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傍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A.山毛榉(jǔ) 长得(cháng) 坚持 证明
B.茂盛(shèng) 橡树(xiàng) 肩傍 一大片
C.龙卷风(juǎn) 鲜嫩(xiǎn) 湿润 棵棵
D.白桦林(huà) 毁掉(huǐ) 挺拔 担心
2.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B.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不毛之地。
C.宁静致远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种崇高的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
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B.对于《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能使观众笑中有泪,泪中有思。
C.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D.交通部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严查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
4.下列对本单元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事迹,再阐述精神内涵,最后号召大家学习。
B.《植树的牧羊人》的作者是法国的让·乔诺,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叙事清晰。
C.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
D.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5. 选出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  )
A.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B.“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C.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D.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6.下面填入横线的句子,排序最恰当一项是(  )
白求恩故居的房屋,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 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地杰人灵的小镇。
①我拾起几片红叶--是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呵!
②弯下腰来,火红满眼。
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
④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
A.⑤④③①②B.⑤③④②①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①③⑤
7.古诗文默写。(6分)
(1)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论语》)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8. 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需要养成的习惯,为了增强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校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此次读书活动写一条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
(2)为了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形成爱阅读的浓厚风气,请你为“少年正是该书时”活动策划出一个具体项目。(1分)
项目示例:“名著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项目: 。
(3)组织调查问卷。如图是某组同学完成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统计图,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2分)
我的发现:
(4)班级定于本周三下午举办“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讲座,需推迟15分钟放学。请你拟写一条手机短信,发给本班学生家长。(2分)
9.名著阅读。(6分)
大圣闻言,切切记在心上,却把扇儿也噙在口里,把脸抹一抹,现了本象,厉声高叫道:“罗刹女!你看看我可是你亲老公!就把我缠了这许多丑勾当!不羞,不羞!”那女子一见是孙行者,慌得推倒桌席,跌落尘埃,羞愧无比,只叫“气杀我也,气杀我也!”
(1)本文段节选自《 》,作者是 。这里大圣说的“你亲老公”指的是 。 (3分)
(2)这次大圣是通过 获得芭蕉扇的。(1分)
(3)人们对文中的孙悟空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明理由。(2分)
①孙悟空巧取芭蕉扇说明他足智多谋。
②孙悟空用骗取的方法取得芭蕉扇不光彩。
二.阅读与理解能力展示(54分)
(一)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1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二)对比阅读《诫子书》和《周公诫子》,完成12-14题(17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韩婴《周公诫子》
【注】①恭:肃敬,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④畏:同"威",威严。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奉行,遵从.
12.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夫君子之行(老夫) B.意与日去(意志)
C.又相天子(辅佐)D.守之以恭者(保持)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4. 甲文中 , ,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乙文中,周公以“ , ”(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的勤奋辅君,以此来教育儿子要以谦恭态度来治国安邦。(4分)
15.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4分)
(三)阅读议论文《人,要有五识》,完成16-19题(16分)
人,要有五识
①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②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
