓶似的……”) 我勾的是 “轻轻”这个词,说明金奎叔提起鹅 毫不费劲。我还勾了“酒瓶”这个 词,酒瓶也很轻,说明鹅在金奎叔 手里很轻,跟个酒瓶差不多。
……
师:你们用批注阅读的方式, 自己就能读懂文中又长又难的句 子了。大家都用上了最重要的一 个工具,是什么?
生:脑子。
师:那再用脑子想一想,在你 们谈到的“怕”与“不怕”的转换 之间,童年的这件事到底给作者 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他渐渐长 大,如果回过头对幼小的自己说 点什么,你觉得他会怎么说呢? 好,请你再把自己的批注从头到尾看一遍,思考思考,因为批注 就是你思考的过程。
(生读批注,思考,交流。)
生:他会对自己说,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坚强地去面对它。
生:他会说,虽然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它小,但是鹅其实是 弱小的,不必害怕,也不要随便 相信别人说的话。
生:我不该像鹅一样欺软怕硬。
师:同学们,把你刚才想到的那些写下来,老师建议你们把它 写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因为这 是读完整篇以后你得到的启发。 写在结尾处的批注有一个名字,叫——
生:尾批。
师:批注在旁边的呢?
生:旁批。
师:那如果批注在文章的开头,标题旁边呢?
生:头批、标批。
师:不是的。我们不猜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己再查一 查,因为批注有很多方法,今天 我们只是学了其中的一些。你可以用批注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