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判断及其拓展-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点专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判断及其拓展-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点专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判断及其拓展
易错归因
对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基本原理不清楚。
典型易错题
例1 (2022·广东广州·二模)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0.3 g·mL-1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Ⅱ组水稻为耐盐碱水稻
B.Ⅱ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仅受限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C.A→B段,I组水稻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B→C段是由于I组细胞主动吸收K+、NO3-
【答案】 A
【解析】用0.3 g/mL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Ⅱ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而I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因此初始时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Ⅱ组为耐盐水稻。
结合分析可知,在0.3 g/mL的KNO3溶液中,II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增加,说明II组水稻可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属于耐盐碱水稻,A正确;Ⅱ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除受限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还受到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影响,B错误;A→B段,I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减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错误;B→C段是由于I组细胞能通过主动吸收K+和NO3-,使B→C段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因此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错误。故选A。
解题技巧
1. 质壁分离:
(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表现: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液最好有颜色,易于观察。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 质壁分离复原:当质壁分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质壁分离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若细胞失水时间太长,质壁分离后也不能复原。
(2)在不同溶液中质壁分离后的细胞能不能自动复原,要看溶液中的溶质能否透过质膜和液泡膜被细胞选择性吸收。若用尿素、乙二醇、KNO3、NaCl做实验,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现象,因这些物质均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
3. 溶液浓度与渗透压大小的关系: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
同类题练习
1.(2021·江苏·高考真题)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摄子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
B.将外表皮平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状态
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
D.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
2.(2021·湖南·高考真题)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1mol/L NaCl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3.(2022·辽宁·模拟预测)将若干质量、大小等生理状况相同的白萝卜幼根均分为五组,分别放入A~E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25分钟后取出称重,其重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浓度的蔗糖溶液是白萝卜幼根细胞的等渗溶液
B.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最高的是C、最低的是B
C.浸泡后B浓度中白萝卜幼根的吸水能力小于D浓度中白萝卜幼根的吸水能力
D.蔗糖溶液浓度为C、E时,白萝卜幼根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2022·浙江·模拟预测)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记录五种植物细胞从滴加蔗糖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的细胞体积最小
B.该实验的各组材料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红花檵木细胞液浓度最大
D.5种材料中山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
5.(2022·江苏·模拟预测)下图是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入某种浓度的X溶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视野,据图分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X溶液的初始浓度不一定大于细胞液浓度
B.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相等,则细胞已丧失选择透性
C.若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则X中溶质可主动转运进入细胞
D.此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液泡颜色一定比放入X溶液前颜色深
6.(2022·广东茂名·模拟预测)某班级为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用原生质体长度(b)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表示质壁分离程度(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是指除去细胞壁外的部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1溶液(标注为1~5号)进行实验,处理相同时间后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该实验的是( )
A.1号溶液中水分子不会从植物细胞渗出
B.2号溶液中植物细胞主动失去的水分主要是液泡中的水分
C.实验结束时,3号溶液中液泡渗透压大于4号溶液中液泡渗透压
D.实验结果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存在差异相关
7.(2022·陕西咸阳·一模)下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于不同浓度的NaC1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可见250 mmol/L 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
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后明显增大
C.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
D.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 mmol/L NaCl溶液可能死亡,乙图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
8.(2022·重庆·一模)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B.在丙溶液实验过程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C.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同
