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2 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2.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给下列一组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3.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陈独秀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这有利于北京大学( )A.培养更多的科举考试人才 B.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C.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学府 D.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培养人才4.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多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5.1916年,一位白话报迷深有体会地说道:“我是个失学的人,虽然念了几天书,只因为那书上的文义深奥,费尽了脑筋,还是悟不透……我有个朋友,送我几本白话报,叫我看,我越看越爱看,不知不觉,脑筋的轮子转摇了,舌头也活动了,不论见到什么人总要跟他说说。”这段材料说明( )A.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B.中国传统文化毫无可取之处C.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 D.白话文有利于宣传革命思想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7.“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倡导这一变革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胡适8.如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9.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与变法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10.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A.曾国藩 李鸿章B.康有为 梁启超C.孙中山 黄兴D.陈独秀 李大钊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于期政学堂、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于是相是的,便是从文化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第三期,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列举中国近代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至少三位),同时说出他们为了弥补不足所掀起的自救运动的名称。(2)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开展了了什么政治活动?(3)中国人“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陈独秀等掀起了什么运动?运动的两两大口号是什么?(4)上述系列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摘编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摘编自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据材料分析陈独秀提倡拥护这两位先生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D 2.B 3.B 4.D 5.A 6.C 7.D 8.D9.D 10.D11.(1)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2)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3)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4)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促进了中国的觉醒。12.(1)民主和科学;目的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黑暗。(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认识均不够全面、客观。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