③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④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
⑤“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
⑥我要强调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胆识”。
⑦最后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
⑧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也就开始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7.作者为什么在最后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4分)
1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作者的论述言简意赅、论理透辟,通过品读你觉得这“五识”中哪个“识”更重要?(5分)
(四)阅读记叙文 《玉兰花开》,完成20-24题。(18分)
玉兰花开
①校园里有两株玉兰:白色的,在北楼的阳面;粉色的,在南楼的阴面。粉玉兰开花了,娇态楚楚动人;白玉兰花期已过,绿叶满枝,色彩单调可又不失雅致。在这儿花开是一道风景,花落亦是一道风景。
②刚进二月,还显料峭的东风便将春意稀疏地洒向了人间。白玉兰的周围湿漉漉的,这缘于它根底浅藏的那眼井。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快了白玉兰的生长速度,旺盛的它几乎无法自控。于是二月初,就长出了好多花骨朵;中旬,虽然叶子还小,但是洁白的花儿早已绽开了笑脸。
③白玉兰出落得越发标致,花叶像美玉一样晶莹而又圆润。打盹儿的花儿,叶片用力包裹着花心;开的可谓“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它似乎不喜欢浓抹,只喜欢淡妆;它似乎不喜欢刻意宣扬,只喜欢深藏不露。即使这样也有不知从哪儿飞来的蜜蜂,于花束间嘤嘤嗡嗡地叫个不停,上上下下地舞个不休。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冷的天最上面的花里居然还有蝴蝶。这蝶飞花舞蜂忙的景象恰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镶嵌在了早春空白的风景底片里,把二月的美丽也尽裱在了其中。
④天有不测风云,幸福的白玉兰遭到了意外--几乎整株的花朵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扫荡尽净。素洁的花瓣静静地躺在干枯的草丛里,安详的姿势让人心疼。空中残留的几朵小花孤寂地在枝头上站立着。
⑤于是整个三月,白玉兰都在悄悄地发芽、生长,默默地壮大着自己。倒是绿叶茂盛了它的枝干,挺拔的身躯显得越发郁郁葱葱。四月初,白玉兰带着满树的生机,傲然地挺立在了北楼前。油油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亮。脱去了稚嫩外衣的它,没有了花作点缀,虽略显平淡,却更让人感觉到它浑身上下敢发着蓬勃的朝气。
⑥院子里其它植物也开始披红挂翠了:那轻柔的柳条在风中悠闲地荡着秋千;梧桐树叶像一串串可爱的小蝴蝶整齐地飞满了枝杈;紫色的海棠怒放着诱人的花姿;那些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小野花也满心欢喜地织进了绿色的绒毯。而众花之中那株粉玉兰开得最为出众:外粉内白的花瓣,似乎于妖艳之中秉持着高洁;一个个花蕾,有羞涩地打着朵的,也有紧紧握住花芯的,不论哪种姿势都让人深爱。姐妹俩南北相对,白玉兰探身看着丽质的妹妹,像在欣赏。而粉玉兰微笑着示意:绿叶才是生命的希冀,繁花只不过是生命枝头的一段灿烂时光而已。
⑦夜半时分,门吱吱呀呀地响个不停,阳台上的窗户也在自言自语。风雨又来了!难道粉玉兰也不能逃脱夭折的噩运吗?第二天清晨,我急急忙忙来到单位,老远的就看见了白玉兰。它晃晃挺拔的躯干,抖抖茂密的枝叶,似乎坦然而又从容地说:朋友,看我够健壮吧!我心笑了。走进大门,双目直扫西南,驱步近前,我被粉玉兰震惊了:花不但完好无损,而且比昨天开得还灿烂。那粉红,酽酽得开在花身,却醉在我心,这使得我一颗紧蜷的心也舒展开了。
⑧数月之中,两株玉兰以不同的丰姿点缀着校园。以相同的品格感动着路人。那阵阵清淡的花香,仿佛悠扬而又曼妙歌声似的,飘逸在了每一个过客的心田。
(摘自《西部散文选刊》2020年第九期,有删改)
20.阅读上面的文章,理清思路,完成填空。(3分)
赞花:① ;
② :白玉兰标致葱郁,粉玉兰妖艳高洁;
悟花:③
2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划句。(4分)
白玉兰出落得越发标致,花叶像美玉一样晶莹而又圆润。
22.简析第③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这蝶飞花舞蜂忙的景象恰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镶嵌在了早春空白的风景底片里。
23.本文题目为“玉兰花开”,第⑥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其他植物也开始披红挂翠”?(3分)
24.文章第①段说:“在这儿花开是一道风景,花落亦是一道风景。不论哪一株都让我痴情。”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对两株玉兰树“痴情”的原因。(4分)
三.写作与表达能力展示(60分)
25. “心中有你,心灵就不会再空虚;心中有你,脸上就不会有泪滴;心中有你,生活就充满了甜蜜;心中有你,生命就拥有了意义……”读着它,会让人充满着温暖,洋溢着喜悦,涌动着感激……
请以“心中有你,让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D解析:A.长zhǎng;B傍—膀; C鲜xiān
2.C【解析】A“头晕目眩”指头脑发晕,两眼昏花,用在此处明显不当。搭配不当;B“不毛之地”是指“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这里应该改作“一毛不拔”。D.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漫不经心”。
3.A 【解析】B.成分残缺,删去“对于”。C“大约”与“左右”表意重复,删去一个;D.搭配不当,删去“等”。
4.B【解析】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不是空间顺序行文的。
5.B【解析】A.有误,“这地方缺少树”这句话并没有说完,应把句号改为分号;C“人”后面的顿号应为逗号。D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句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6.D【解析】这个语段描写“我”参观白求恩故居,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先写楼前④,再写“弯下腰来,火红满眼”,承接前文“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然后,“我拾起几片红叶”,接下来“将红叶随手夹在……”然后“直起身来,蓦然回首……”即:④②①③⑤。
7. (1)夜发清溪向三峡(2)落花时节又逢君(3)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8.(1)示例:阅读经典名著,提高文化素养;感受文字之美,享受读书之乐;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书籍是心灵的良药;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2)示例:“好书齐分享”书籍分享交流会 建造班级流动图书角供同学们阅读(3)示例:近六年来,9~13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明显高于18~70岁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4)示例:各位尊敬的家长,您们好!我班定于本周三下午举办“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讲座,需推迟15分钟放学,敬请悉知。谢谢。