D.实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9.(2021·陕西省洛南中学二模)图甲为简易渗透装置,a中为清水,b中为蔗糖溶液,c 为半透膜(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蔗糖分子不可以通过);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B.向图甲的漏斗内加入少量蔗糖酶后(考虑酶分子),漏斗液面将先上升后下降,最终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
C.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10.(2022·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模)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分为1、2、3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了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
C.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11.(2022·安徽·蚌埠铁路中学模拟预测)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紫色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a点相比,b点时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浅
B.与b点相比,c点时细胞的吸水速率较小
C.c点后细胞体积无变化,液泡内没有水分子进出
D.b点到c点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受细胞壁的限制
12.(2022·黑龙江·青冈县第一中学校一模)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0.5h时,水分子在细胞原生质层两侧只发生单向运动
B.0 4h内,KNO3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C.0 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D.0时刻时,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细胞液的浓度
13.(2022·福建省福州华侨中学模拟预测)如图所示为某植物表层细胞在不同溶液中,一定时间后细胞吸水力与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之间的关系(正常状态下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为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植物为洋葱,则该细胞一定为洋葱外表皮细胞
B.A点时的细胞体积显著小于B点时的细胞体积
C.B点之后,随着细胞吸水力的下降,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
D.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可能会由0.5自动恢复到1.0
14.(2022·云南·昆明一中模拟预测)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作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细胞处于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情况,得到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细胞处于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中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曲线乙的AB段细胞体积_________(填“增大”“基本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在该时间段内,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因是该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
同类题练习参考答案
1.A 【解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叶肉细胞有原生质层和大液泡,所以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且细胞质中还含有叶绿体,而洋葱外表皮细胞呈紫色,所以即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带有叶肉细胞,也不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洋葱细胞就浸泡在蔗糖溶液中,C错误;紫色外表皮细胞中有一个紫色大液泡,那些无色的细胞应该是鳞茎细胞,不是鳞片叶外表皮,D错误。故选A。
2.D 【解析】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1 mol/L的NaCl溶液和1 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葡萄糖溶液,D错误。故选D。
3.A 【解析】图示为白萝卜幼根分别放入A~E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重量变化,重量不变,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外界溶液是细胞的等渗液;重量减小,则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重量增加,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据图分析可知,A浓度中的白萝卜幼根重量没有变化,说明A浓度的蔗糖溶液是白萝卜幼根细胞的等渗溶液,A正确;在B、D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白萝卜幼根失水,在C、E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白萝卜幼根吸水,所以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为C4.C 【解析】分析柱形图:质壁分离的细胞平均数:红花檵木>诸葛菜>紫玉兰>茶梅>山茶;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山茶>茶梅>紫玉兰>诸葛菜>红花檵木。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视野中记录到的红花檵木的平均数最多,由此推知其细胞体积最小,A正确;该实验中的各组材料之间相互对照,每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对照组,B正确;红花檵木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短,故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细胞液浓度最小,C错误;各组实验中山茶细胞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长,故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D正确。故选C。
5.D 【解析】据题图可知,各个表皮细胞都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X溶液的初始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浓度,A错误;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相等,则细胞可能仍然具有活性,B错误;若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则X中溶质可进入细胞,增大细胞液浓度,但不一定是主动转运,C错误;此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液泡颜色一定比放入X溶液前颜色深,因为相比分离前细胞液中水分减少,颜色变深,D正确。故选D。
6.D 【解析】根据图形分析,1号溶液中b/a值为1,表明植物不发生失水,因此1号溶液浓度低于或等于该细胞液浓度;2-5号溶液中b/a值逐渐变小,细胞失水逐渐增加,因此NaCl溶液浓度逐渐升高。1号溶液中b/a值为1,表明植物不发生失水,1号溶液浓度低于或等于该细胞液浓度,水分子会从植物细胞渗出,A错误;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主要指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的过程,但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被动运输,B错误;2~5号溶液中b/a值逐渐变小,细胞失水逐渐增加,3号溶液中液泡渗透压小于4号溶液中液泡的渗透压,C错误;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发生失水时,失水越多,b/a的值越小,D正确。故选D。
7.D 【解析】曲线分析:甲图中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越来越小,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100 mmol/L,红细胞会吸水涨破;当NaCl溶液浓度等于150 mmol/L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是1,该溶液浓度与细胞内液浓度的渗透压相等。乙图中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先增加后减少。图甲中,250 mmol/L 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小于1,说明红细胞失水皱缩了,会影响红细胞的代谢,A错误;图乙中植物细胞在10min内失水量先增加后减少,植物细胞体积减小,10min后,细胞吸收水分,体积长大,但由于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所以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B错误;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大,C错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 mmol/LNaCl溶液由于长期失水,可能死亡,乙图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一直有生物活性,D正确。故选D。
