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案)

资源简介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教材分析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的促进下,世界开启了一轮城市化浪潮。城市化发展中的表现及带来的问题。包括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四方面内容。学生生活在城市中,深切感受到城市化的演进及其带来的问题,因此本课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本课共分为四个子目,即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第一子目从整体上概述城市化的演进,第二、三子目展现了城市化的表现及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第四子目叙述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中,第一子目“城市化的演进”叙述了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重点突出了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第二子目“居住条件的改善”是城市化的副产品,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而居住条件的改善又推动了城市的发展。第三子目“基础设施的发展”展现了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双向促进关系。第四子目“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在前三个子目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变现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第四子目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城市化发展。
教学目标
1.理清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城市化演进的发展脉络。
2.知道人们居住条件改善的表现,理解居住条件改善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发达国家和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表现及其原因和影响。
4.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和问题。
本课难点: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雄安新区规划图片
教师讲述: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成立河北雄安新区。由此,这项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新城计划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一时间,围绕人类现代城市生活与管理的话题涌上各类媒体。今天,咱们就一起探讨有关城市的话题。
(设计意图)以时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城市化的演进
教师讲述:城市在古代已经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什么是城市化呢?
【知识拓展】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教师讲述: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30—1851年,即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1851—1950年,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第三阶段1950—1990年,世界广大国家向城市化迈进。
1. 欧美国家的城市化
(1)工业革命以来
①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示材料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有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材料反映了英国城市化兴起。伴随着工业革命,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出示英国城市化表格和图片
教师讲述: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师讲解: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③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1851年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出示世界城镇化趋势柱状图
教师讲述:从柱状图可知,世界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1800年只有5.10%,从1850年以后有了飞速增长。因此,在1851年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后总结:城镇人口比例不断提升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生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人口增长大大超过农村人口,进而改变了城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
教师讲述:再来看柱状图,从1925年到1950年,城镇化比例有一个飞速发展。1925年至1950年间,整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反映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具体表现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知识拓展】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
过渡: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席卷全球。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古老的中国也逐渐走上城市化的道路,诞生了很多全新的近代城市。
2.中国的城市化
(1)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①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有些城市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②影响: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出示近代上海南京路图片及材料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南岸。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人在上海划定英国租界。1848年又建立美租界和法租界。1865年清政府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又创办轮船招商局。1891年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投产,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钢铁工业中心。1871年,丹麦人在上海开设电报房,办理国际电报业务。1881年清政府开办上海电报局,开通上海至天津电报线路。此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电信中心。
——摘编自姚赯《中外城市史》
教师讲述:上海是我国近代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城市,我们以上海为例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商在上海租界开办的新式工厂、企业,推动了城市发展。19世纪60年代,由于内忧外患,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办洋务运动。上海直接受到两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清政府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创办轮船招商局,开设上海电报局,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电信中心、金融中心,发展迅速。
【问题探究】近代中国城市化演进的特点是什么?
