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1、秦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的兴起:(2)秦与匈奴的关系民族关系之一:与匈奴的关系①战国末年,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并不断南下侵扰北方各国。②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①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②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余里①秦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②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③修长城有什么作用?①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的统一。③观点1防备、阻止匈奴侵扰,保卫黄河流域文化的发展,保障内地人民安定的生产和生活。③观点2长城是秦始皇权力的象征,为修长城秦朝连年投入数十万人力,它消磨了秦帝国的国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1)汉初抵御匈奴(2)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2、汉朝与匈奴的和战(3)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4)汉武帝以后,和亲与互市的局面将汉朝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汉朝每年送给匈奴大量财物,以暂时避免匈奴的侵扰。(5)东汉与匈奴的关系①南匈奴②北匈奴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和汉武帝之后,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所处的时期 汉对匈奴政策 国力情况 和亲的性质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之后战争、和亲武力反击匈奴和亲汉初国力较弱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国力强盛被迫和亲平等互利1、当时指挥战争的是谁?2、卫青、霍去病先后三次出击匈奴,战争的结果如何?3、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4、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匈奴部分西迁;而反击匈奴的胜利又促进了西汉边境的安定、经济发展。(1)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2)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3)卫青、霍去病能力杰出……(1)第一次,卫青出击匈奴,夺取了河套一带。(2)数年后,汉武帝又派霍去病出征,夺得了河西走廊地区。(3)两年后,汉武帝派他们两人各率重兵分东西两路出击匈奴,一直追到大漠以北。匈奴大败卫青、霍去病呼韩邪单于王昭君“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汉书》谈谈你对昭君出塞的评价?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匈汉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比较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时实行的“和亲”政策的异同?相同:目的相同:形式相同:作用相同:不同(原因不同):都是为了两族的和平友好。都是汉朝出嫁公主给匈奴。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汉初因为力量薄弱,主动提出“和亲”;汉元帝时由于西汉力量强大,匈奴主动提出“和亲”。民族关系之二:与西域的关系1、西域的范围及概况2、张骞出使西域丝路第一人——张骞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BC60年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时间 目的 影响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联络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汉朝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丝绸)、金属工具……两汉时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西域包括今天的哪些地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总管天山事务,保护往来商旅。标志:影响: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民族关系之三:与南方的关系西汉政府十分注意对南方的经营,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人的聚居地,还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当地民族的联系。西汉时期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滇王之印——汉朝与西方的关系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是何时由谁开辟的?2、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地方?张骞 西汉时期开辟——汉朝与朝鲜半岛的关系西汉:日本列岛上的国家派遣使节到达中国。东汉:中日交往增多,日本使节常来中国。“汉委奴国王”金印东汉时期,半岛上各国和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汉朝与日本的关系开疆拓土对外交流1、汉与西方的交往3、汉与日本的交往2、汉与朝鲜半岛的交往——丝绸之路(民族关系)1、与匈奴的关系2、与西域的关系3、与南方的关系(1)秦与匈奴的关系(2)汉朝与匈奴的合战1、对文景之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社会比较安定 B.阶级矛盾缓和C.政府重视发展农业 D.劳动人民摆脱了剥削2.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家学说,当时的学生要接受最高层次的儒学教育,必须去(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北京3.汉武帝时带兵打败匈奴的是( )A.窦固 B.窦宪 C.蒙恬 D.卫青、霍去病4、汉武帝统治时期,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A、张骞 B、司马迁 C、张謇 D、董仲舒ADDA5、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原因有( )①经济繁荣,国力强大②巩固西汉的政权③为了吞并匈奴④确保北部边疆的安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逼的B.和亲对汉朝而言是屈辱的C.和亲是为了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D.和亲是汉族与匈奴间和睦相处的表现CD7、导致“七国之乱”的历史原因是( )。A诸侯王各自为政 B汉高祖分封王侯C诸侯国势力增强 D诸侯国篡夺王位之心8、汉朝时期,最成功解决了诸侯王问题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9、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BDB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与学生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和历史小故事等。课前推荐学生阅读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师】表格导入讲述新课:一、开疆拓土(民族关系)(一)民族关系之一:与匈奴的关系1、秦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的兴起:【师】在秦朝时,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是哪一个?