8.C 【解析】题图分析,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甲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逐渐增大,发生质壁分离,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保持不变,说明甲溶液是高渗溶液,如蔗糖溶液;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乙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时间(t1)后,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说明乙溶液是高渗溶液,如硝酸钾溶液等;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丙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基本不变,说明丙溶液是低渗溶液。根据分析,在甲、乙两种溶液中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正确;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但进入洋葱表皮细胞的水分子多于或等于出洋葱表皮细胞的水分子,B正确;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大,C错误;甲溶液中,细胞失水后达到平衡,说明甲溶液浓度下降,D正确。故选C。
9.D 【解析】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实验结束后,由于存在大气压强,b侧液体浓度仍大于a侧,A正确;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在蔗糖酶的作用下蔗糖水解为单糖,漏斗一侧溶液浓度升高,液面上升。单糖可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导致漏斗浓度下降,液面随之下降,最终达到平衡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B正确;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在开始时呈正比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C正确;图乙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的复原阶段,此时可能正在发生失水,也可能正在发生吸水,也可能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D。
10.C 【解析】由图可知,清水中的萝卜条发生了渗透吸水,尿素组和硝酸钾组的萝卜条均发生了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蔗糖组的萝卜条发生质壁分离后未发生自动复原。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变短后未变长,说明细胞只发生了质壁分离,A错误;清水对照组中在前15 min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数多于出细胞的数,萝卜条的长度变长,15 min之后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尿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K+、NO3-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缩短,浓度过大细胞会失水死亡,由于细胞壁的支持作用,萝卜条不可能无限缩短,D错误。故选C。
11.C 【解析】据图分析,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色素变浅,吸水能力减弱,液泡体积逐渐增大。与a点相比,b点时液泡体积增加,液泡颜色变浅,A正确;与b点相比,c点时细胞液浓度降低,细胞的吸水速率降低,B正确;c点后细胞体积无变化,但仍有水分子进出液泡,只是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C错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b点到c点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会受细胞壁的影响,D正确。故选C。
12.D 【解析】据图分析:0~2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0~2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说明原生质体失水量大于吸水量,水分子在细胞原生质层两侧发生双向运动,故在0.5h时,水分子在细胞原生质层两侧发生双向运动,A错误;由图可知,0~4h内,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KNO3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错误;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C错误;0~2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所以0时刻时,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细胞液的浓度,D正确。故选D。
13.D 【解析】由图可知,原生质体相对体积越大,吸水力越小,当细胞原生质体相对体积高于1.0时,细胞内的水较多,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吸水;当细胞相对体积低于1.0时,细胞内的水较少,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失水。洋葱内表皮也存在中央大液泡,也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A错误;由图可知,B点前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点后细胞在正常的基础上继续吸水,原生质体体积增大,但A、B点时期植物细胞体积大小基本相同,因为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B错误;B点之后,细胞吸水力下降,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小,C错误;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即原生质体相对体积由0.5自动恢复到1.0,D正确。故选D。
14.(1) 甲 开始时,该乙二醇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引起细胞失水;之后乙二醇可以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的浓度增大,使细胞失水后又不断吸水,整个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之后慢慢恢复成原状
(2) 基本不变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 逐渐增大
(3)紫色的中央大液泡
【解析】由图可知,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某种植物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又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较大,细胞会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BD段细胞可能已死亡。
(1)开始时,该乙二醇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引起细胞失水,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减小; 之后乙二醇可以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的浓度增大,使细胞失水后又不断吸水,整个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之后慢慢恢复成原状,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增大,据此可知,曲线甲表示细胞处于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中的变化情况。
(2)据图可知,曲线乙AB段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但细胞壁的伸缩性小,细胞体积基本不变。在该时间段内,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大。
(3)本实验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因是该细胞具有紫色的中央大液泡,细胞失水和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可以通过紫色的深浅观察。
答案第1页,共2页
9 /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