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沈括《梦溪笔谈》假如你穿越回两宋时期,你会选择从事什么行业呢?为什么?农业手工业商业第11课辽宋夏宋金的经济与社会壹经济之变一、经济之变农业(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3)宋朝内地开始种植棉花,元朝推广,南方逐渐普及。(4)边疆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农业唐宋户籍中出现茶户、药户、蚕户等新称谓。1086年1109年732年754年755年1029年1075年7809178911016156817962088一、经济之变在农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尽管相较于唐,宋朝疆域大大地缩小,但人口却依然迅速增长。一、经济之变 手工业《清明上河图》局部宋代采煤示意图仇英摹本上的书坊汴都近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庄绰《鸡肋编》制瓷业纺织业矿冶业印刷业一、经济之变 商业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种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漆侠《宋代经济史》一起穿越到《清明上河图》,感受宋朝时期商业的繁荣。一、经济之变驼队:与少数民族贸易往来码头卸货:商品由内河航运而来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外来商品,海外贸易 商业榷场一、经济之变运钞车:货币需求量大、铜钱笨重占道经营:打破空间限制栀子灯与灯箱:打破时间限制 商业北宋交子贸百金之货,走千里之途,卷而怀之,皆曰钱不如楮(纸的代称)便也。——《客亭类稿》一、经济之变 商业——货币元代纸币南宋会子北宋交子一、经济之变 商业——市场日中开市,日落前闭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有复开张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思考:宋代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一直南过去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布局:坊市分离,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功能: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一、经济之变外卖茶坊美容店酒楼修车店饮料店 商业一、经济之变 商业成就 具体表现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边境贸易海外贸易货币流通城市兴盛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一、经济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唐安史之乱后南宋奠定基础(南方开始发展)继续南移(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完成南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北宋南移继续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元朝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经济重心在南,政治重心在北(1)过程一、经济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思考1:根据左图,分析宋代农业主产区、手工业发达区和商业城市分布的特点?东南地区最为密集“苏湖熟,天下足。”思考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①北宋时期户口南多北少格局定型;②北宋灭亡使人口南渡,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一、经济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改道思考3:元代的交通建设有什么创新之处?为什么?具有什么作用?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缩短了航程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南北互通、形成全国市场。围绕着运河,出现了大量的城市,比如说扬州、汴州(开封)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一、经济之变经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交通: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海运航线。文化: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刘海峰《中国科举史》文化重心南移(2)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一、经济之变思考:如何认识北宋后期科举考试对北方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的做法?(2)对南方考生来讲不是很公平,存在一定的地域歧视,易引起南北矛盾。(1)顺应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有利于兼顾地区平衡,改变官员队伍中南强北弱的现象。(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济重心南移贰社会之变二、社会之变 门第观念姓名 朝代 官位 家庭情况简介范仲淹 北宋 参知政事 知颍州等 家境贫寒,父因病卒于任所欧阳修 北宋 参知政事 兵部尚书 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李邦彦 南宋 太宰 银工京镗 南宋 丞相 经营盐铺宋代部分官员的家庭出身信息“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宋蔡襄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重视门第→不问家世门第观念淡化二、社会之变 社会身份宋太宗时,京师有一名市民击登闻鼓,起诉其家奴丢失了他家的一头猪,要求家奴赔偿损失。太宗下诏,“赐千钱偿其值”。这是中国社会史的一个标志性案件:意味着从魏晋到隋唐的奴婢制已经瓦解,主家与奴婢从此都是法律上的主体。双方如果有了纠纷,可以通过诉讼解决!——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贵贱有序→身份平等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二、社会之变自耕农经营田庄式经营租佃制经营农民自给自足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地租。(契约关系)地主组建田庄,佃客耕作,地主自给自足。个体经营户集团契约承包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社会身份二、社会之变 国家控制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主奴依附→自由契约不抑兼并、管理放松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减轻本课小结经济之变社会之变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经济中心南移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松弛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邓广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