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PLANETARY EARTH
GEO PPT
地球的
圈层结构
The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第1章 第4节
Chapter1 section 4
新课标人教版
2 019
1.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区域认知】
2.观察、识别、描述与地球圈层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地理实践力】
3.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
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描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CONTENTS
01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 …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02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 …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心游记》地球内部揭秘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
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怎样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测。
前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孔
科拉超深钻孔是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
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m (12Km),截止目前,以垂深计算,这个钻孔仍是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
挑西瓜
啄木鸟找虫子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我们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人工震源车:给地球做”CT”
利用地震波(人工、天然)
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横波、纵波的特点差异
纵波
横波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纵波
P
横波
S
分类 传播介质 波速 给人的感觉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阅读教材p21第一段,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有何异同?并完成表格。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纵波
P
横波
S
分类 传播介质 波速 给人的感觉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固、液、汽

较快
较慢
左右摇晃
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上下颠簸
当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是在海洋上的航行者会有什么感觉呢?
课堂思考
陆地上的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海洋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
33km
莫霍界面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2900km
古登堡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03
地壳(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Core)
地壳(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Core)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三个圈层
地壳(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Core)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4
… …
… …
地壳(Crust)
地壳是地球表面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幔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5
… …
… …
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幔(Mantle)
地壳(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Core)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软流层、地壳与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
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地壳(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Core)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核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8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超强的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
地核(E-Core)
2
·
·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平,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
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是地球的保护伞,减少流星的侵袭,是地球的夏天的遮阳伞,冬季和夜晚的棉被。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是地球表层及其生存的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水圈
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虽然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但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外部圈层与自然环境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
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山顶积雪、湖泊、草、树木等
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山体
云层
树木
积雪
湖泊
草本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概念和作用
生物圈概念和特点
地壳、地幔、地核
水圈概念和作用
外部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结构
划分依据:地震波
不连续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知识体系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
划分依据
组成
地震波


界面
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
古登堡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
称地球上四大圈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