【生】匈奴【师】匈奴是如何兴起的?【生】①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②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2)秦与匈奴的关系【师】秦与匈奴的关系是怎样的?【生】①秦统一后,派大军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②(为了更好地抵御匈奴)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师】此后的近两千年中,很多朝代也曾经修建长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主要是明长城。【师】①秦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生】①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的统一。【师】②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生】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多余里。【师】③修长城有什么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生】③观点1:防备、阻止匈奴侵扰,保卫黄河流域文化的发展,保障内地人民安定的生产和生活。③观点2:长城是秦始皇权力的象征,为修长城秦朝连年投入数十万人力,它消磨了秦帝国的国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2、汉朝与匈奴的和战(1)汉初抵御匈奴【师】秦末汉初,中原混战,匈奴再次乘机南下,威胁中原。面对匈奴的威胁,汉高祖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大军北上抵御匈奴,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史称白登之围。【补充】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讨伐匈奴。匈奴首领单于用老弱兵卒引诱汉军,汉军中机深入敌境,结果被围在白登山,天寒地冻,七天七夜不得解围。后来谋士陈平用机贿赂单于宠妃阏氏,谎称汉将向单于献美女以求罢兵。阏氏担心自己会因此而失去宠爱,竭力劝说单于马上撤围,汉军才得以脱险。(2)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师】战争的方式行不通,为了边疆的相对稳定,汉高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生】和亲【师】什么是和亲政策?【生】将汉朝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汉朝每年送给匈奴大量财物,以暂时避免匈奴的侵扰。【师】这种和亲政策持续了几十年。(3)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师】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又是什么?【生】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师】1、当时指挥战争的是谁?【生】卫青、霍去病【师】2、卫青、霍去病先后三次出击匈奴,战争的结果如何?【生】1、第一次,卫青出击匈奴,夺取了河套一带。2、数年后,汉武帝又派霍去病出征,夺得了河西走廊地区。3、两年后,汉武帝派他们两人各率重兵分东西两路出击匈奴,一直追到大漠以北。结果,匈奴打败。【师】加强了对河西走廊和敦煌以西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加速了两地之间的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师】3、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生】(1)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2)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3)卫青、霍去病能力杰出……【师】4、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生】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匈奴部分西迁;而反击匈奴的胜利又促进了西汉边境的安定、经济发展。(4)汉武帝以后,和亲与互市的局面【师】汉武帝之后,汉朝和匈奴之间有出现了“和亲”的局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和亲”政策是哪个?【生】昭君出塞。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师】这一“和亲”政策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这是为什么?请你通过一句话来谈谈你对昭君出塞的评价?【材料】“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汉书》【翻译】塞外边城的城门关闭,原野上牛马成群,几代人生活安宁,连犬狗的吠叫警醒声都不曾听到了,老百姓也不用拿起武器去打仗。【生】为匈汉两族的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昭君和亲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此后半个多世纪里,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推动了汉与匈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匈汉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生】阅读卡P60 汉匈文化交流东汉时匈奴贵族派子弟来洛阳就学。汉人从匈奴引进重要的畜力,匈奴的乐器、歌舞。【补充1】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人民和平友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如今的昭君墓早已成为汉匈两族人民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也成为当地人民吉祥的象征。【补充2】昭君出塞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而是和平友好的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昭君出塞后,双方恢复友好关系,北方近60年没有战乱,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所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师】比较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时实行的“和亲”政策的异同?【生】相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两族的和平友好。形式相同:都是汉朝出嫁公主给匈奴。作用相同: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不同(原因不同):汉初因为力量薄弱,主动提出“和亲”;汉元帝时由于西汉力量强大,匈奴主动提出“和亲”。【补充】汉初的和亲是西汉政府主动提出的,并每年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礼,其原因在于国力不足,被迫和亲,企图求得暂时安宁的局面;而汉元帝时期的和亲则是呼韩邪单于主动归附汉朝提出和亲的要求,原因是在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进行反击,大败匈奴,使之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从而赢得主动权背景下出现的。(5)东汉与匈奴的关系【师】东汉与匈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生】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匈奴同汉友好,逐渐南迁。北匈奴仍住在蒙古草原,经常侵扰东汉边境。东汉也曾派遣大军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匈奴势力逐渐从蒙古草原消失。