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1 密度
教学目标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深索,也是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慨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常见应用。
教学难点:
1、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掌握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分析能力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巩固。
质量:
质量的国际主单位;通过提问回顾物质与物体的区分;简单提重量与质量的区分;质量的测量工具是:电子天平。
体积:
体积的国际主单位;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
☆质量、体积是物体的________(属性/特性)
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可以相同。
教学目的
区分物体与物质,为密度计算——空心问题铺垫。
回顾属性与特性的区别,帮助更好理解密度。
2、探究实验引出密度概念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27 10
铝块2 54 20
铝块3 81 30
铁块1 79 10
铁块2 158 20
铁块3 237 30
(1)观察表格中铝块1、2、3的数据可知: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________。
(2)观察表格中铝块1和铁块1、铝块2和铁块2或铝块3和铁块3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计算并填写表格的最后一栏,对比铝块和铁块的数据可知: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
结论:
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二)
讲授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概念
密度:单位体积物质拥有的质量。符号:ρ。
(用来表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这种特性。)
2、理解密度是物体特性与物质质量、体积无关。
3、通过密度表理解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
4、利用密度对空气质量进行估算。
(三)归纳小结
1、概念: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符号:ρ。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大小影响因素:物质种类、状态、温度。
4、密度的相关计算公式。
(四)布置作业
1、思考题:国王的皇冠是真是假?
2、中学生世界——密度(1)。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