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八年级上文理科基础调研模拟试卷•文科A卷社会•思品部分(201312)(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年八年级上文理科基础调研模拟试卷•文科A卷社会•思品部分(201312)(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文理科基础调研模拟试卷·文科A卷(201312)
(社会·思品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标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选题的是( )
A.金字塔的国度 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C.种姓制度的产生 D.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2.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的“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频繁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农耕文明发达
3.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4.“你吃得放心,我赚得安心。你吃得长寿,我赚得长久。”这是一家生意红火的饭店所挂的对联。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①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②经营者尊重消费者的生命,也就意味着更好地关爱自己的生命
③经营者要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对消费者负责,要求经营者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子不教,父之过。”这说明家庭具有 功能。( )
A.消费 B.抚育和赡养 B.教育 D.人口生产
6.春秋时期,齐桓公采用管仲建议,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其真正目的是( )
A.保护周王室,尽诸侯国义务 B.抗击威胁中原的少数民族
C.确立自己的威信,争当霸主 D.团结其他诸侯与王室对抗
7.有一位叫刘颖的老人,18年来她将自己制作的4400多个布袋赠送给身边的邻居、姐妹、公交司机、陌生人,希望人们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垃圾。这位“布袋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 )
A.保护环境是成年人的事情 B.要保护地球,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C.保护环境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D.要友善待人,发扬助人为乐精神
8.战国时某国有这样两户人家:一户人家的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另一户人家的长子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据此判断这两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9.《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与周“最长久”无关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郡县制
10.战国思想家荀子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国家兴旺,教师就尊贵;国家衰败,教室就卑贱。
B.国家的兴衰与老师没有任何关系。
C.有了老师,国家就一定会兴旺;没有老师,国家却不一定会衰败。
D.国家要兴旺,必须尊师重教;国家走向衰败,必定与轻视教师有关。
11.2009年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日前在河南安阳西高穴发现“疑似”魏武王(曹操)墓葬。你认为该墓葬的墓碑上所刻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楔形文字 C.隶书 D.象形文字
1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古代中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性现象是( )
①饲养猪、狗等家畜 ②用甲骨文记录卜辞 ③河姆渡原始村落出现 ④禹建立夏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王先生与朋友到某酒楼用餐时,自带了一瓶白酒。餐后,酒楼告知他要收取100元的“开瓶费”。王先生当场提出质疑,并拒绝支付“开瓶费”。该酒楼的这一行为侵犯了王先生的( )
A.自主选择权和安全权 B.依法求偿权和知悉真情权
C.安全权和知悉真情权 D.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知悉真情权
14.为治理蓝藻,清洁水源,某地中小学开展了“省下三角钱,认领一尾食藻鱼”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并主动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从财产权力角度看,同学们行使的是( )
A.财产使用权 B.财产占有权 C.财产收益权 D.财产所有权
15.“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启示我们( )
①要生得轰轰烈烈 ②要死得无声无息 ③每一个生命,自有其价值和尊严
④要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追求生命的价值,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人生的完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20分)
16.王丽娟今年13岁,前几天,她未经父母同意,从家里拿出1000多元钱,买了一部手机,她父母发现后对她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找到卖手机的商店退货,但遭到店主的拒绝。问:
(1)王丽娟及父母可以将手机退掉吗?(1分)为什么?(4分)
(2)如果卖方依然拒绝退货,王丽娟父母可以怎么办?(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
材料二:秦朝统一后,李斯建议: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
(1)材料一中“秦王”、“秦皇”都是指谁?(2分)
(2)“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1分)该“万里城”的起讫点在哪里?(2分)
(3)李斯的建议有利于建立怎样的官僚制度?(2分)
(4)“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