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题(附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题(附解析)

资源简介

3.3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下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是下沉气流 B.②是阴雨天气
C.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 D.②昼夜温差比①小
气压是空气分子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空气分子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示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某地下垫面性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一般情况下,关于图中两地气温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甲地较乙地增温快 B.白天甲地较乙地增温慢
C.夜晚甲地较乙地增温快 D.夜晚甲地较乙地增温慢
7.甲乙两地可形成热力环流,其描述甲地白天大气状况错误的是( )
A.以下沉气流为主 B.地面气压大于乙地
C.高空气压小于乙地 D.高空气流吹向乙地
8.如果出现阴天天气,则关于两地气温日较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皆会增大 B.两地皆会减小
C.甲会增大乙会减小 D.甲会减小乙会增大
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下图为海云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 )
A.1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
A.子夜的陆地上
B.日出时的陆地上
C.黎明前的海上
D.午后的海上
11.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的情况,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 )
A.暴雨 B.无风 C.大雾 D.晴朗
浙江某中学老师用如下实验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原理:封闭透明的玻璃柜内,在底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盆冰块,在柜顶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甲和一张竖立的纸片乙,电炉通电后,观察纸片的偏动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2.电炉通电后,玻璃柜内纸片甲、乙的偏动方向为( )
A.纸片甲向右偏,纸片乙向左偏 B.纸片甲向左偏,纸片乙向右偏
C.纸片甲向左偏,纸片乙向左偏 D.纸片甲向右偏,纸片乙向右偏
13.依据以上实验原理推断,正确的是( )
A.模拟夜晚的山谷风时,电炉对应山坡
B.模拟白天的海陆风时,冰块对应陆地
C.模拟夜晚的城郊风时,冰块对应城市
D.模拟冬季的海陆风时,电炉对应海洋
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可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4.图中表示的是( )
A.冬季的白天
B.冬季的夜晚
C.夏季的白天
D.夏季的夜晚
15.应用该图所示原理可以解释的主要现象是( )
A.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
B.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
C.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
D.东非高原上动物大迁徙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属于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现象。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夜晚,“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17.“穿堂风”是通过建筑物的门、窗等形成通道,图示“穿堂风”通道的门窗应开在( )
①东墙②西墙③南墙④北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下列与“穿堂风”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
A.城市风 B.山谷风
C.干热风 D.海陆风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读我国某城市热岛强度日平均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9.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出现在
A.夏季的白昼B.夏季的夜晚C.冬季的白昼 D.冬季的夜晚
20.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该市热岛效应的是 
①建筑物淡色化 ②实行机动车限行 ③增加楼房高度 ④适当增加水体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比湿是指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由于绿洲与沙漠间存在局地热力环流,绿洲上空的比湿常受沙漠上层干热空气入侵的影响。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绿洲(季节性耕作灌区)边缘区某月比湿(%)随高度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据图可知,该地( )
A.14~16时,垂直温差小,对流强 B.14~16时,垂直温差大,对流强
C.20~22时,垂直温差小,对流弱 D.20~22时,垂直温差大,对流弱
22.图示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夏季晴天 B.冬季晴天 C.夏季阴雨天 D.冬季阴雨天
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昼夜风向明显改变的地方性大气现象,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每天释放出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即“热岛效应”。广东省河源市的万绿湖,是广东省第一大湖,风景优美,吸引无数旅游者前来观光。图1、图2示意万绿湖景观和湖泊周围的四处地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能够正确表示万绿湖湖陆风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旅游者在炎热的中午能够感觉到凉爽西风吹来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近年来,位于湖畔的河源市城市化加速发展,可能使得( )
A.湖风加强、陆风加强 B.湖风加强、陆风减弱
