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课程标准:
2-2-6例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2-2-7例举实例,说明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解读:“例举”、“知道”、“了解”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的第五课,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本课主要围绕秦汉时期文化领域的不同主题,从科技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整合有关史实和典型例子,概括介绍该时期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又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时要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2、教材结构分析:
技术发明——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
数学成就
医学成就 昌盛的秦汉文化
史学成就
宗教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过程;知道我国秦汉时期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秦汉时期的中医学的发展,知道中华古代医学源远流长;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艰辛过程,知道他对我国史书编写作出的贡献;知道文化昌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举实例,知道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通过列表梳理我国秦汉时期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综合分析该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中华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秦汉时期在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本单元的知识分析该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师】前几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秦汉时期政权更替、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不难发现秦汉政治强盛。秦汉不仅政治强盛,文化也高度发达。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思考两个问题:
1、找一找:秦汉文化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探一探: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讲述新课:
一、秦汉文化昌盛的具体表现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找一找:秦汉文化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
【师】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一下秦汉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具体的成就,领略昌盛的秦汉文化?
领域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成就
技术发明 西汉 发明纸(西汉早期的纸,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
蔡伦 东汉 改进造纸术
数学 西汉 《周髀算经》
东汉 《九章算术》
医学 西汉 《黄帝内经》
张仲景(“医圣”)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
华佗 东汉末年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发明“五禽戏”。
史学 司马迁 西汉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宗教 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 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汉明帝时建造白马寺,中国最早的寺庙。)
东汉时期 道教在我国兴起。(土生土长)
(一)技术发明
1、 纸的发明
【师】在纸出现之前,不同时期古人有哪些书写材料?
【生】原始社会:陶器;商周时期:甲骨、青铜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竹木简、布帛。
【师】以上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生】缺点:书写材料太笨重,不便于携带,价格昂贵等。
【师】你知道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出现在哪里吗?
【生】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放马滩纸
【材料】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这种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在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师】纸有什么特点呢?
【生】(2)特点:造价低廉,携带方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师】后来是谁改进了造纸术?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生】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
【师】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师】这些图片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1、洗涤原料;2、切割;3、浸渍沤制和焚烧草木灰;4、蒸煮;5、舂捣;6、搅拌成纸浆;7、捞取纸浆;8、晾晒;9、码放
【注】根据模拟实验,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造纸的程序,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把麻头、破布等造纸原料放在水里浸泡,使之润胀;再捞出,用斧头等将这些材料剁碎,用水洗清;然后用草木灰浸煮,除去其中的杂质,用清水漂洗后加以舂捣,使纤维碎散;在用清水将这些细纤维浆液配成纸浆,用易于滤去份得筛面(平面筛)捞出若干纸浆液配成纸浆,使纤维在筛面上均匀分布;待水份滤去后,经过干燥,一张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纸就造成了。如果纸面走皱涩,还要经过砑(压)光,才能书写。
【师】请你思考:
(1)造纸的原料是什么?
(2)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什么影响?
【生】
(1)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影响: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纸的使用逐渐普及起来。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造纸术工艺 的复杂和精细,体会这项发明的伟大。
3、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师】下面我们来看三段材料,综合上述材料,想一想,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鲜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在之本的225倍。
材料二:公元4世纪开始,中国的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先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后又经阿拉伯传往欧洲。
材料三:美国2007年11月的《时代》周刊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国的蔡伦名列第四。
【生】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数学
【师】秦汉时期,在数学上有什么成就?
【生】《周髀bi4算经》和《九章算术》是两部传世的秦汉时期数学著作。
【师】《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分别成书于什么时期?
【生】《周髀算经》成书于西汉;《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
【师】《周髀算经》提出了什么定理?说明了什么?
【生】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这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
它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师】《九章算术》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这本书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师】这两幅图分别是秦代《数》简和西汉初年《算术书》,这说明我国实用数学成熟的实际时间更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医学
1、《黄帝内经》
【师】我国传统医学在秦汉时代也有蓬勃发展。西汉时期编定了什么医书?
