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发 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从逻辑上讲第八课主要讲如何吸收外来。第三框题《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其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分析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的观点,明确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向我们介绍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2、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3、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重点】
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我们知道,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那么在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呢?
新课讲授:出示议题——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第一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议题一:向左还是向右 从《觉醒的年代》中找出我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北大教授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和《 复古派在行动》
议学问题:结合下面议学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视频中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两种文化发展方向的对抗
2、你觉得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两种错误倾向?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1、视频中反映近代中国哪两种文化发展方向的对抗
你觉得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右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两种错误倾向?
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
(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北京冬奥会透过厚重的“中国味”演绎了浓浓的“世界情"》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五环“破冰而出”彰显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橄榄枝和中国结意象融为一体的“大雪花"象征团结共赢....北京冬奥会厚重的“中国味”与“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相契合,表达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初衷,为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动力。
议学问题:北京冬奥会是怎样透过厚重的“中国味”演绎了浓浓的“世界情"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
①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③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议题二:为主还是为用?探究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李大钊与陈独秀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阅读材料《二十大报告摘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情境分析中国文化前进方向为什么没有向左也没有向右,而是选择了第三条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1、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
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
②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议学情境四:观看视频《佛教是如何传播到中原》
议学问题:佛教先驱者是如何对待汉字的 今天对待外来文化,为主还是为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2、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