C.湖风减弱、陆风加强 D.湖风减弱、陆风减弱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水域辽阔,鄱阳和德安是鄱阳湖东、西部纬度大致相当的两个气象站。左图为鄱阳湖区域地形和气象站点分布图,右图为鄱阳站和德安站8月份的多年平均风速距平(距平是指与长期平均值比较的差值,正距平为西风,负距平为东风)日变化图。
26.德安站和鄱阳站的风速逐时距平值日变化近似完全反相位(即一个波的波峰是另一个波的波谷),反映了两地( )
A.风向完全相反 B.具有明显的湖陆风特征
C.风向完全相同 D.湖陆风特征相当不明显
27.鄱阳站距平振幅大于德安站且正负距平转换滞后于德安站,是因为( )
A.鄱阳站所受的湖效应强于德安站
B.鄱阳站所受的湖效应弱于德安站
C.鄱阳站所处地区热岛环流强于德安站
D.鄱阳站所处地区热岛环流弱于德安站
28.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辐合上升 B.辐合下沉 C.辐散上升 D.辐散下沉
30.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水流运动
C.气温的日变化
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露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粮食温度过高和粮仓内结露都会影响粮食存储。下图为国家粮食储备局位于郑州的粮仓通风环流熏蒸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仓内温度对粮食储存安全影响较大,下列区域中最需要通过实施仓壁保温措施的是( )
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
32.下列对粮仓结露现象产生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仓内温度低于仓外温度时,仓外空气由顶部通风孔进入仓内冷凝成露
B.仓内温度低于仓外温度时,仓外空气由底部通风系统进入仓内冷凝成露
C.仓内温度高于仓外温度时,仓内空气在地面遇冷凝结成露
D.仓内温度高于仓外温度时,仓内空气在内舱壁遇冷凝结成露
(清北必做)
热雷雨是指湿度较大的下垫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它是气团雷雨的一种,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
33.推测中纬度陆地地区发生热雷雨频率较高的时段是( )
A.夏季的午后 B.夏季的夜晚 C.秋季的午后 D.秋季的夜晚
34.我国发生热雷雨频率较低的地区是( )
A.西南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祁连山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某日山谷风明显,下图示意8月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该日,祁连山气象站记录的山风结束的时间大约在( )
A.2时前后 B.6时前后 C.10时前后 D.14点前后
36.祁连山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二、综合题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博斯腾湖是位于新疆天山山脉和库鲁克山脉之间的一个陷落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博斯腾湖冬季水量较小,西北风强劲,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统计图。
(1)冬季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试推测其原因。
(2)若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白天湖风增强、夜晚陆风减弱,请说明其形成成因。
(3)调查发现,夏季天山高海拔地带(3000米以上)较周边同海拔大气气温高,分析其原因。
3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宽阔拉萨河谷地北侧的拉萨城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也“拉萨夜雨”而闻名。拉萨的雨季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9月,而夏季的夜雨率高达80%左右。拉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旅游避暑城市。下图分别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结合地形与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拉萨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2)分析拉萨“昼晴夜雨”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10:ABCAB BDBDC
11-20:AADAB DCCDC
21-30:CABAB BACBD
31-36:DAACCD D
37.(1)冬季博斯腾湖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天山高海拔地带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强;高山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海拔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38.(1)拉萨位于河谷地区,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河谷水汽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水汽;夏季西南季风活跃,为拉萨带来丰富水汽;夜晚吹山风,抬升河谷暖湿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2)白天降水相对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其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气温较白天低,雨水消耗于蒸发的部分少,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于水分涵养,增加作物根系吸收。(或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糖分的积累)
1.A 2.B 3.C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温大于高空,因此四点气温较高的是①地和②地,③地④地气温较低,CD错误;根据等压面可知,②地气压高于①地,则①地气温高于②地,所以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①地,A正确,B错误。故选A。
2.据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可知,近地面气压②地大于① 地,高空气压③地大于④地,因此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②地和③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据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可知,①地气压低,为上升气流,A错误;②地为下沉气流,气压高,天气晴朗,B错误;②地为晴天,①地为阴雨天气,所以②地的温差比①大,D错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所以①②高于③④,根据等压面判断,近地面气压②地大于① 地,高空气压③地大于④地,所以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C正确。故选C。