【生】《黄帝内经》
【师】设问:《黄帝内经》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生】
内容: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影响: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设计意图】对《黄帝内经》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
2、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
【师】这两个人是东汉时期两位著名的医学家,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请你为他们制作人物卡片。
【生】
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师】出示华佗的五禽戏,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些动作都模仿了哪些动物的姿态。试着做一做,谈谈身体的感觉。
【生】
虎、鹿、熊、猿、鸟
好处:用运动来刺激身体各个部位使身体部位得到拉伸锻炼,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制作人物卡片。之后由学生介绍张仲景和华佗。
【设计意图】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稍适放松,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先人是智慧的,他们老早就已经注意自我保健了,从而感悟到中国医学的源远流长。
(四)史学
【师】汉朝,我国史学有巨大发展,出现了哪部史学著作?
【生】《史记》
【师】《史记》的作者是谁?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
【生】司马迁 西汉
【师】《史记》采用了什么体例?
【生】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师】《史记》记录了哪些史实?
【生】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事。
【师】《史记》有何史学价值?
【生】
首创纪传体,是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爱憎分明,体例完善,史料翔实。
【师】《史记》有何文学价值?
【生】
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材料】
司马迁,西汉夏阳人。幼年时就读了很多书籍,20岁开始到各地游历,寻访历史古迹,收集历史资料,考察各地民俗风情和经济情况。35岁时,汉武帝派他四川、云贵一带,了解少数民族的情况。后来,他做了太史令,又阅读了皇家保存的图书典籍,从中整理出许多有用的史料。42岁开始写《史记》。六年后司马迁为战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受了重刑。出狱后,不顾身心的痛苦和屈辱,以非凡的毅力完成了《史记》。
【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具有哪些品质?
【生】不畏强权、尊重事实、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和忍辱负重的高贵品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宗教
1、佛教的传播
【师】佛教产生于何时何地?
【生】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师】那么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生】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
【师】在汉明帝时期佛教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生】
(1)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
(2)中国最早寺庙——白马寺
【师】汉明帝于是派人去西方求佛,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了佛经。明帝安排他们住在洛阳,不久,在他们的住地建造了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寺庙。
【师】佛教为什么能在我国广泛传播,这与它宣传的哪些思想有关?
【生】按照佛教的说法,人生下来就面临各种烦恼和苦难,导致生死轮回,无法脱离苦海。只有通过修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超越生死烦恼,达到解脱的境界。
【师】佛教有何作用?
【生】佛教宣传来生幸福吸引了很多信徒,许多统治者把佛教用作统治人民的工具,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入。
2、道教的诞生
【师】下面我们就要来讲一种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你知道是什么宗教吗?
【师】道教
【生】道教诞生于什么时候?
【师】东汉民间兴起
【师】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你知道它的思想渊源在哪里?
【生】道教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师】道教宣扬什么教义?