据统计,189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6.0%,而长江下游地区为10.6%,岭南地区为8.7%,东南沿海地区为6.4%。与东部沿海对照,内陆城市发展停滞,如西安自近代开端至1920年,人口由上百万降至20万。东部沿海城市化进程是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前提的。与之相伴随的是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及近代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陶炎武《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中国东部城市化发展快,中西部停滞;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率低。
(2)现代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②1978年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出示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及材料
从建国以来几十年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看,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主要发展阶段:
1949年至1961年的城市恢复、发展阶段。恢复新设了大批城市,而且促进了更多各类城市的发展。
1961年至1965年的城市调整、压缩阶段。调整了各地城市的发展计划和规模,压缩了设市的建制和数量。
1966年至1978年的城市停滞、徘徊阶段。
1979年至1992城市复兴、稳步发展阶段。
1992年至今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摘编自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建设下,城市化进入新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和图片,梳理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城市化演进的发展脉络。以上海的城市发展为例,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过渡: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1.建筑技术的革新使住宅发生了巨大变化
(1)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2)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
出示建筑技术革新成就图片
教师讲述:建筑技术的革新使住宅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在楼房住宅中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现在一般5层以上的楼房都有安装电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中。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在我国北方,冬天暖气是必备的,集中供暖使人们生活舒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20世纪以来,私人卫生间快速普及
出示住房条件改善图片
教师讲述:20世纪以来,私人卫生间快速普及。私人卫生间干净、卫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成为私人住宅中必备的设施。
2.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
(2)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
(3)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
(4)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
出示生活服务组图
教师讲述:城市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各种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大量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居住条件改善的表现,引发学生共鸣,进而理解居住条件改善的重要意义。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问题探究】城市化从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地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改变了城市的面貌。通信设备的改善密切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传播。建筑技术和生活设施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社区功能的完善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便利。
过渡: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表现。
2.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2)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3)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出示图片
教师讲述: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4)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5)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出示图片
教师讲述: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1)近代中国
①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成就: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出示中国近代城市图片
教师讲述: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
出示中国现在城市发展图片
教师讲述: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合作探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
◆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电报电话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
◆地铁电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基础设施发展的表现,进而理解基础设施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出示材料
20世纪60年代,英国市区人口开始减少,出现内城空洞化倾向,人口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聚居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城市周边出现卫星城。20世纪60年代,英国伯明翰人口减少了8%,伦敦人口减少了54万人。1970—1985年间,伯明翰、利兹、伦敦和曼彻斯特人口增长率为负,其中伦敦人口负增长率超过1%,共减少了125.9万人;1985—1995年期间,上述城市的总人口基本没有增加。
——王前福、姜宝华《世界城市化进程解读》
过渡: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大量人口逃离市中心,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1.环境污染
(1)空气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
出示材料和图片
教师讲述:伴随着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2)生活用水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3)汽车尾气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想一想】除空气污染外,城市中还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由于工厂往往沿河而建,又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还有城市垃圾,也肆意倒进河流中,对城市饮用水造成严重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了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造成雾霾出现,威胁人类健康。
2.贫富矛盾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19世纪,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
出示材料和图片
教师讲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19世纪,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城市中贫民窟与富人区形成鲜明对比。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据2014年统计数据,里约热内卢人口达632万,其中有超过40万人居住在贫民窟当中。贫民窟生活条件极差,由于没有下水道,生活用水随地倒,每当下雨时,道路泥泞难行。
出示材料
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据我所知,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居住一段时间后就与世长辞了……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最常见的后果是寒热病,我还屡次见到由此而起的肺痨病例……
这些寄宿舍的恐怖景象是很难描述的:一个新从乡间来的房客往往睡在前一住客留下的、尚布满传染病菌的床上,或者几个钟点以前才从这个床上抬走一具患伤寒而死的尸体。
——《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
教师讲述:材料描述了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区的生活情况。从“墙上滴水”、“终年潮湿”、“不通风的地下室”、“夺取工人性命的寒热病和肺痨”等词,反映出工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
3.交通拥堵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
出示交通拥堵图片和材料
美国1950年城市公路里程为51.98万千米,到2000年达到138.24千米,但新拓出 的道路很快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年美国单位车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38小时。
教师讲述: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在北京,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实行单双号限行,但早晚高峰时期,交通拥堵问题依然严重。
4.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
出示柱状图和材料
教师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社会分配不均,就业困难、教育不足、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等等问题,它们共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还出现了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问题日益加重。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帮助学生辩证看待城市化问题,培养辩证思维,提升历史解释素养,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讨论会:“雾都与雾霾””活动。通过本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曾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在解决城市化问题中,坚持“以民为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对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充满期待。
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近代以来的城市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近代的城市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
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从乡村大量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设施不断完备,城市化得到不断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人类城市化的道路会更加通畅,未来城市生活会更加美好,人类会更加幸福。
15 / 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