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简介

3.3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本节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本节难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 教师复案备注 学生学习笔迹
【温故知新】 1.发展的实质?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主题探究】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2)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3)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他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4)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想一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能否实现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关系,二者不能相互转化。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2)表现: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要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判一判 (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课后练习】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②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③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名师点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 (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关系:主要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次方面 (1)含义: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属于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原理依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2)具体要求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议一议 请确认哪些是主次矛盾,哪些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丢了西瓜捡芝麻    (主次矛盾) 勿以恶小而为之 (矛盾的主次方面) 射人先射马 (主次矛盾) 眉毛胡子一把抓 (主次矛盾) 防微杜渐 (矛盾的主次方面) 打蛇打七寸 (主次矛盾) 【课后练习】 有评论人士指出,推动经济的发展,需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不可以偏废或者失衡,否则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灾难。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重点论 ②坚持均衡论 ③坚持两点论 ④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名师点拨】 两点论重点论区别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对一点论均衡论联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名师点拨】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区别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特征同类事物的共性每一事物的个性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二者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课后练习】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呼吁世界各国摒弃分歧,携手共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蕴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在特殊性指导下分析普遍性 ③消除斗争性才能实现同一性 ④运用矛盾分析法寻找共赢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即:黏土加水和成了泥,做成了陶器,中间是空的,可以装东西。盖房子有门窗,室内是空的,可供人们居住。“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从哲学上看( ) ①“有”和“无”是相生相伴的 ②“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 ③“有”是绝对的,“无”是相对的 ④“有”和“无”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新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自主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这说明 ①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在融合中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这告诉我们(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只要把握事物的必然联系就能事半功倍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使人的实践活动突破规律的限制 ③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发生 ④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学后思考 教学反思 得:
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