【生】它关注个人生命,希望通过修身养性,炼制并服用丹药,达到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目的。
【师】道家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道教也赢得了许多追随者,特别是不少渴望长生不老的统治者。道教对我国后世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综合探究)
【师】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秦汉文化的昌盛,那么为什么秦汉文化会如此的昌盛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材料来分析一下。
【师】小组合作探究:阅读上述材料,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提示: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材料】
材料一:汉文景两朝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法纪,因此社会比较安定。……通过一系列措施,西汉王朝在武帝时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食。 ——《史记·食货志 》
材料三为图片。
【生】
我国秦汉时期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
1、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2、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非凡的创造力。
巩固新课:
课堂小结:出示表格,学生完成表格,检验本堂课的学习成果。
领域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成就
技术发明 西汉 发明纸(西汉早期的纸,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
蔡伦 东汉 改进造纸术
数学 西汉 《周髀算经》
东汉 《九章算术》
医学 西汉 《黄帝内经》
张仲景(“医圣”)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
华佗 东汉末年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发明“五禽戏”。
史学 司马迁 西汉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宗教 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 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汉明帝时建造白马寺,中国最早的寺庙。)
东汉时期 道教在我国兴起。(土生土长)
补充材料:
【《周髀(bì)算经》】
《周髀(bì)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 ( http: / / baike. / view / 57131.htm" \t "_blank )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 ( http: / / baike. / view / 1368030.htm" \t "_blank )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 ( http: / / baike. / view / 781919.htm" \t "_blank )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 ( http: / / baike. / view / 77313.htm" \t "_blank )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引。
【华佗】
华佗【读音:huà tuó】,字元化 ( http: / / baike. / view / 914109.htm" \t "_blank ),又名旉,汉未沛国谯(今安徽 ( http: / / baike. / view / 4380.htm" \t "_blank )亳州 ( http: / / baike. / view / 3694.htm" \t "_blank ))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今商丘市有“华佗祠”等遗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8张PPT)
秦汉文化
技术发明
数学
医学
史学
宗教
……
……
昌盛的
找一找
秦汉文化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一探
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领域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成就
技术
发明
数学
医学
史学
宗教
西汉
发明纸
西汉早期的纸,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
蔡伦
东汉
改进造纸术
西汉
《周髀算经》
东汉
《九章算术》
西汉
《黄帝内经》
张仲景
“医圣”
东汉
末年
《伤寒杂病论》
华佗
东汉
末年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发明“麻沸散”;
发明“五禽戏”。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
末年
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汉明帝时建造白马寺,中国最早的寺庙。
东汉
道教在我国兴起。
土生土长
一、技术发明
商周时期
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布帛
陶器
青铜器
甲骨
竹木简
以上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不同时期古人所用的书写材料
太笨重,不便于携带,价格昂贵……
放马滩纸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放马滩纸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这种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
1、纸的发明
(1)说明在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2)特点:造价低廉,携带方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纸有什么特点呢?
1、洗涤原料
2、切割
3、浸渍沤制和焚烧草木灰
4、蒸煮
5、舂捣
6、搅拌成纸浆
7、捞取纸浆
8、晾晒
9、码放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
(1)造纸的原料是什么?
影响: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纸的使用逐渐普及起来。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什么影响?
3、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材料一: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鲜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在之本的225倍。
材料二:公元4世纪开始,中国的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先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后又经阿拉伯传往欧洲。
材料三:美国2007年11月的《时代》周刊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国的蔡伦名列第四。
设问:综合上述材料,想一想,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数学成就
秦代《数》简
西汉初年《算术书》
西汉
东汉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
1、《黄帝内经》
三、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内容: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影响: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自主学习:制作人物卡片
成就:______
成就:______
2、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
姓名:______
姓名:______
尊称:______
尊称:______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
神医——华 佗
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 佗 (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

鹿



四、史学成就
2.体例|地位:
3.记载范围:
4.史学价值:
5.文学价值:
首创纪传体,是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爱憎分明,体例完善,史料翔实。
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从黄帝到汉武帝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作者:
西汉 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1、佛教的传播
1.传入:
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
2.发展:
(1)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
(2)中国最早寺庙——白马寺
宣传来生幸福,成为统治工具。
影响中国文化与社会。
3.作用:
佛教为什么能在我国广泛传播,这与它宣传的哪些思想有关?
五、宗教
2、道教的诞生
1、诞生:
(1)东汉民间兴起
(2)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2、教义:
修身养性,炼丹,长生不老
统治者和后世中国文化
3、作用:
道教经典《老子想尔注》残卷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食。 ——《史记·食货志 》
材料三:
西汉疆域
昭君出塞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上述材料,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提示: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材料一:汉文景两朝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因此社会比较安定。……通过一系列措施,西汉王朝在武帝时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我国秦汉时期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
2、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非凡的创造力。
1、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