9.(1)西游记 吴承恩 牛魔王 (2)假扮牛魔王骗取 (3)我认为孙悟空巧取芭蕉扇说明他足智多谋。虽然他是用骗取的方法取得芭蕉扇,但是这也是智取的一种。只有这样才能借到芭蕉扇,继续西天取经。
10.D【解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指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不是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
11.图一,图一描绘了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平齐;风势正顺,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意不符,因此选择图一。
12. A 【解析】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
13.①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②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14.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15. 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附乙文《周公诫子》译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16.人要有五识。
17.一两句赏识,往往会成为他人继续走下去的动力,能造就改变人的一生;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会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生走不了多远。
18.承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度。
19.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在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赏识他人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
20.①花开是道风景,花落亦是一道风景。 ②绘花。 ③丰姿不同,品格相同。
21.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玉兰美丽、晶莹、圆润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对白玉兰的喜爱之情。
22.加点字“镶嵌”的原意指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起到装饰作用。这里指白玉兰盛开后花团锦簇蝶舞繁忙的景象似国画嵌入到早春美景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玉兰盛开给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的动态美。
23.本文题目与内容虽然是写两棵玉兰花树,但是第⑥段开头用大量笔墨写出其它植物披红挂绿一派生机的景色,使用了正面衬托手法,突出玉兰花的花色、花姿、绿叶之出众,表达了作者对玉兰花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24.原因:不论是白玉兰还是粉玉兰,当它们盛开时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自是令人痴情;当风雨来袭时,白玉兰虽然凋落但很快用蓬勃的绿意展示生命的常态,粉玉兰凭借自身的良好素质成功地抗拒了风雨的袭击,它们面对打击不气馁不放弃,那种生命的坚忍与顽强精神更是一道美景,令人痴情。
25.【写作指导】“心中有你,让我 ”这道半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非常广泛。审题时,应确定“你”的指称对象,“你”不仅仅指代人,也可以指代某一动物、植物或工艺品,指代某一片风景,或某一种感悟、思想品质等。就人而言,“你”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接触不多的、甚至是只有一面之交的人,还可以是中外名人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人或物之“让我”怎样呢?可能是因为一个温情的瞬间的感动,或是一个精彩的场景的震撼,可能是一段交往加深了认识,还可能是一段心路的感悟更加深刻。补题的内容,最好是正面的,如:温暖、喜悦、感激、充满力量、不再空虚、信心十足……叙写时,就要重点描写人或事物身上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聚焦笔墨,定格放大,让人或物的特点、性格、精神品质在笔下鲜活起来,这样,“我”的情感才能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感悟才能深刻透彻,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范文】心中有你,让我无比温暖
喜欢牵着你的手在阳光下幸福地漫步,追寻小鸟快乐飞翔的影子,倾听泉水叮咚流淌的乐章。晚上,喜欢靠在你的肩膀上,听你讲那过去泛黄的故事,欣赏萤火虫飞过身边的痕迹,静观天边飞速划落的流星,默默在心里许下美好的愿望。希望一直就这样,依赖在你的身旁。
现在外婆老了,她走不了远路了,整天窝在小小的院子里。
我却长大了,飞出了外婆的小院,再没时间拉着她的围裙,像鼻涕虫一样粘着她撒娇了。
“外婆,快过年了,我考完试放假就来看你。”在学校里我兴奋地打电话给外婆。
“那好啊,等你放假了,外婆做好吃的等我的小猴子回来吃。”听得出来,外婆说话的声音里都带着笑意。外婆在小院里呆得太久了,寂寞了,想念她的孙儿了。
天公不作美,我刚收拾好课桌里凌乱的东西,便看见外面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阴沉沉的天空压在头上,似乎摇摇欲坠,仿佛随时有坍塌下来的危险。我不情愿地背着书包向校门口走去,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大雪中缓缓走来,更像是从遥远的时光里隐约走来,走到面前,才变成真实的外婆。
我与外婆并肩走在路上。已是中学生的我明显比外婆高出一个头。外婆穿着一双旧布帮胶底鞋,在堆满了雪的小路上蹒跚走着,深一脚,浅一脚,每迈出一步都十分吃力。她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但她手中的伞却始终罩在我头上,紧握伞柄的手在风雪中艰难地调整着角度。外婆的手像一件粗糙的雕塑品,又像寒冬里干枯的灰色树枝。寒风夹杂着雪花不断地向她那佝偻而单薄的身体袭来,漫天飞雪和她那花白的头发相互交织着,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瞬间心疼了,赶忙接过外婆手中的伞。
我们就这样互相扶持着,艰难地走回了那个熟悉的小院。
外婆老了,脊背弯成了一张弓,身子比先前缩小了一号,但她却像阳光,照亮我的心灵,带给我丝丝温暖。我多想,就这样一直陪在外婆身边,一直,一直……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感谢您,我亲爱的外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