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和海陆分布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早读背诵清单)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绕转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4、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四季的变化:(1)四季的形成:季节 月份 成因夏季 6、7、8月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季 12、1、2月 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季 3、4、5月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秋季 9、10、11月(2)24节气图:2、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1)移动范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23.5°N 和 23.5°S之间往返移动。(2)直射次数:①南北回归线上:每年1次;②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2次;③南北回归线之外:0次。(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的移动规律:①直射点向北移动:①和④。②直射点向南移动:②和③。3、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1)记忆口诀:点北北长、点南南长。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春分 3月 21 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夏至 6月 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秋分 9月 23 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昼渐长夜渐短:①和④。②昼渐短夜渐长:②和③。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叫太阳高度角。(2)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正午(12.00点)的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3)杆影长度和方向:①日变化:一天中:太阳刚刚升起和即将落下时,杆影最长,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达到一天中最大,这时的影子为一天中最短。②年变化:A: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由于该区域可以获得太阳直射,因此该区域的正午杆影一年中最短为零,即影子位于旗杆的正下方。正午杆影最长出现在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时,比如10°N上的点,一年中杆影最长出现在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即直射23.5°S)时,即12月22日前后,因为这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距离该地最远。该区域正午影子会时而朝北时而朝南(太阳直射点位于10°N~23. 5'N时,该地正午影子朝南,太阳直射点位于10°N~23. 5°S时,该地正午影子朝北)。B:北回归线以北与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这两个地区由于得不到太阳的直射,因此正午影子只有长短的变化,而没有方向上的移动。比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正午影子始终朝北,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出现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即6月22日前后),而最长出现在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则相反。5、五带的划分:三、地球公转的演示: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演示时,在光源固定的情况下,要围绕光源在同一平面进行移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