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化学带来的美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重点和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教学方法】自学 、讨论、问题分解、环环导入【教学设计】情境引入:通过图片引入,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二、预习检测:1、什么是化学?2、化学研究是研究什么的学科?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定义?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怎样区分?三、新知新解(一)、初步认识化学:1、思考:为什么铁容易生锈,而不锈钢不易生锈?2、学生观察图片:教师讲解:钢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思考: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有什么不同?思考:电池为什么能释放电能?美丽的焰火是怎样产生的?老师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它致力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备和用途。(二)相对原子质量:观察与思考视频1 水的沸腾视频2 镁条燃烧视频3 镁条和盐酸的反应实验探究根据视频观察请同学们完成实验表格实验 实验现象 有无新物质产生水加热镁条燃烧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教师讲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改变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探究结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教师讲解: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注意: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例如:汽油可燃烧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例如:汽油在燃烧老师讲解:世间万物的变化探索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课件展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例如结论:课堂练习1.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这是铁的(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课堂小结: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当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