4.A 5.B
【分析】4.题意表明,气压是空气分子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空气分子密度越大,单位面积空气分子产生的压力越大,则气压越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在近地面海洋的空气分子密度大于陆地,表明此时海洋表面气压高于陆地表面,即①处气压高于④处,图中显示,高空②、③处空气分子密度小于近地面,单位面积空气分子产生的压力小于近地面,因此②、③处气压分别低于①、④处,由此判断,①处气压最高,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5.陆地热容量小于海洋,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会高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会低于海洋,春季和秋季为过渡季节,海陆气温差异较小。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气压低处往往是因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所致,近地面气压高处往往是因为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所致,前题分析可知,海洋表面①处气压高于陆地表面④处,因此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由此判断,图示季节最可能是夏季,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6.B 7.D 8.B
【分析】6.一般情况下,水体比热容大,温度变化缓慢,砂石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快。关于图中两地气温描述,白天甲地水体较乙地砂石增温慢,A错误,B正确。夜晚甲地水体较乙地降温慢,CD错误。故选B。
7.甲地白天升温慢,乙地升温快,甲地冷、乙地热,甲地以下沉气流为主,地面气压高于乙地,高空气压小于乙地,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高空气流乙地吹向甲地,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8.如果出现阴天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两地气温日较差都会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D 10.C 11.A
【解析】9.若海云在陆地和海上交替出现,最有可能是陆地和海上交替的上升气流所致,那么其交替周期应当与气温的交替周期一致,为一昼夜,是24小时,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考察海云形成的条件分析,子夜的陆地,气温低于海上,为下沉气流,不会形成海云,A错误。黎明前的海上,气温高于陆地,为上升气流,且湿度大,海云快速发展且维持时间长,C正确。日出时的陆地,陆地气温处于最低值,不易产生对流,难以形成海云,B错误。午后的海上,气温低于陆地,为下沉气流,不会形成海云,D错误。故选C。
11.夏季出现于我国东南沿海强烈的上升气流最可能是热带气旋所造成的,所以概率最高的天气应是狂风暴雨,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A 13.D
【解析】12.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通电后电炉处温度高,气流上升,电炉所对应的顶部形成高压。冰块处气温低,气流下沉,冰块所对应的顶部形成低压,冰块与通电电炉之间存在热力环流,顶部气流由电炉顶(高压)流向冰块顶(低压),故纸片甲向右偏,底部气流流向与顶部刚好相反,故纸片乙向左偏。故选A。
13.若此实验模拟夜晩的山谷风环流,电炉处为上升气流,对应为山谷(夜晚降温慢,气温高),A错;若此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环流,冰块处为下沉气流,对应为海洋(白天升温慢,气温低),B错;若此实验模拟夜晚的城郊风环流,冰块处为下沉气流,对应为郊区(郊区昼夜气温都比城区低),C错;若此实验模拟冬季的海陆风环流,电炉处为上升气流,对应为海洋(冬季海洋降温慢,气温比陆地高),D对。故选D。
14.A 15.B
【分析】14.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源源不断地向室内输送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需要对室内进行增温,说明气温低,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CD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有可能是利用太阳能供暖,因此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A正确,B错误。故选A。
15.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说明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与热力环流原理有关,B正确;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主要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A错误;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地形及太阳辐射的影响,C错误;东非高原上动物大迁徙受气候的影响,D错误。故选B。
16.D 17.C 18.C
【分析】16.夜晚,堂屋南面水泥地降温快,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堂屋北面植被区域降温慢,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穿堂风”自高压到低压,故由南向北,D正确
17.由图可知,“穿堂风”主要为南北风,故门窗应开在南墙和北墙,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18.结合第1题,穿堂风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均是热力环流,ABD不符合题意;干热风通常与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有关,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受热不均,导致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19.D 20.C
【解析】19.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是城市和郊区两地的温差最大时。结合图示可知温差最大时应该是冬季21点至6时之间,因此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出现在冬季的夜晚,D选项正确。