(6)总的【师】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和汉武帝之后,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生】所处的时期 汉对匈奴政策 国力情况 和亲的性质汉高祖时期 战争、和亲 汉初国力较弱 被迫和亲汉武帝时期 武力反击匈奴 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 汉武帝之后 和亲 国力强盛 平等互利【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二)民族关系之二:与西域的关系(1)西域的范围及概况【师】在汉代有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关系之二:与西域的关系。你知道西域包括今天的哪些地方?【生】两汉时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中亚和欧洲)。【师】在西域,有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余个民族政权,有名的如大月氏、乌孙、大夏、大宛等。西汉初年,西域各国也饱受匈奴欺凌,匈奴使者经常向西域各国索要名马和其他特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推想汉王朝为对付匈奴,在战略上可以有何举措?【生】可以联络西域各国,东西夹击,共同夹击匈奴。【师】于是汉武帝就派遣谁为使臣,出使西域,劝说西域各国共同夹击匈奴?【生】张骞【师】张骞被称为丝路第一人【师】这张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请你根据这张地图说一说张骞经过的地方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他途中经过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生】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塔克拉马干沙漠。【师】看来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程是十分艰难和凶险的。(2)张骞出使西域【师】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请你概括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影响分别是什么?【生】时间 目的 影响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补1】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补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补3】 联络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补4】【补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张骞从长安西行,途中被匈奴捉住扣留了10多年。后逃离匈奴,辗转来到大月氏。而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生活安定,无意在于匈奴打仗,张骞未能达成使命。【补2】中间补充: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立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补3】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使团带去上万头牛羊牲畜和金帛货物。他们访问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国家也派使节携带礼物回访长安。【补4】我们来看一张图示,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丝绸)、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此开始出现。)(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师】后来,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汉政府(汉元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生】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 总管天山事务,保护往来商旅。【师】该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有何影响?【生】标志: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影响: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三)民族关系之三:与南方的关系【师】西汉时期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生】西汉政府十分注意对南方的经营,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人的聚居地,还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材料】滇王之印二、对外交流【师】了解了汉朝的民族关系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汉朝的对外关系1、汉与西方的交往——丝绸之路【师】丝绸之路是何时由谁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地方?这条商路上,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什么商品?丝绸之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生】张骞 西汉时期开辟长安 欧洲(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方向东方: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东方向西方: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丝绸之路是友谊之道。【师】丝绸之路的作用?【生】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汉与朝鲜半岛的交往【师】请你阅读课文归纳汉与朝鲜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表现。【生】东汉时期,半岛上各国和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3、汉与日本的交往【师】汉与日本也有交往西汉:日本列岛上的国家派遣使节到达中国。东汉:中日交往增多,日本使节常来中国。【材料】“汉委奴国王”金印巩固新课:1、课堂小结2、课后习题【汉朝(西汉)皇帝列表】(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十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孺子(刘婴)(公元5--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西汉完》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 ( http: / / baike. / view / 402096.htm" \t "_parent )蓄谋叛乱,为时已久。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 ( http: / / baike. / view / 13588.htm" \t "_parent )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景帝因很惶恐,就听信了谗言,捕杀了晁错,乞求刘濞退兵。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为景帝之弟梁王武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镇压。他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越,为东越人所杀。其余六王皆自杀,七国都被废除。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5901101.flv 06201102.flv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doc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