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气候》(第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 学会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能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3.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自主预习】阅读<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熟悉本课时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 分析《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从空间上看,我国年降水的空间分布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 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降水量多在 毫米以下。2.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量集中在 至 月。3. 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 (早或晚),结束 (早或晚),雨季 (短或长);北方雨季开始 (早或晚),结束 (早或晚),雨季 (短或长)。4. 一个地区 和 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的干湿状况,根据干湿状况 可以把我国划分为 、 、 、 四个地区,我的家乡属于 。【互动探究】活动二:探究我国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图41. 自我突破:读图4用色笔描画出我国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2. 小组探究:(1)分析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干旱的主要原因。(2)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的措施有哪些?图5(3)读“广州、北京、武汉、哈尔滨四城市降水年变化柱状图”(排列次序已打乱),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四城市相对应降水柱状图的字母:广州________武汉 北京 哈尔滨 。 ②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多集中在 季节。③结论: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这种现象 比 (填“东部”或“西部”)、 比 (填“北方”或“南方”)更加突出。【自主检测】1.下列四幅地图中,能反映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的是 ( )2.如图示意我国东部四城市降水季节分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特点是 ( )①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 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③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④南方雨季短,北方雨季长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读图,贵州黄果树瀑布出现这种景观差异,反映了 ( )A.该地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B.该地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C.该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大D.该地降水量受气温影响较大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4~6题。4.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甲山脉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C.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D.人口地理分界线5.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1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6.图1中四地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 )A.①地区中温带半干旱区 B.②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C.③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 D.④地区亚热带湿润区7.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区适合森林的生长B.半干旱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C.南方湿润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D.北方半湿润区的居民爱吃面食【拓展延伸】梅雨与伏旱梅雨和伏旱是出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两种特殊天气。梅雨指春末夏初,较长时间的连绵阴雨天气。因正值当地黄梅成熟,故得名。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且北上,带来暖湿气流;同时中高纬度的低压槽常有冷空气南下,造成冷暖气团相遇,两者势均力敌,使得云雨区滞留于此而形成的一种准静止锋天气:一般梅雨期可持续20~30天,梅雨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发生时间过迟或过早,时间持续过短或过长,降雨量过小或过大,则可能造成旱涝灾害。伏旱是指夏季(伏天)出现的少雨干旱天气。伏天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止的30天(有时为40天)。前10天为头伏,中间的10天为中伏,后10天为末伏。一般情况下,伏天是我国夏季最炎热的时期。伏旱的形成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此种气流具有增温作用,不利于降水的形成,故形成炎热少雨的天气。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伏旱天气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旱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