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周末作业十八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周末作业十八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周末作业十八
一、积累运用(30分)
1.(识记背诵)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谭嗣同的《潼关》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学无以广才
有朋自远方来
夜阑卧听风吹雨
尚思为国戍轮台
山入潼关不解平
河流大野犹嫌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新题型)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爬了上来,展现了pénɡ bó( )的生命力。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diǎn zhuì( )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不是huā tuán jǐn cù( ),却也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jìnɡ mì( )。
点缀
蓬勃
静谧
花团锦簇
3.(基础过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在这场竞争中失败了,但是她依然以乐观的心态高唱凯歌,鼓励自己重新开始。
B.人应当忍于希望的诱惑,活得像河流一般绵延而深情,静静地穿过悲伤的茫茫平野。
C. 我们做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点。
D.遇见通情达理的人,我们当然应该感到趣味无穷;遇见怪诞不经的人,我们便只当散心取乐。
A
·
·
·
·
·
·
·
·
·
·
·
·
【解析】A. 凯歌:得胜时所唱的歌。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基础过关)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阅读,使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把“涵养”改为“培养”)
B.培养祖国语言文字对中小学生的“骨肉亲情”,关系着国家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将“祖国语言文字”与“中小学生”互换位置)
C.荆楚大地,不乏能工巧匠,许多废矿场,变成了传统与现代思想相结合的新村落。(在“传统”后补充“理念”)
D.端午三天假期期间,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超过600万辆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删去“超过”)
A
【解析】A. 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5.(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新华网报道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
(1)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新闻内容,提炼出计划中的两个阶段性目标。(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6.(2022广东中考新题型)根据要求完成练习。(6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鲁迅
朝花夕拾
阿长(或:长妈妈)
(2)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B
【解析】B.应是《狗·猫·鼠》一文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
·
·
·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止有剩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只。
跟原来一样。
罢了。
·
·
·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堆积柴草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以此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③长:为首领,执掌。④带甲:精兵。⑤属:隶属,归属。
·
·
【参考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抓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现在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
万,都归属于昭奚恤;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莫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兽 见 之 皆 走 虎 不 知 兽 畏 己 而 走 也 以 为 畏 狐 也。
11.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狐具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具体内容简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听说。
回答。
狡猾。甲文中的狼“假寐”,意图偷袭屠户,可见狼的狡猾;乙文中的狐借助老虎的威风招摇撞骗,可见狐的狡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