20.建筑外墙淡色化,反射率变大,会减弱热岛效应,①正确;实行机动车限行,会使得城市和郊区的温差减小,②正确;增加楼房高度,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③错误;增加市区水体面积,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正确。①②④正确,C符合题意。
21.C 22.A
【解析】21.对流越强,高低空水汽交换频繁,则比湿垂直差异小,对流越弱,则比湿垂直差大。图中显示,14~16时比湿的垂直差异明显增强,因此此时对流运动减弱,因此AB错误;图中显示,20~22时当地的比湿的垂直差异大,表明此时对流弱,由对流弱推知,垂直温差小,C正确,D错误。故选C。
22.图中数据显示,白天和夜间的比湿变化较大,说明该日热力环流作用明显,夏季比冬季的太阳辐射更强,大气运动更活跃,热力环流更明显;晴天比阴雨天昼夜温差更大,昼夜比湿变化更大,因此更可能发生在夏季的晴天。故选A。
23.B 24.A 25.B
【解析】23.根据湖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湖泊增温慢,气压高,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夜晚相反,吹陆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24.由于白天吹湖风,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结合方向甲处吹偏西风,乙处吹偏南风,丙处吹偏东风,丁处吹偏北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5.湖畔的河源市城市化加速发展,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白天陆地更热,气压更低,湖风加强,夜晚由于热岛效应,陆地的高压减弱,湖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减小,陆风减弱,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26.B 27.A
【解析】26.结合材料读图分析,鄱阳站和德安站分别位于鄱阳湖纬度相当的东、西两岸,两地白天都吹湖风(德安为东风,鄱阳为西风),夜晚都吹陆风(德安为西风,鄱阳为东风),反映了两地都具有明显的湖陆风特征,B正确,D错误;两地风向大致相反,但在10时前后和19时前后风向相同,AC错误。故选B。
27.读图可知,鄱阳站附近水域比德安站更为宽阔,因此鄱阳站的湖陆热力差异大于德安站,即鄱阳站所受的湖效应强于德安站,因此导致鄱阳站的距平振幅大于德安站且正负距平转换滞后于德安站,A正确,B错误;热岛效应对两地湖陆风的影响材料信息并没有呈现,CD错误。故选A。
28.C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5时近地面库区中心气温低,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向上弯曲;高空为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弯曲,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9.B 30.D
【解析】29.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位于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池表面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塔顶空气减少,形成低压,四周气压相对高,气体从四周流向中间,辐合,垂直方向下沉,B正确。故答案选B。
30.库区比周边降水少是因为水库气温比周围地区低,库区为高压,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D正确。温室大棚气温较高是因为棚内热量不易散出,A错误。水流运动是因为太阳辐射,B错误。气温日变化与天气、日照时间、太阳高度角等相关,C错误。故答案选D。
31.D 32.A
【解析】31.粮食温度过高会影响粮食存储,粮食温度受仓内温度和仓外温度的影响,华南地区粮仓外温度高,空气湿度大,舱内外温差大,易形成结露,需要以隔热的形式对仓内进行保温,D选项正确;东北冬季温度低,不需要保温,夏季温度和湿度都不及华南地区,不符合“最需要保温措施”的条件,C选项错误;西北地区气温较低且空气湿度小,B选项错误;青藏地区全年低温,A选项错误。故选D。
32.据图,仓内空气与仓外空气之间的温差形成热力环流,当仓内温度高于仓外温度,仓内空气上升,仓内热空气在仓顶遇冷凝结成雾,而不是地面和内舱壁,C、D选项错误;当仓内温度低于仓外温度,仓外热空气经上部通风孔进入仓内,在地面冷凝成露,而不是从底部进入舱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故选A。
33.A 34.C
【解析】33.中纬度陆地地区冬夏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而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且昼长较长,故太阳辐射量较大,故陆地表面温度较高,水汽蒸发量较大;而中纬度地区秋季降温较快,水汽蒸发量相应较少,故热雷雨发生频率应较夏季少,故可排除CD;而根据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可知白天陆地增温快于海洋,故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而海洋气温较陆地低,气压相对较高,盛行下沉气流,故陆地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所以A正确;同理夜间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故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气压较高,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热雷雨天气,B不符合题意。故选A。
34.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热雷雨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空气湿度较大,而选项中我国的四个地区中,只有我国西北地区因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水汽进入量少,因此空气中水汽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故热雷雨发生的频率应是四个地区中最低的,C选项符合题意;而其余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均较西北地区大,排除ABD。所故选C。
35.C 36.D
【解析】3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山风主要出现在夜晚,由图的风向可知,凌晨1时至9时,主要吹偏北风,应为山风,11时之后吹偏南风,应为谷风,山风和谷风转换的时间在9-11时之间,可知,山风的结束的时间大约在10时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6.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知,白天风是由山谷吹向山坡,夜晚是由山坡吹向山谷。根据图示可知,该地白天以偏南风为主,夜晚以偏北风为主,因为白天盛行谷风,夜晚盛行山风,由此可知山谷的走向大致是东西向。气象站附近南方是山谷,北方是山坡,山风的风速大于谷风,因此山谷北高南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